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笺(__________)   祈求(__________)    掰开(__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与解释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__________________)
(2)暗自高兴。(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4】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小题5】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小题6】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 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8 12:0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它只关注“客观数据”的呈现,而缺少对“主观数据”的反映。从社会学角度看,所有数据说到底都是有关“人”的符号,因此,符号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我们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如果脱离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就可能本末倒置,最终产生许多难以预期的后果。数据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无论是可以数字化的数据还是不可数字化的数据,其比较、分析和归纳其实反映的都是人在符号层面上的一种互动。大数据是汇集了行为主体、时间、地点三个维度的“数据宇宙”。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数据为载体来进行互动的。如果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都仅仅被看作一个个数据符号,我们就很难从数据中解读出充满朝气、富有激情的人,也就很难从数据塑造出来的没有个性特征的人去推导群体样态和社会构成。
犹如网络一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巨量化的大数据在给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上也掩盖了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的意义。在连续的巨量数据海洋中,许多本身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它们在大数据霸权面前会成为微不足道的牺牲品,大数据简化了人们对数据差异性的认知。大数据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数据样本巨量,更在于其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当前,只有少数人掌握处理这种复杂的巨量化大数据的技术,这很容易导致“数据暴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大数据滋生出“数据暴力”是大数据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的价值只有在其能够被规范成为可供分析的形式之后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然而,在巨量的大数据面前,实际上可供规范分析的数据只是极少数,许多数据都停留在“碎片化”阶段而难以被真正挖掘和分析。对这些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清理,形成规整的结构,是大数据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所在。在大数据中,其研究范式重在发现而不是推论,运用大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不应像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那样通过假设检验来进行推论,而应通过数据的总体归纳来达成对社会现象的总体分析。这不仅要求我们在数据清理技术、存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且要在数据采集环节尽可能地做到规范,否则就很难获得对复杂事物的系统认知。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大数据本身,而是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我们想要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可能只占数据总体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从这个角度说,大量的信息其实都是垃圾。不仅如此,许多大数据本身就是模糊的,其中含有大量虚假和有害的内容。
如果我们纯粹凭借数据来判断和分析人类行为,甚至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和传播某种数据,就会导致许多误判。因此,未经前期调研论证和规范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其数据量越大可能越模糊,其得到的垃圾信息也就可能越多,这也为各种数据造假和不当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对此,我们必须学会 辨识和判断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因盲目的数据崇拜造成误判,甚至迷失在大数据的洪流之中。
(摘自《大数据中的冷思考》,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数据说到底都是有关“人”的符号,所以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数据为载体来进行互动的。
B.大数据能反映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因此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都不能仅仅被看作一个个数据符号。
C.把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变为更多的数据符号,我们就可以从数据中解读出充满朝气、富有激情的人。
D.大数据时代不应该脱离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我们想要获取的各种
信息资源。
B.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的价值只要在其能够被规范成为可供分析的形式之后就能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
C.许多数据都停留在“碎片化”阶段而难以被真正挖掘和分析,大数据的“碎片化”导致人们难以系统认知复杂事物。
D.未经前期调研论证和规范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其数据量越大越模糊,其得到的垃圾信息也就可能越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的碎片化不仅要求我们在数据清理技术、存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且要在数据采集环节尽可能地做到规范,才能获得对复杂事物的系统认知。
B.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处理这种复杂的巨量化大数据的技术,所以许多本身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C.不可数字化的数据,其比较、分析和归纳其实反映的基本都是人在符号层面上的一种互动,也很难从数据塑造出来有个性特征的人。
D.大数据给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带来便利,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崇拜数据,在大数据热中应该有冷思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水泊梁山所建立的是一个义的王国。不管是忠义堂还是聚义厅,都是以义为最高原则的。在江湖上,被无条件认同的这种义的原则是与官方所奉行的权利和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替天行道”大旗下所建立的,就是这种义的理想国。在这种理想王国中,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但也不是没有等级,不过不是以财产和政治权力来划分的,而是以义。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因此,毫无武功的宋江占了第一把交椅,对于梁山事业毫无贡献的卢俊义占了第二把交椅。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等级,更是一种道德荣誉。在梁山泊,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
而这个理想国走向毁灭,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于这个平等原则的内在的矛盾。因为在这个义的王国中,享有最高权威的是最主动地仗义疏财的义士。而这样的义士必然是最大的财主。而财主的出现恰恰又是经济上、财产上的不平等造成的。这样的思想矛盾就决定了在组织上占据领导地位的绝对不可能是解宝、解珍、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猎户、渔民),而是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所能胜任的,起义者向来都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的在野派组成的统一战线。这种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组织上具有妥协、投向的内在因素。稍有西方文论修养的读者都不难从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 冯 ·济金根》(写农民起义失败的剧本)的评论中得到解释,恩格斯在那封著名的信中说济金根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如果用在武打设计方面所花的心思的百分之一来思考这样关键、严肃的问题,我想,就不至于在耗资上千万人民币的大制作上弄出致命伤来了。
这还是从一般农民起义的普遍规律来看问题的,就《水浒传》这个具体作品来看,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在《水浒传》原著中,梁山英雄的投降不是像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那样,因为在军事上面临败亡,而恰恰发生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之时;不是因为在败亡前夕组织上发生分裂,而是保持了组织上的完整而走向投降的。《水浒传》的作者特意安排了宋江主动投降这一情节,让他戴上了英雄主义的光圈。所有这些深刻的方面,都被电视剧的改编者忽略了,其结果是:改编者把宋江肤浅化,不但把一切罪孽都归咎于他,而且把他写成了一个猥琐的小丑(为他设计了一种小女人的脚步)。
【小题1】下列选项中有关“义”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义是水泊梁山所建立的理想国中解决各种矛盾都必须遵守的唯一的最高原则。
B.与官方奉行的权利、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义的原则在江湖上常被无条件认同。
C.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是水泊梁山理想王国所提倡的义的全部内涵。
D.由于义的程度不同,水泊梁山中地位极低的拔刀相助者往往要受制于仗义疏财者。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能胜任的,而是由不同阶层构成的统一战线来完成的。
B.诸如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在水泊梁山上是很难进入仗义疏财者的行列的。
C.水泊梁山的众英雄根本不需要军事的约束力,只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D.作者对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不尊重原著、不严肃的态度提出了批评。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山的义士主要分为两类,即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其中前者占有最崇高的社会地位。
B.像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他们在梁山享有最高权威,因而和解宝、解珍这类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C.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是农民起义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之一。
D.历史上没有哪次农民起义不是在组织上生分裂或军事上处于败亡的状态下失败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英文 liberty一词在19世纪中后叶进入汉语时,曾经有过多种译法,最后通用的为“自由”。要说汉语中原有的“自由”一词,其历史颇久。当然,它本来不具有“liberty”那样复杂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内容,它只是在日常范围内表达“由自己做主”的意思。但便如此,“自由”通常也并不代表正面的价值,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母亲教训儿子的话:“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古代还有一个意义与“自由”相近的词,就是“逍遥”。“逍遥”原本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无拘无地随处闲逛。《离骚》中“聊逍遥以相羊”一句,王逸注释说:“逍遥、相羊,皆游也。”洪兴祖补注:“逍遥,犹翱翔也;相羊,犹徘徊也。”可见,逍遥、相羊、徘、翱翔,都有差不多的意思。但由于庄子《逍遥游》一文,“逍遥”有了特殊的含义。《逍遥游》中说,“不知其几千里”的鲲化而为鹏,上升至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飙风,由北冥迁飞南冥,背负着青天,下视苍苍,莫之夭阏,这就是“逍遥”的象征化境界。
章太炎称:“浅言之,‘逍遥’者,自由之义。”但如果说庄子的“逍遥”具有“自由”的涵义,那么至少它与我们在通常状态下所说的自由有两大不同:其一,它主要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追求“逍遥”的人只能以逃避甚至是违顺的方式来应付;其二,任何生活实践中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而“逍遥”却没有,它指向彻底的解脱。庄子是罕有的天才,他凭深刻的洞察力,给出一个无比壮丽的“逍遥乎天地之间”的境界,并将其视为生命的终极意义。
(取材于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有删改)
材料二
读晋代郭象的《〈庄子〉注》,我们就会发现郭象借着注释的形式从《庄子》中发展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唯其如此,郭象才取得了哲学家的资格。郭象常用“性”这一概念来讲祸福与命运的变化,这就将祸福与命运的根据,从外在力量转移到了个体之“性”的完满与否上。
在《逍遥游》中,大鹏是逍遥的象征,小鸟则是反面代表。它认为自己“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极致,何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原文歌颂大鹏、嘲笑小鸟的立场是鲜明的。但是郭象泯灭了大鹏与小鸟之间的区别,他说:“苟足于其性,则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关地。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这就是说,万物无论大小高低,只要自足其性,就可以同样逍遥,同样可以达到自由之境。“小大虽殊,逍遥一也”的关键在于“足于其性”,而“足”的标准则完全取决于自我内心的评定。
郭象还认为,逍遥还取决于是否有圣人来治理天下。有识之士的志向各自满足,固然是一种逍遥,但这仅仅指向普通生命个体。而令天下万物各足其性,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则是更应期待的圣人的逍遥。
今人对郭象的解释则有很多批评。王叔珉说:“郭象之注庄子,乃郭象之庄子,非庄子之庄子也。”这是批评郭象《〈庄子〉注》以自我表现为主,而不能贴近《庄子》原意。王中江认为,在价值认同上,郭象与庄子相反。他指出:“郭象在《〈庄子〉注》中,把庄子‘重估一切价值’的方向,完全逆转为‘认同一切价值’的方向。如果说庄子的逻辑是‘一切现实都是非合理的’的话,那么,郭象的逻辑则是‘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这是极为惊人的反差。”不过,郭象的观点流传至今,甚至独占鳌头,大概恰恰在于其借《庄子》原文抒发己意的做法。他独特的理论,或令人赞叹,或令人开怀,或令人疑惑,都昭示了其思想具有与众不同的趣味与魅力。
(取材于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有删改)
材料三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庄子思想中最高的人生理想是“逍遥”,也就是一种精神的绝对自由。此一见解,大有商榷的余地。
现代学术界不大重视作为一种故意提倡不负责和不认真的生存状态的“游世”思想,却重视“逍遥”,因为后者涉及追求精神自由这个令人产生敬意的话题。可实际上,“逍遥”与游世思想是不能分开的。认真追问“逍遥”是什么,就不能离开游世思想这外基础。
游世思想的关键,是一方面继承了隐者的传统,要寻求乱世中个人的出路;另一方面又激烈地认为世界是绝对黑暗的,个人不可能找到出路,由此否定隐者传统的温和乐观主义,把个人戏谑地扔进黑暗之中,认为以彻底的游戏姿态与黑暗周旋,才是个人唯一可能的生存方式。认真来说,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是一种人生出路,而是没有出路之后对“自我”的精神放逐。
“逍遥”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获得的一种愉快感。《逍遥游》神采飞扬的文学性描述就表达了这种愉快感。这种愉快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种是随遇而安的平静感,一种是藐视现实的孤傲感。郭象的《〈庄子〉注》抓住前者,把无可无不可的平静,夸张为任何状态下都能安足的庸俗快乐主义;现代的庄子研究者比较注重后者,努力把与世隔绝的孤傲,解释成品味高尚的自由精神。但实际上这两种愉快都只是与自我放逐、冷漠、敌意混乱不可分的片段情绪,他们是不稳定的生命理想。也就是说,逍遥游与游世思想是一体的,不是一种人生出路,更不是一种可以认真追求的生活目标。
(取材于颜世安《庄子评传》,有删改)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jí)
B.无拘无(sù)
C.徘(huái)
D.凭(jiè)
【小题2】根据材料一,对“自由”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是英文“liberty”诸多翻译中的一个。
B.在日常范围内,表达了“由自己做主”的意思。
C.古时多不代表正面的价值,可以用来批评别人。
D.与庄子“逍遥”相近,指无拘无束地随处闲逛。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郭象所谓“性”这一范畴的一项是
A.外在力量四
B.翱翔蓬蒿之间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自我内心
【小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象发展了《庄子》哲学,称得上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
B.郭象认为,大鹏并不比小鸟更高贵,小鸟也不必羡慕大鹏。
C.今人对于郭象的批评,在于认为他对庄子的解析与原意不符。
D.借助经典来抒发己意的做法虽可独占鳌头,却是不足取的。
【小题5】根据材料三,对“游世”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故意提倡不负责和不认真的生存状态。
B.难以令人产生敬意,却是理解逍遥游的基础。
C.是对隐者的传统中“温和乐观主义”的继承。
D.不是一种人生出路和可认真追求的生活目标。
【小题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括作者对“逍遥”的不同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铣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牵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B.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小题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晕是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小题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小题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