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艳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小题1】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小题2】阅读小说,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
(2)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
【小题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5分)
【小题4】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3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异乡
海明威
深秋,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意大利城市)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意儿。
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 。"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 ,"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 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三天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
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B.少校因遭受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才流露出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显得非常恼怒。
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高深典雅的语言、充分陈述的叙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海明威独特的风格。
E.小说以《异乡人》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少校的形象。
(4)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   福
(前苏联)高尔基
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
这事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的牧场上。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大家都感到身心疲倦了,便纷纷跑到已经刈割过的草地上歇息了。
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
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在我们的脚下,草茎被踩折了,发出唰唰的声响。天穹的透明酒杯向大地倾泻出月亮清辉的醉人气息。
“多美啊!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在浓浓的圆形阴影里,草螽鸣叫着,远处有人悲凉地唱道:“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衣领绦子,好让她能松快地喘气。
  这时,看着她美丽的面庞,我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那里有两个大学生和统计员依然悲吟着那支令人厌烦的歌儿:“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就像快活的格鲁吉亚人在梯比利斯炎热的广场上出售高加索浓葡萄酒的皮囊。“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膝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桔子。“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么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
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橘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恶棍,真掺了烂的……”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橘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橘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那么,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我想起了她的比拟:“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美丽的妇人剥去第二个橘子的皮,以长辈的口气重复着,像是教训我:“是的,我要是您的妻子……”“谢谢您,”我说:“谢谢”。
我感谢她——是真诚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表述简洁,富有深意,“如此之近”“几乎抓住它温柔的手”等词语,表达了遗憾的思绪,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两次出现悲凉的歌吟“哎,为什么你背叛我”,第一次暗示接下来二人的交往可能会不太顺利,第二次则主要暗示姑娘失望烦乱的情绪。
C.“我”按照圣书上写的去取水解救这位“晕过去”的姑娘,而“她”对“我”的做法很不理解,这从“她”当时的言行和四年后对“我”说的话中可知。
D.小说谈到姑娘时,多以“她”相称,而在快结尾处,却用了“美丽的妇人”的称呼,这一变化是为了突出“她”的美丽以及“她”已为人妇的事实。
【小题2】小说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还有一个译本是“最温柔的那一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 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小题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铁 匠

(法)左拉

铁匠是个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臂膀被炉火和锤子迸起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长着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颌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欢和呼啸;当他以力气十足的姿态抡起臂膀,简直不像是年过五旬的人;他能举起绰号叫“小姐”的25斤重的铁锤,挥舞着厉害无比的“姑娘”,从维农一直走到卢昂。
我跟铁匠在一起住了一年,这是我病后休养的一年。原来我身心憔悴,我离开了家,走呀,走呀,想找一个能够安安静静地工作的地方,以便恢复自己的精力。就这样,一天黄昏,我在旅途上错过了村子,却远远望见一个铁匠铺,火光熊熊,孤零零地坐落在两条大路交叉点的路旁。
那天晚上,我就投宿在铁匠家里,不再离开。在打铁间上面,有一间空着的阁楼,他让我住,我就住下了。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天还没亮,我就被震响全屋的欢笑声唤醒。在我的阁楼下面,铁锤已在飞舞,“小姐”把我当懒汉对待,她震动着楼下的天花板,使尽全力要把我从床上拉起来。她把我那摆设着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的破旧房间摇撼得吱吱作响,催我赶快起床。我只能从床上爬起来,向下面走去。楼下,炉下正通红;风箱呼啸着,一堆蓝里透红的火焰从煤炭中升起,像一颗星星在鼓吹炭火的疾风里灼灼燃烧。铁匠正在计划一天的活儿。他在一个角落里搬运铁块,翻弄已经制成的耕犁,细细地观察着上面的每一个瑕疵。见我走下来,这和善的人就手掐着腰,呵呵地冲着我笑,那张大嘴直咧到耳根。能够五点钟就把我从床上吵起来,这在他是件很开心的事。我认为他早晨是故意敲打铁锤的,为的是好让铁锤的可怕喧闹把我从美梦中拖起。他把粗大的双手搭在我的肩上,就像父亲对着孩子讲话似的,俯下身子对我说,如果我在他的废铁堆里生活,我的身体就会很快复原。我们天天都坐在一辆翻倒在地面的破旧篷车的底板上,一块儿喝白葡萄酒。
铁匠从不唉声叹气。他白天干了十四个小时的活儿,晚上还总是乐滋滋的,喜笑颜开,以心满意足的神情揩着手臂。他从不感伤。冬天,他说他的铁匠铺里再舒服不过了;夏天,他把门打开,让干草的清香随风扑进。夏天夕阳西下之际,我便走到门前,在他身边坐下。那里正是半山腰,可以鸟瞰整个辽阔的山谷。耕过的田畴织成一望无际的地毯,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黄昏的淡紫色的微光里。看到这幅景象,他感到非常幸福。
铁匠喜爱说笑话,他说,所有这些土地都是他的;他说,二百多年以来,这个地方的犁都是铁匠铺提供的。没有他,一棵庄稼也不能生长。田野五月碧绿,七月金黄,这块色彩变幻无穷的织锦有他的一份功劳。他像热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庄稼,赶上出太阳的好天气,他便欢喜雀跃;看到令人发愁的乌云,他便举拳咒骂。他常常指给我看远处几块还没有他脊背宽的土地,向我叙述某一年他为这块燕麦地或稞麦地造过一部耕犁。农忙季节,他有时撂下铁锤,走到路边,手遮阳光,驰目四望。他自己制造的无数耕犁在啃噬泥土,开出一道道垄沟,前面,左面,右面,比比皆是,耕牛冉冉地前行,像千军万马在推进。犁铧在阳光下闪烁,发出银光。他便向我招手,叫我来看看他的耕犁在做着“神圣的工作”。
所有这些在我的楼底下叮叮当当的铁材,向我的血液里注进了铁质,这比服用药房买来的药对我更有效。我习惯了这种喧闹,我需要这种铁锤与砧铁碰撞发出的音乐,从其中倾听生活的节奏。在被风箱的轰鸣弄得欢腾活跃的房间里,我的头脑恢复了健康。当,当——当,当——,这铁锤就是调节我的工作时刻的愉快的钟摆。在劳动最紧张的关头,铁匠发威了,烧红了的铁块在着了魔似的铁锤的跳跃下铿锵作响。这时,我的手腕也如同感染了一股巨大的活力,真想大笔一挥把这世界荡平。不久,当铁匠铺重归于平静,我的脑海里也便万籁俱寂;我走下楼去,看到那些被征服而还在冒烟的金属,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感到惭愧。
啊!在午后酷热的当儿,他是多么壮美矫健!他裸露的上身,肌肉突出而坚硬,犹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力感极强的巨大雕像。在他身上,我发现了我们的艺术家们煞费苦心地在希腊人肉体上寻找的现代雕塑的线条。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因劳动而变得伟大的英雄,是我们时代的不知疲倦的儿子,是他,在烈火中用铁材锻造明天的社会。他用铁锤做游戏,当他开心取乐的时候,就抡起“小姐”,全力以赴地敲打。于是在他周围,在玫瑰色的炉火的光辉里,响起一片雷鸣。就在这里,在这铁匠铺里,在无数耕犁中间,我治好了懒惰和多疑的毛病。

(有删改)

【小题1】开头第一段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2】在“我”看来,铁匠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
【小题4】铁匠不是医生,为何能治好“我”的病?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看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暑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结构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B.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C.手法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
E. 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小题2】小说中D未能晋升,“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D和海龟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小题3】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
【小题4】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