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班琳丽

老姐是一个“戏痴”,一身的戏。

我很小的时候在姥姥家见过她几次,那时她已经是戏班里一个红极一方的俏戏子。唱戏是要庄上人家管派饭的,我的姥姥特别会做饭,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见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逗我们玩儿,或是教我们唱戏。她是很美的一个女人,至今有两点在我的记忆里有如特写镜头,白如初雪的脸和恍如刚刚吐了血的红唇,恰如一幅半残的写真画。

现在想来,那是她化妆的脸。事实是她成了我的七姥姥后,不唱戏,走下舞台了,她依然每天化妆。据我母亲说,她每天晚上睡觉也不卸妆,以致我那个花心七姥爷吓出病来,一病而终了。我现在想,那是老姐最后的挣扎或者说绝唱吧,她不想走下舞台,痴痴地感觉着,小脚迈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飘飘荡荡长抛丈许的水袖,窸窸窣窣闪动石榴裙裾,一唱一念,一眸一嗔,重拾昔日舞台上那个当家花旦的风采。

记得姥姥常一边做针线一边叹息,唉,她是个有痛的女人。

那时我也随在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身后叫老姐为老姐,不叫她七姥姥的。她似乎特别喜欢被人这样叫,哪怕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嬉闹,她的眼神也会刹时亮起来,柔柔和和,迷醉了似的,从来不恼。恼的是我那七姥爷,这称呼无异于他的疤痛。我是再大些从姥姥那里了解到“老姐”这名字的全部故事的。

把老姐喊成一个女人一生的痛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老姐用手牵着或是拿一个眼神牵着来我姥姥家吃派饭的那个男角,姥姥庄上的人叫他老罗义。

当时戏班里有一出轰动一方的传统戏《对花枪》,老姐扮戏里敢爱敢恨的姜桂枝。“顶着一头白毛尾,长着一脸枯皱皮,领着孙媳和儿媳,南里北里找女婿”。扮相俊俏,唱腔也美。那个男角就扮戏里忘掉前情的老罗义。老姐凭着一出《对花枪》折倒了数千观众,当然还有那个老罗义。戏里姜桂枝比老罗义大,戏外老姐也比“老罗义”年长,老罗义戏称他爱上的女人为“老姐”了。戏里一对夫妻旧好重拾,戏外他们做起了暗箱夫妻,直到那天老罗义的原配骂上台来,一出戏的包袱“哗拉”一下抖落开,人们才看到了真相。

事实是老姐也是那一刻才看到老罗义的真面目,灯光暗淡的舞台上,老姐指着老罗义,久久地吐出一句:“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言罢,一头栽倒在台牙子上。那阵子恰好我七姥爷第三个老婆也死了,他正纠缠老姐。就棍打鸡,老姐就嫁给了他。老姐以为嫁到庄上就能永远留在戏班里。不是,她屈嫁的丈夫不仅让戏班主撵走了老罗义,还约法老姐从此不得登台唱戏。不久,老姐痴了,终日里像个病人,吃不下饭,干呕、胸痛,打针吃药,也还是那副病恹恹的样儿。她每天爱干的事就是化妆、补妆,然后躺下来病着,有时也会从她那里传出一句道白“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冷丁的怪森人的,细了听,心就酸了。

我七姥爷放手人世后,老姐的病情也没见轻。姥爷们怕老姐寡妇门前出是非,给荣耀的家族抹黑,当然再嫁他们更不允,姥爷们就商议着给老姐过继个儿子。子赐是条脉线,兴许就拴住了她。二姥爷的儿子多,他们商议就把二姥爷的小幺过继给老姐了。没想两天不到,孩子哭啼啼跑出来了。一问,饿的。问他老姐不做饭吗?孩子说老姐吃生的,棒粒子,豆粒子,红薯片子,都生了吃,不动火。

我的姥爷咬着牙骂,混帐!这之后,除了姥姥不时去给老姐送些吃的,庄上很少有人过问老姐是活着还是死了的事了。

等老姐快被村人完全淡忘的时候,庄上来了个唱大鼓书的男人。几乎人人都说见到老姐了,说见老姐影子似的坐在人场里听大鼓书,总是那边散场了她才走,依然化着浓妆。再后来,姥爷的一个本家说,早没见过老姐了,会不会已经死在床上。我姥姥一惊,忙掂着小脚去看,大门敞着,锅冷灶寒,床上尽是乱七八糟的衣物,就是不见老姐的影儿。

庄上的人纷纷猜测,老姐是跟唱大鼓书的男人跑了。也许他那里没有老姐要的爱情,可有老姐魂牵梦绕的戏,谁能说大鼓书不是戏呢?

那年,老姐二十三岁。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多种技法入文.如倒叙开头,文首设置悬念,写到‘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是为后文写老罗义与老姐的暗箱夫妻埋伏笔。
B.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妮妮道来,语调饱含深倩,情节虽有一定的曲折性,但并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然而读来却仍很有吸引力。
C.小说讲述了老姐的艺术和爱情方面经历的痛,着重表现了封建大家族所秉持的封建礼教对老姐自由、爱情和青春的戕害,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D.老姐喜欢别人喊她“老姐”,这个称呼会让她的眼神刹时明亮起来,柔和迷醉,是因为“老姐”这个称呼让她可以回味到曾经与老罗义一起唱戏的场景之中,重新体味戏中的爱情与爱情中的戏。
E.小说中老罗义有原配还与老姐做起了暗箱夫妻,说明这个人人品卑劣,忘恩负义.老姐的命运遭遇是由这个人物一手造成的。
【小题2】文章题目为“痴”,老姐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人们猜侧老姐跟唱大鼓的男人跑了为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的结尾有何好处。
【小题4】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根据鲁迅这句话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姐这一人物的悲剧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0 03:1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
①她和他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村上的男人几乎全出去打工了,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②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的信和寄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或多或少。
③收到他的信的时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④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是碎石铺满的小路,他们这里的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阳台的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他说住的地方能听到悠扬的钢琴声,她还听他说起过麦当劳,以前,她只是听说过那种美式快餐,他在信中说:“什么时候来了,我带你去吃。”
⑤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了,甚至出现了小说里的场景,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那围墙上爬满了青藤吗?这种想象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⑥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去了,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来吧。
⑦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
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点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起来。他离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疯了。毕竟是新婚离开的啊,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⑨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终于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可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于是就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了警察,警察说:“在郊区呢,离城里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⑪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简易棚子的就是!”
⑫她终于看到一个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⑬那是一个简陋的木牌子,上面粘着水泥和白灰;她看到了那简陋的房子,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阳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⑭“那一排房子,都是临时搭建的,”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如果你再不来,就看不到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里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没办法回家了。”
⑮她哭了,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想起他说过的海南旅游,想起他说过的公司和钢琴声,想起他说过带她去吃麦当劳。她敢断定,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他从来没有吃过麦当劳!
⑯没有进屋去找他,她又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⑰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常吃。”
⑱她含着眼泪吃完了那个叫汉堡的东西,一个小小的汉堡,要卖十块钱。吃完了,她说:“不如红薯粥好吃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⑲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说自己的公司多好,说住的房子很漂亮……他一直说着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了眼泪,最后,她握住了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应该叫阳光路。”
⑳她一直没有说去过阳光路十七号,那是她心底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阳光路十七号”是小说行文的线索,作者围绕“阳光路十七号”讲述故事,使情节紧凑集中。
B.小说结构严谨,前后互相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但妻子却不能理解丈夫的善意,并为此感到心酸。
D.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小题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小题3】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先进来看看我们家的水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他领着陌生人穿过狭窄门厅的小餐桌,拐进与厨房相邻的卫生间。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是对,那的确是一种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打开房门追出去,走廊和楼梯均不见人影。老马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纯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了老马在第一次听见门铃响起时的紧张反应,暗示了老马平时在家没有地位,畏惧老伴的境遇。
B.老马顺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餐桌上,这一细节为后文老马丢钱埋下伏笔,同时也说明老马家庭经济情况不错。
C.小说从老马怕老伴写起,再写老马让“水工”害怕,最后以“昏厥羊”点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构思巧妙,颇具匠心。
D.老马谴责“水工”时,获得的“让别人听他发指令”的满足感,让他对陌生人完全失去了分辨力和警惕性,导致他最终丢失了工资。
E.当“水工”假装晕倒以后,老马心理对此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赶紧去客厅打电话找人救“水工”,暗示了老马色厉内荏的性格。
(2)陌生人“水工”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开头部分写老马对大蒜的嗜好,后面主要写了老马与修水工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 · 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她轻轻地来到客厅。客厅非常安静,只有桌子上那只雕着各种图案的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一本书呢?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大部分书看起来都很烦,她不知选择哪一本。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纸的一面写着一个日期:1927年2月1日。另一面却写着令人兴奋的内容。布丽姬特大喊着跑到哥哥科林的房间。
  “科林,看我发现了什么?”布丽姬特喘着气说道。
  科林接过那张纸,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那个日期。但当他看到纸的另一面时,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上面写着几个字:我的藏宝图。
  “爷爷一直说在他的农场埋有一份宝藏。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布丽姬特说。
  “我也以为是。”科林说,“这个藏宝图证明他没有骗我们。”
  这个藏宝图非常简单:一个大圆圈,圆圈里写着“巨石”的字样,然后一个箭头从巨石画出去,旁边写着:走20码。箭头的末端画着一个小圆圈,小圆圈里写着“石头”的字样,还打着一个叉。
  “巨石就是爷爷所说的大圆石。”布丽姬特说。
  “宝藏就埋在巨石20码以外的石头下。”科林说,“走,我们去挖宝藏。”
  他们从杂物房里拿了两把铲就往外跑。他们穿过一块玉米地来到那块巨石旁。那块巨石是爷爷的农场里唯一一块大圆石,立在小河边已经不知多少年了。
  科林从巨石开始计算步子。用他的小脚来计算出20码的距离并不容易。但在玉米地周围只有两块石头能藏宝藏。
  “先看这块。”说着,科林把那块比较大的石头滚到了一边。
  布丽姬特马上用力把铲插进泥土里。“会是什么宝藏呢?金条,还是满满一箱的宝石和钻石?”布丽姬特嘀咕道。
  科林哈哈笑道:“实际些,布丽姬特。我敢打赌是钱。”
  “够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一辆自行车吗?”
  “也许够买下这个地方。”科林说道,“如果找到很多钱,妈妈就不用卖掉别墅了。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度暑假。”
  布丽姬特知道,爷爷不在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她爱这栋老别墅。留住别墅的想法刺激着她。她紧握着铲,挖得更卖力了。但挖了半个小时,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泥土。
  “一定是在另一块石头下。”科林说。
  他们马上转移地点。但两人又挖了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这时,阳光已经很强烈了,晒得两人的皮肤生痛。
  “宝藏也许不在这儿。”布丽姬特甩着酸痛的手臂沮丧地说。然后,她叹了口气,拖着铁铲转身走回了别墅。而科林咬着牙继续不停地挖。
  回到别墅,布丽姬特又盯着那张藏宝图。忽略了什么呢?到底还有什么线索还没被发现?她仔细地看着那幅图,然后翻过图的另一面。那上面只写着一个日期。
  看着那个日期,布丽姬特的眼睛忽然一亮。“我找到啦!”她大喊着冲出屋子,抓起铁铲,朝巨石附近的小河跑去。
  “布丽姬特,你去哪?等等我!”科林喊道。
  科林也跑向小河。布丽姬特已经坐在了划艇上。
  渡过小河,布丽姬特领着科林来到河岸的一块石头边。科林搬开石头,一只铁盒出现在他们眼前。
  “布丽姬特,你怎么知道的?”科林乐坏了。
  布丽姬特笑了。“藏宝图是在隆冬画的。那时小河已经结冰,爷爷穿过小河,把宝藏埋在了这里。”
  “我们还忘了一些事情。”她继续说道,“那一年是1927年,藏这个盒子的时候,爷爷还是个孩子。”
  科林急忙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科林失望地叹了口气。
  但布丽姬特笑了。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真的是一份宝藏,正是她想要的用来记住爷爷的特别的东西。当她抚摸爷爷这些小时候的玩具时,她感到爷爷就在她身边。
(选自《意林》2010.3)
【小题1】开篇从闹钟写起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爷爷的形象。
【小题3】“爷爷的宝藏”在整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小题4】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小题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爷爷,也有人认为是布丽姬特,试结合文本予以探究,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铁心道:“天可怜见,教我今日夫妻重会一面,此时就死,那也是心满意足了。”对穆念慈叫道:“孩儿,你来抱住了妈。”包惜弱心头蓦然间涌上了十八年前临安府牛家村的情景:丈夫抱着自己狼狈逃命,黑夜中追兵喊杀,此后是十八年的分离、伤心和屈辱。她突觉昔日惨事又要重演,搂住了丈夫的脖子,牢牢不肯放手。
杨铁心眼见追兵已近,心想与其被擒受辱,不如力战而死,当下拉开妻子双手,将她交在穆念慈怀里,转身向追兵奔去,挥拳打倒一名小兵,夺了一枝花枪。他一枪在手,登时如虎添翼……
这时天已大明,杨铁心手背忽感剧痛,原来刚才使力大了,手背上被完颜康抓出的十个指孔创口迸裂,流血不止。包惜弱正要给他包扎,忽然后面喊声大振,尘土中无数兵马追来。
忽见迎面走来两个道士,杨铁心一愕之间,随即大喜,叫道:“丘道长,今日又见到了你老人家!”丘处机忽听得有人叫唤,注目看去,却不相识。杨铁心叫道:“十八年前,临安府牛家村一共饮酒歼敌,丘道长可还记得?”丘处机急忙回礼,心下颇为疑惑。原来杨铁心身遭大故,落魄江湖,风霜侵蚀,容颜早已非复旧时模样。
杨铁心见他疑惑,而追兵已近,不及细细解释,挺起花枪,一招“凤点头”,红缨抖动,枪尖闪闪往丘处机胸口点到,喝道:“丘道长,你忘记了我,不能忘了这杨家枪。”枪尖离他胸口尺许,凝住不进。丘处机见他这一招枪法确是杨家正宗嫡传,立时忆起当年雪地试枪之事,蓦地里见到故人,不禁又悲又喜,高声大叫:“杨老弟,你还活着?当真谢天谢地!”……
正在此时,数骑飞驰而至。当先两人正是完颜洪烈与完颜康父子。
完颜康见了师父,暗暗吃惊,高声叫道:“是自家人,各位别动手!”其手下彭连虎等方才跃开。完颜康上前向丘处机行礼,说道:“师父,弟子给您老引见,这几位都是家父礼聘来的武林前辈。”接着完颜康奔向母亲,道:“妈,可找到你啦!”包惜弱凛然道:“要我再回王府,万万不能!”并指着杨铁心道:“我丈夫并没有死,天涯海角我也随了他去。”
丘处机向完颜康喝道:“无知小儿,你认贼作父,胡涂了十八年。今日亲父到了,还不认么?”完颜康听了母亲之言,本来已有八成相信;这时听师父一喝,又多信了一成,不由得向杨铁心看去,只见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再回头看父亲时,却是锦衣玉饰,丰度俊雅。完颜康心想:“难道我要舍却荣华富贵,跟这穷汉子浪迹江湖?”他主意已定,高声叫道:“师父,莫听这人鬼话,请你快将我妈救过来!”丘处机怒道:“你仍是执迷不悟,真是畜生也不如。”又战片刻,丘处机左臂中了梁子翁一锄,虽然受伤不重,但已血溅道袍,一瞥眼间,只见完颜康脸有喜色,更是恼得哇哇大叫。
完颜洪烈喝道:“将王妃好好送过来,饶你们不死。”丘处机骂道:“谁要你这金国狗贼饶命?”大声叫骂,奋剑力战。杨铁心寻思:“事已如此,终究是难脱毒手。可别让我夫妇累了丘道长的性命。”拉了包惜弱的手,忽地窜出,大声叫道:“各位住手,我夫妻毕命于此便了。”回过枪头,便往心窝里刺去,鲜血四溅,往后便倒。包惜弱也不伤心,惨然一笑,双手拔出枪来,将枪柄拄在地上,对完颜康道:“孩儿,你还不肯相信他是你亲生的爹爹么?”涌身往枪尖撞去。完颜康大惊失色,飞步来救。丘处机等见变起非常,俱各罢手停斗。完颜康抢到母亲跟前,见她身子软垂,枪尖早已刺入胸膛,当下放声大哭。
完颜洪烈千方百计而娶得了包惜弱,十八年来自己对她用情良苦,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眼见她虽死,脸上自有心满意足、喜不自胜之情,与她成婚十八年,几时又曾见她对自己露过这等神色?自己贵为皇子,在她心中,可一直远远及不上一个村野匹夫,不禁心中伤痛欲绝,掉头而去。
(节选自金庸《射雕英雄传》第11回,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正侧面描写杨铁心的外貌,正面描绘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通过丘处机都不认识侧写他容颜大变,遭受很多苦难。
B.小说中写到包惜弱自杀,虽然有追随丈夫的原因,但还有以死来唤醒完颜康对亲生父亲承认的目的。
C.小说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巧合法,如杨铁心夫妇逃难中见到丘处机,这让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具冲突。
D.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如包惜弱回忆之前的逃难、丘处机回忆初见杨铁心的场景及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十八年的爱护。
【小题2】小说多处运用“对照原则”,至少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小题3】“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但悲剧又有感动人、激励人,让人奋起的力量。请结合节选的文段内容来谈谈你对悲剧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 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 年 31 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对茶壶特征及诸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相关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B.众人先后来观赏那把宝贝茶壶时,九爷聊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这使得九爷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即由开始的得意到最终的厌烦。
C.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壶”不仅是一种品茶器具,更是一种代表着传统手艺传承有序的物象,而“砸壶”的出现会导致传统手艺的失传。
D.小说中无论是塑造群体形象,如进山的老板、亲戚等,还是塑造个体形象,如九爷、李大才等,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引人思考。
【小题2】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小题3】小说后半部分有关李大才的情节可否删去?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三个方面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