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武生
张国平
剧团虽属三流,演员们待遇也不高,但有它在毕竟是个寄托,现在突然散了,便仿佛一座靠山蓦然坍塌了。出门时拿走了一把刀,侯三演的是武生,那把道具刀已陪伴他多年。
侯三的老婆是一家超市的财务主管,自从她从收银员升为财务主管后,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对侯三指桑骂槐,剧团解散的事让她知道了,准又一阵狗血喷头。得尽快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堵住她的嘴。理清了思路,侯三提刀回家。
哟,长出息了?想杀人呀?老婆看到侯三手里那把明闪闪的刀,口气里满是不屑。
我的祖奶奶,借八个胆我也不敢动你一指头啊。侯三说,刚接了一个新角色,拿回家练练。
练个屁!你看看你,有蹬三轮的挣钱多不?侯三被老婆一下噎住了。每提到钱,侯三便像撒气的皮球,再没舞台上那份豪情了。
去招聘市场,侯三看到一块牌子,顿时兴奋了,牌子上写:招聘保安。可人家不要侯三,说是专解决下岗职工的。侯三的剧团虽不算草班儿,但也未正式纳编,侯三没有下岗证。侯三灵机一动说,我是唱武生的,会翻跟头。侯三便一阵前空翻又一阵后空翻,将跟头翻得如旋风。人家还是摇头,上面有政策,我们说了不算呀。侯三没辙了,一脸惆怅。
这时被人拍了一掌,侯三回头看到一个很阔的人正对他微笑。那人问,找工作?侯三点头。那人说,除了跟头你还会什么?侯三说,会武功。那人说,耍一套看看。侯三便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
那人便说,就跟我干吧。不过是试用,试用期内这个数。那人伸两个指头。
二百元?太少了。侯三说。那人说,不是二百,是两千。那人见侯三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就说,过了试用期,就是这个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侯三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于是那人便成了侯三的老板。
有天老板让侯三坐他的车办事,还没到地方便被人截住,侯三迷迷糊糊被几个彪形大汉绑架了。侯三虽有些功夫,但恶虎难抵群狼,侯三被推进黑乎乎的地窖。说,你们老板住哪里?怎么联系?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遭人盘问。侯三的嘴上像沾了封条,一个字也不说。反复多次,侯三死去活来,愣是没吐一个字。那帮人恼羞成怒,将侯三关在地窖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地窖里阴冷潮湿,侯三昏死过去。
侯三看到地窖口闪进一道亮光,朦胧中下来一个人。侯三吃惊,下来的是老板。侯三胆怯地说,你也被抓了?不是我说出去的。老板笑了,说,你小子够意思,安心养伤吧。侯三问,你怎么知道我被藏在这儿?老板说,以后你就明白了。那天侯三突然看到一个绑架他的人,才明白,原来是老板考验他。妈的!侯三咽了口吐沫。
一天老板问,你表现很好,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侯三便说,家有老母一人独居。老板说,请来嘛。侯三苦笑,老婆不孝顺,不让老人来。老板脸一沉说,休了她。侯三说,我哪敢啊。
看你那点出息。老板说,这好办,等你试用期满,安排套房子,把老人接来住。侯三没想到老板这么仁慈,感激得差点跪下。
这天侯三陪老板出门,老板一脚踏坏了一卖艺瞎子的二胡。瞎子死抱老板的腿不放,非让老板赔。老板很没面子,对侯三吼,踢翻他!侯三见瞎子可怜,便掏钱,却被老板打在地上。老板说,我是随便赔钱的人?踢翻他!一分钱也不给。侯三犹豫着不肯动手。
老板失望地过来拍侯三的肩膀,又掏出一沓钱说,你可以走了。为什么?侯三吃惊。老板说,你考试不合格。这就让我走?侯三不肯。老板把钱一塞说,拿钱走人。
妈的。侯三接过钱朝瞎子走去。侯三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拍他肩膀说,伙计,拿着。
侯三转身离去,头仰的老高。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侯三所在的剧团只是三流,他在剧团的收入也不高,剧团的突然散了,使他失去的生活的寄托,如果不尽快地找到新的职业,肯定会被老婆骂个狗血喷头。
B.侯三因为惧怕老婆,剧团解散自己下岗的事瞒着老婆;去招聘市场找工作也只能背着老婆;即使被老板高薪试用的好消息也不敢告诉老婆。
C.侯三生性懦弱,老婆骂他,他只能笑脸相迎;老婆不孝顺老母,他也不敢说什么;瞎子找老板赔钱,老板让他踢翻瞎子,他也犹豫着不动手。
D.老板是个黑社会的头目,他心狠手辣,为了考验侯三对他的忠诚,把侯三打得遍体鳞伤;还让侯三殴打一个向自己索赔二胡的无辜的卖艺瞎子。
【小题2】侯三从剧团出来时拿走了一把刀,这把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侯三在老板对他的两次考验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不同表现”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4 01:4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深山来客

朱山坡

有一年夏天,洪水过后,镇上的人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背着一个女人走进电影院。

中年人是撑船从上游的支流鹿江来的。鹿江很长,它的源头是鹿山。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中年人长得高高瘦瘦的,脸膛比镇上男人的都白净,还显得比镇上的男人更斯文。人们不知道中年人叫什么名字,他们都叫他鹿山人。背上的女人是他的妻子。鹿山人的妻子五官长得真好看,是一个美人,很年轻,但脸色苍白,嘴唇没有一点血色,浑身没有力气似的。

后来他们都知道了,鹿山人的妻子病得很重,来日无多。她的身世也很复杂,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鹿山来了十一个知青,到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留了下来。武汉没有亲人了,她不愿意回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和鹿山人好上了。

镇上的人几乎每个月都能见到一次鹿山人背着他的妻子来电影院。从河边到电影院的路上,鹿山人会不断地转过头来问背上的妻子:累不累?饿不饿?晕得厉害吗?妻子每次都是作出否定的回答,还不时给鹿山人擦汗,轻轻抚他的脸……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竟然变得相敬如宾。

蛋镇人还把鹿山人夫妇当成了客人。每次女人们都主动凑上去,问鹿山人:这次又带什么山货给我们?她们往山货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一抢而光,扔下来的钱让鹿山人感到既惊喜又不安。她们更关心的是鹿山人的妻子。电影还没有开始时,她会坐在电影院墙脚下等。她们就围着她嘘寒问暖,有时给她递上一碗热粥,一杯热开水,或者一根冰棍。还有人给她塞鱼肝油、麦乳精甚至雪花膏,都被她婉拒了。

“你们不必为我们担心。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她苍白的脸上带着笑意。

鹿山人说:“她哪里也不愿意去,只喜欢看电影。只要看上一场电影,她就觉得病好了一大半。”大家都相信他的话是真的,因为,从电影院里出来后,鹿山人的妻子原来苍白的脸竟然变得有些绯红,耷拉着的头也抬了起来,尤其是那双暗淡无光的眼睛,变得像野草叶尖上闪亮的露珠。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发现院门口海报墙上,贴着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台风将至,今日停映。

妻子难掩失望,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他的两只耳朵红彤彤的,都被扯裂了吧。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

“我要看电影!”妻子像孩子撒娇似的说。

鹿山人说:“台风要来了,今天电影院不放电影。我们赶紧回家吧。”

妻子说:“可是,我们比台风先到呀。”

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我们再来。”

妻子说:“你害怕台风呀?你害怕回不了家呀?”

鹿山人沉默了。谁不害怕台风呀?台风来了,摧枯拉朽,地动山摇。还有暴雨、山洪,猛烈得惊心动魄。

妻子从鹿山人的背上挣扎下来,扶着墙挪步到电影院正门,伸手摸了摸“蛋镇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哀伤起来,竟掩面低声地抽泣。

鹿山人吃惊地问:“好好的,你为什么哭?”

妻子说:“我心里的悲苦,像台风,像鹿江,像山洪暴发。”

鹿山人知道妻子内心的悲苦,但她还是第一次说出来。平时,她从不埋怨,也从不哀叹,心里最难受、最绝望的时候,也只是对鹿山人说我想看一场电影。于是,鹿山人连夜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出发。这一次,是因为要收割最后的一亩庄稼而推迟了。

鹿山人也黯然神伤,向妻子保证说:“台风过后我们还来看电影,一个月看两场。”

妻子说:“我不等了,等不及了……我等不到台风过后了。”

风似乎越来越紧,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慌乱起来。鹿山人不知道怎么说服妻子,只是俯下身子,试图让妻子爬到他的背上,可是她固执地拒绝了。鹿山人站起来,要抱她。她躲闪开了,双手抚着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号啕大哭。那哭声如同山洪暴发,悲痛欲绝。路过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围过来劝慰她。

可是,谁也无法劝止她的哭。因为那不是一个孩子在哭,而是一个内心悲苦的人在宣泄。这个时候,电影院的老吴走了出来。“这是哪个龟孙子贴的告示?”他一把撕下自己亲手贴的告示,对鹿山人的妻子说,“今天照常放映!”

她的哭声戛然而止,用哀求的眼神将信将疑地盯着老吴。老吴让鹿山人背起妻子跟着他走进电影院。不一会,电影院里便传出片头曲的声音。

这次,鹿山人始终没有离开电影院一步,一直到电影结束,传来片尾曲的歌声,才进去把妻子背出来。

这一次,鹿山人妻子脸上的绯红色更加明显,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亢奋。她在他的背上仍兴致勃勃,热泪盈眶。那是电影带来的泪水。

这是蛋镇人最后一次见到鹿山人和他的妻子。

(摘自《芙蓉》2018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风、山洪暴发等词语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是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能够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B.“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可能并不符合鹿山人夫妻的物质生活现实,反映了妻子自卑和凄苦的深层心理状态。
C.小说塑造了蛋镇妇女的群像,虽然未对其中个体进行精细刻画,但是也能够凸显她们热心、善良等形象特点。
D.鹿山人和妻子的故事说明,哪怕物质匮乏、生活悲苦,但精神世界的丰富却可以为爱情和生命都带来一丝亮色。
【小题2】小说以“看电影”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充满了沈从文笔下那种浓郁的“边城”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心理、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以及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小题2】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咔擦”一声,一棵枝丫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撅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突出了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C.第三段画线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大贴心懂事,老二鲁莽性急,老三天真烂漫,人物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小题2】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在房间里,現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裝,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远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个开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小题1】概括小说中兄弟俩的形象。
【小题2】解释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礼拜三”的含义,简析其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及作用。
【小题3】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小题4】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大荒的雪

肖复兴

①在北大荒,我喂过一年多的猪。

②那一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呼啸而至的暴风雪,像莽撞的醉汉一样,使劲儿扑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户。我睡得死,小尹把我推醒,叫喊着:不好了,快起来!我忙爬起来穿好衣服,跟着他往门外跑,跑到猪号一看,猪栏都被吹开,一群猪八戒前拥后挤,像是什么精彩大戏散场一样,兴致勃勃地跑出猪栏,正在疯狂地往荒原上拥。暗夜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子越来越大。跑到荒原上的猪,我根本看不清,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起伏,在晃动,有些像大海上翻涌起的泡沫。它们吼吼的叫声,几乎被风雪吞没。

③在夜色的衬托下,风雪显得比白天更为可怕,更为疯狂。无边的夜色,无边的大雪,一黑一白,蟒蛇一般,厮缠一起,拼打一起,最后融合成一种诡异的颜色,魔鬼一样狰狞。在这样一片大雪的包围下,在偌大的荒原上奔跑,无论是猪,还是人,都显得那样的渺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撕成碎片。

④奔跑中,一走神,我一脚踩空,掉进了雪窝子里。立刻,鼻孔里,嘴巴里,脖领里,全是冰冷的雪花。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

⑤我已经不知道,最后我是怎么被老王他们从雪窝子救上来的了。我也不知道最后他们是怎么把那群猪八戒赶回猪栏。等我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老王家中了。老王的老婆抱着一盆雪花,正在用雪给我从头到脚地揉搓。睁开眼睛,我看见的是老王的老婆那一双明澈的眼睛,正笑盈盈的看着我。

⑥第二天,我躺在老王家热炕头上,盖着老王家唯一的一床棉被,和老王身上唯一的一件棉大衣。

⑦前几年,我重返北大荒,特意找到老王的家。老王刚刚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老王的老婆一个人。她走近我的身边,用眼睛凑近我,仔细瞅了瞅,然后一把拉住我的手,连声对我说:“眼睛也不好,一只眼睛是假的了,我不敢和老王去队部看你们……”

 ⑧握住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看见她昏花而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那年暴风雪夜里她用雪为我擦身时望着我的眼光。那时,她的眼睛,明如秋水,是那样的清澈!

⑨我看见她家墙上的镜框里,还摆着我和同学当年在这照的照片。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保留着对知青的那一份温厚的情感。我知道,遥远的二队正因为有老王和老王老婆他们这样的人在,才让我觉得千里万里、再远再荒僻也值得回去。但是,也只是回去看看他们而已,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我们都不过是候鸟,飞来了,又离去了,而他们却一辈子在那里,在那个被七星河和挠力河包围的大兴岛上默默无闻地生活着。

⑩走出老王的家,老王的老婆一再坚持要送我,我说您的眼睛不好,又有心脏病,就不要送了。她坚持送,穿过花木扶疏的小院,阳光透过枝叶,在她的身上和白发上打上斑驳的影子,一跳一跳的,跳动的都是我记忆中的情景,仿佛一切逝去的并不遥远。我搀扶着她的胳膊,一只小飞虫落在她的白发上,我要去赶走它,它已经飞走了,她说不碍事的。一片叶子还那么的绿,却已经枯萎了,被风吹落在她的肩膀上,我替她摘下去,她还是说不碍事的。

⑾她就这样一直把我送到队里的土路上,走了老远,我回头看见她依旧站着,向我使劲地挥着手,又摆着手。

⑿那一刻,我不敢再回头。

⒀没有雪的冬天,只是冬天的赝品。没有雪的北大荒,还能叫作北大荒吗?五十年过去了,总还会不住地想起北大荒的雪。只有北大荒才有的那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地无声,却像是电影最后响起动人的主题曲,让回忆的高潮有了动人的旋律。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24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②③段不仅形象地描写了暴风雪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我”的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北大荒的雪”的恐饰。
B.文中两次着力描写了“老王的老婆”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对比突出了岁月的风霜给“老王的老婆”带来的巨大变化。
C.“我们都不过是候鸟”,此中既有对自己能离开环境恶劣的北大荒的庆幸,更有对“老王及老婆”等的同情与歉意。
D.“老王的老婆”一边“向我使劲地挥着手”,一边“又摆着手”,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其实透露出她对“我”的情谊深厚。
【小题2】赏析文中面被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以“北大荒的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