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空村
农人
屈指算来,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已经有整整二十五年了。与以往不同,这几年每次返乡,总有一种情感使我无法释然,我知道这种感觉叫做“孤独”,孤独的主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小村。
为了表示对村邻们的尊重,或是为了更多地感受一下久违了的乡音乡情,每次回老家,我总是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回到在村子尽头的家。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在我从小就模爬滚打、嬉戏玩耍,熟悉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小村的当街上,却渐渐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陌生感。这就是,已经很少看到路上匆匆行走着的或三或两的荷锄下田的农人;也很难再看到街边路口或交头接耳或手舞足蹈地扎堆拉呱的村妇;更看不到滚得浑身是土的“泥猴子”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针刺里冲出来,蹭着你一闪而过,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的孩子们。就连邻居家养的狗,也无精打采地趴在自家大门口,当你从它面前经过,只是百无聊赖、散漫地瞥你一眼而已,再没有了往日的暴躁和骄狂。
显然,小村已全然是一副落寞的了无生机的模样。
有时回家,也偶尔会住上一夜,过去那种吃过晚饭同老人兴致勃勃地拉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乡情倒头便睡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悄然而生的是夹杂着丝丝忧虑的长夜难眠。忧虑是什么呢?这村还是当年的村,这夜还是那样的夜,这夜静的还是像过去那样谁家的大人突然间打了个喷嚏,邻人们也会吓一跳的……
昔日熙熙攘攘的水井周边空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村人们担着水挑子匆匆行走的声影,还有水桶碰磕井沿的叮当声和村姑们的棒槌敲打在井台边儿衣服上的空旷悠远声,最可惜的当属随着水担行走而顺着水桶的漏缝儿画在村路上那些蜿蜿蜒蜒的曲线,也早已湮没无迹了;过去塞满了欢声笑语的碾道子空了,再不见了石磙的两侧通常一大一小的两个人推着碾棍周而往复和旁边端着盛满粮食的簸箕候碾的人们,更不见了散在碾道里探头探脑啄食粮屑的鸟儿,剩下的只是碾道两侧石缝里冒出的小草,摇晃在风中,瘦弱又凄惶;过去时光里充满了苦也充满了乐的农家院落也空了,这不是过去农人们的篱笆柴库被高墙深宅朱门铜锁替代的缘故,实则是因了那些在过去,时刻飘荡着的人畜喧闹连同那些缥缥缈缈的炊烟样,都被一风吹散,再无了踪影。
过去的——那个早晨起来每家每户都会升起袅袅炊烟的小村,那个白天充斥着农具叮当声、大人吆喝声、小孩喊叫声并伴杂着狗叫鸡咬声的小村,那个晚上在各家的母亲们或高或低的唤儿声中逐渐沉入梦乡的小村,只是我记忆甚或是梦中的故乡了。
如今,小村真的成了老弱病幼的天下,稍微有点力气称得上劳力的人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偶尔再在街上碰到一两个儿童,他们脸上呈现的不再是过去孩子脸上那种单纯的天真和活泼,取而代之的是让你感到隐隐不安的与其年齡极不相称的静默和成熟。此时我的心情竟像极了现在的小村,空落落的。
海子是同我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玩伴,初中毕业后,就成了村里打工队伍中的一员。去年在这个城市里碰巧见到了急匆匆赶路的海子,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由于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昔日满口白白的牙齿已经掉了一半。海子同我说,要到城市的另一头去跟在人家家里当保姆的媳妇见一面。海子说,现在都不知道哪里是家了,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只有在农忙和春节的时候才能回老家同两个孩子一起住上几天……
有时候我常想,海子们的家究竟是在哪里呢?他们也已经成了村庄的客人了吗?或许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吗?
(选自《散文选刊》)
【小题1】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空村”中“空”的内涵。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写海子的遭遇?
【小题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4 03:1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是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着长声,把专心走路的黑弄得挺惊愕。黑停下来,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到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海碗大的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没想过是否坐在了字上。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又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当垫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努力描绘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种才有资格与将要出生的孩子见面。
C.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兴奋而轻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从容淡定的叙述,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小题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深入空间,去探索那些困惑着我们的重大科学难题,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尤其是,人类起源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一直激励着我们探索的热情。我们总会发问,我们来自何方?是否存在地外文明?

利用空间技术,去探索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将获得在地面上无法得到的崭新知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利用空间环境中高真空、超洁净和飞行器运行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有利于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金属材料、高纯材料、玻璃金属、薄膜和生物制品等的研究,从而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利用运行在地球空间的各类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通讯卫星等,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社会需求。

(摘编自空间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10年,在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历程里,“嫦娥二号”发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先导作用,“嫦娥二号”发回的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形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施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面,开展“就位”和“巡视”联合探测的国家。

2017年,“嫦娥五号”即将启程,在月面铲取和钻孔取样并带回地球。

2018年,“嫦娥四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对月球背面开展联合探测。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人类也没有实施过月球背面的专项科学探测,“嫦娥四号”的探测预计将获得一系列的新成果。

(摘编自欧阳自远《深空探测未来可期》)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全球实施的空间探测任务次数

项目

美国

俄罗斯

欧洲

航天局

日本

德国

中国

印度

合计

月球

42/26

64/23

1/1

2/2

 

4/4

1/1

114

火星

20/15

19/5

2/2

1/0

 

 

1/1

43

金星

6/5

33/16

1/1

1/1

 

 

 

41

水星

2/2

 

 

 

 

 

 

2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7

 

 

 

 

 

 

7

小行星、彗星

9/6

 

 

2/2

5/3

 

 

15

 

注:发射次数/成功次数。

(摘编自卢波《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材料四:

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技术发展是人类破解科学难题的手段和工具,而距离遥远是实施深空探测任务所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该难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飞行的能源动力问题、远距离飞行的测控通信问题、深空飞行的精确导航与控制问题以及对深空环境的适应性问题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促进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探测器提供能源的空间核电源技术、通过电场力将带电离子加速喷出形成反作用推力的离子推进技术,以及高频段测控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和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利用太阳光压作为动力的太阳帆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

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之路,发展经济,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支持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平远《深空探测:空间拓展的战略制高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探索那些困惑着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是长久以来人类深空探索的精神动力。
B.利用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条件,我们可以生产出在地面上无法产生的多类产品。
C.“嫦娥二号”提交的那张全月图,体现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全世界的先导作用。
D.随着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开启了对太阳系各行星的探访。
【小题2】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飞机的“中国心”,吴大观的“中国情”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空前的灾难。中学时代就对“航空”有着极大兴趣的吴大观在目睹了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后,下定决心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航空救国”之路,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学航空系。毕业后不久因业绩突出,被选赴美国航空发动机厂学习、深造。在美期间亲身感受到的种族歧视,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发奋图强的志气和爱国、救国的热情。1947年,他婉言谢绝了友人请他留美继续学习、就业的好意,毅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和人民。
从美国回来,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让吴大观满腔的报国热情得不到施展。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毅然加入了***,新中国成立后吴大观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发动机事业中。1956年11月,他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并亲自领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的喷发1A发动机。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发动机上台试车,向国庆1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据日本业界的一项分析,在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比这一数值上,船舶为1.轿车为9.计算机为300.支线飞机是8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因而它被称为世界工业产品中的皇冠。文革结束后,新中国建设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航空工业更是如此。1977年底,吴大观被调到西安发动机制造厂,全面负责英国罗·罗公司斯贝发动机专利技术的引进和试制。1980年5月,引进的第一台斯贝发动机制造成功,这次技术引进对加速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具有战略意义。对此,罗·罗公司的一位技术董事胡克先生说:“你们中国人真厉害啊!买我们的苹果,还想要连苹果树都买走。苹果树嘛,那是另一回事儿。”言外之意是核心技术他们是不会卖给我们的。这也让吴大观清醒地认识到航空工业的发展应该走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
1983年,国家在论证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时,不少人极力主张引进国外成熟的发动机,只有少数人坚持自行研制。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我们在这方面就会永远受制于人,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于是他和我国九位专家联名上书邓小平同志,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后经邓小平批示,“太行”发动机项目才得以立项。十八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而当年下马的“斯贝”发动机也“变身”为“秦岭”,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豹”歼击轰炸机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吴大观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发动机,献给了他深爱的航空事业,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从1963年起,吴大观每月多交100元党费,同事们都不理解,可是他总说:“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省吃俭用,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作为共产党员,把钱节省下来缴党费,心里踏实,党给我的太多,我为党做的太少。”早在沈阳工作的时候,吴大观已是国家二级工程师,每月273元,在当时普遍实行低工资的年代里,单位数他的工资最高,为此,他总感觉到不安,后来曾经两次打报告要求给自己减工资,都遭到拒绝。1963年吴大观向组织多缴了第一笔党费,把1200元寄到越南驻中国大使馆,支持抗美援越,此后就开始每月多缴100元党费。
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北京,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从1996年起每月多缴200元党费。近些年,他的工资增加了,为了救济农村贫困的失学儿童,他向希望工程捐款6000多元,向西南联大教育基金捐教2万元,临终前又拿出10万积蓄缴纳最后一次党费,走进吴大观的家,我们看到的是80年代的旧家具,斑驳破旧的皮沙发,与时代接不上轨的洋瓷碗,袖口磨起白边的中山装,开口的旧皮鞋……就是这样一位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捐献巨额党费,一点都没有犹豫。
吴大观的外孙女梁焱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问道:“在你眼里,你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外公是一个中国人。”2009年3月18日,九十三岁的吴大观那颗为中国航空事业热烈跳动的心,停止了跳动。而此时,装着“中国心”的我国第三代战机正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摘自李倩《飞机的“中国心”吴大观的“中国情”》和徐秉君《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的吴大观在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口号的影响下,毅然决定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学航空系。
B.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综合国力较弱,我们尚没能掌握这项核心技术。
C.我国引进的第一台斯贝发动机制造成功意义重大,但罗·罗公司技术董事的一番话也让吴大观认识到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D.国家在论证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时,大多数人极力主张引进国外成熟的发动机,只有包括吴大观在内的十名专家坚持自行研制。
 
E.这篇传记述评结合,在记叙吴大观感人事迹的同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评价他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卓越贡献,赞美他克己为国的高尚品格,富有感染力。
(2)吴大观最终能为中国战机装上“中国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写到吴大观的外孙女粱焱回答记者的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吴大观一生是怎样诠释他的“中国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材料概括分析题
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了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大多数地区。资本主义关系一经产生,就大大发展了中世纪晚期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进行的激烈斗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挫败了大封建领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在德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然后蔓延到全欧。
这些由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种种社会变革,造成了欧洲历史的大转专折,这个变革激发了文化和科学的普遍高涨,建筑也随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繁华如锦。建筑逐渐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制度狭隘的束缚,面向新时代的现实生活,既有提高,又有普及,大河奔泻,众流归注,终于浩浩荡荡,改变了欧洲大批城镇的面目,影响所及,直达20世纪。
15-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在西欧占主导地位,其他各国都从风而偃。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后半叶渐趋衰落,转向一个天主教反改革运动的时期,产生了17世纪的巴洛克文化,其中也包括建筑,传播到各天主教国家。法国专制集权制度下的宫廷文化也于此时形成。17世纪,法国的绝对君权如日之方中,它的宫廷文化领袖全欧,为君权服务的古典主义文化和建筑俨然成了欧洲新教国家文化和建筑的“正宗”,但它始终与巴洛克建筑在互相影响中发展。英国这时候进行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农庄府邸领导了建筑潮流。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运动又开辟了文化和建筑的新时期,同样也产生全欧洲的影响。
【小题1】什么是“文艺复兴”?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
【小题2】请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小题3】结合尾段简析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