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神

江乙

韩六爷是睡神。

韩家庄的人都这样说,包括柳叶屋里的祖六奶奶。

祖六奶奶说韩六爷左脸上的疤就是睡出来的。每到过小年的时候,祖六奶奶就会告诉大家,有一年,他们家在炸麻花时,韩六爷一边炸,一边打瞌睡,那口水一不小心溅到了油里面,结果韩六爷的左脸就有了现在的疤。听的人,看着祖六奶奶那半认真的神情,心里难免会想起韩六爷家麻花那股子哈喇子味,再也不敢在他家留饭了。

于是,“睡神”越叫越响,而“韩六爷”倒让人给忘了,就连小朋友们也都有样学样地喊他“睡神”。每到这个时候,韩六爷都乐啊地应着,花眉毛还一抖一抖的。

可是,下棋的老支书却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

据老支书说,韩六爷年轻时可是健旺得很,一人能干三人的活。

祖六奶奶也说:“死老头这睡病是后来得的,就是老大出生那年得的。”

“老大”名叫韩要武,属马,算起来都快五十岁了。

要武出生那年,年成还不错,队上竟然给每家分了五斗小麦子,韩六爷心里很是畅快。可是,乐极难免生悲,甘苦常常相幸。

韩六爷年轻时学过些昆曲小生的段子,在开批斗会时一不小心溜了嘴,被革命小将们逮了个正着。结果,被抓进村子里的小学审讯了半小时,又被小将们逼着扫了二十八家厕所——小将们还要他一边打扫,一边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后来,谁要是在韩六爷面前提起厕所,他就喷唾沫到别人的脸上。

幸好老支书搭了一句话,小将们的头头在韩六爷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骂了一句:“滚!封建主义的乏走狗!”要不然,韩六爷恐怕要将整个村子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厕所打扫一遍!

韩六爷感激老支书。

可是走支书第二天就犯了一个“天”字号的错误。

那天老支书倚着梯子在韩牛蛙家的外墙上画宣传画,一不留神他将标记位置的符青标在了毛主席的画像上。结果,站在街边袖手晒太阳的副支书韩成训马上就大声喊了起来:“韩芥园,你給毛主席他老人家画个日本太君胡,你是何居心!”

那晚上,雪下得很急,批斗会开得很在猛。在韩成训的动员下,大家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深挖支书韩芥园的反动思想。会一直开到凌晨一点,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韩齐园一贯思想反动,对毛主席他者人家心怀不满。不信大家看看他脚上的鞋!他那双胶鞋的底子上印着一个‘毛’字图案,他是要将毛主席他老人家踩在脚下啊!”妇女主任郭彩娥大声控诉道。

韩六爷鄙夷地看了郭彩娥一眼,故意起哄说:“哎,彩娥,你咋知道支书鞋底的用案?你和支书是啥关系啊?”

大家哄堂大笑。

郭彩娥急红了脸,恨恨地給了韩六爷一个白眼。

韩成训大声喊道:“严肃点!注意阶级立场!”

会继续往下开,韩芥园颤巍巍地戴着纸帽子,脸上挨了郭彩娥一口浓痰。

时间实在太晚了,大家有一声没一声地应和着热情的韩成训和郭彩娥。

郭彩娥为了活跃气氛,还重新做了一个紙帽,上面用浓墨写了一行字: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

韩六爷靠着炉子上的烟囱,炉子上有一盆热水。他冷眼看着郭彩娥的表演,心里很是厌恶。他于是闭上了眼睛,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

“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郭彩娥高喊了一声口号。

站在郭彩娥身后的韩六爷被这猛一激灵,肩膀没靠稳,身子向前一扑,打翻了炉子上的热水盆,一下子全溅在郭彩娥的大腿上去了。

郭彩娥大哭大闹起来,脏话全向着韩六爷飚了出来,韩六爷也趁机乱飚脏话,泼妇、下贱之类的字眼全放了出来。批斗会一下子笑了场,闹得韩成训不得不宣布散会。

那晚,韩六爷觉得郭彩娥的脏话听起来好舒服。

那晚,韩芥园在出会场时感激地看了韩六爷一眼。

那晚,韩六爷得了个“睡神”的雅号,并且,他也从此爱上了睡觉。

再后来,韩六爷一开批斗会就睡觉,再没人要站在他旁边,也再没人逼着他发言了。

韩六爷觉得心里畅快得紧。

再后来,已经进入了没有批斗会的时代了,可韩六爷这开会就睡觉的毛病再也改不过来了。

如今,祖六奶奶常常对人叹口气说:“他是睡神……”

【小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支书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由此可见,他明白当年批斗会上韩六爷和郭彩娥的对骂是为了救人而故意为之的。
B.文中“雪下得很急”,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焦躁;而“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则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平和。
C.韩成训指责老支书对毛主席心怀不满,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卑贱无耻,下流龌龊,只想通过斗争他人往上爬的政治投机分子。
D.为了将韩六爷塑造成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平凡而不失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小说共用了动作、外貌和心理描写三种描写手法。
【小题2】作品主人公韩六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睡神”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9 01:4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
林少雄
①所谓“创客”,是英文“ Maker”的意与音综合翻译,又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人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创客运动是创意产业的强有力推手及有机组成部分,但其不必然形成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亍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的、单向的、固形的物质形态,更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活态的观念、精神形态,所以它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及创意文化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③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功能观念,首先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的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然而当代创客运动,其所有的创意研发,无论其理念、媒材、形式、工艺等,都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然后才将其赋予具体的产品,也就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功能上,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造型、色彩上却千差万别,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正常功能的无法发挥,而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即为既有事物赋予艺术的观念与价值。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其促进创意文化完整产业链的建构,其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块状的、   的双向多元方式。这也就促使传统文化既定的终极目的与实施路径面临新的转化。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技术路径实施层面,由于其时代技术及其观念的拘囿,传统文化基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固体形态。然而在新的时代,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其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如以陶瓷烧制为例,传统时代由于只有土窑柴烧技术,所以窑体容纳有限、火温不易控制、残次成品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原材料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不断使用,新的技术不断运用,促使物质创造的实现路径不断拓宽,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
⑤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从抗衡走向融合,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源于并融入生活的传统创意设计理念与当代创意高附加值的创客运动的合拍,传统文化主体与创客运动主体个性化特征的相适应,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
⑥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而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创客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
⑦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小题1】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③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小题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小题4】下列对“创客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行为,以创客为主体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
B.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
C.创客运动以创意优先原则实现传统观念“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彻底转变。
D.创客运动传承了“工匠精神”“意填”“慢节奏”“独特性”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
【小题5】总览全文,写一段200字之内的内容摘要。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能源中,不论是煤、石油或是天然气在化学结构式上都是以碳(C)元素为骨架组成的有机碳化合物,所以以这种高含碳的化石能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高碳经济”。而这些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一百年。若没有新的能源替代,届时人类只好再回到牛车薪火时代。

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清洁能源,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0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等。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处于“高碳”状态,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其中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穴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能源,美国的这种高能耗消费方式不是我国可参照的方式,倒是严重缺乏资源的日本节能减排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今我国的万元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按照目前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我们难以维持持久发展的速度,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取材于周志勇、郭明《低碳经济》,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一百年以后,人类将回到牛车薪火的时代。
B.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个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处于“高碳”状态,我国现有的能源最多只够开采60年。
D.我国不能走美国高能耗消费的经济发展之路,而应采用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请分别概括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____”;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宣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小题1】文章第一段画线句中应填入“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析第一段列举刘勰、曹丕、韩愈、白居易、周敦颐等人的文学主张的作用。
【小题3】简析第二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4】简析第三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大量不同材质的古代手写文本陆续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和文学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手写文本自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学者们在阅读和研究这些手写文本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和传世的印刷文本进行比较。如果用印刷文本时代的背景知识来衡量手写文本,会发现手写文本与印刷文本相比,不仅相同内容的文本文字和内容出入很大,手写文本的组织结构和样态也与印刷文本存在很大差异。

而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虽然写本从来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在印本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主体和主流以后,人们对文本的知识都深深地打上了印本的烙印。带着这样的知识烙印来阅读和硏究古代写本,就容易出现认识的误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关注写本特点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写本学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古代写本学是研究历代手写文本的学问,其研究对象包括自先秦至明清的手写文本,即先秦至汉晋的简牍、绢帛写本,敦煌写本、吐鲁番写本、黑水城写本、宋代的徐谓礼文书和宋元以来的契约文书、明清档案,以及其他古代写本。

中国古代写本的质料主要是简牍、绢帛和纸。自春秋战国至东汉,是简牍、绢帛写本流行的时期,可以算作写本阶段的第一个时期;自东汉至宋为纸本写本时期,这是写本阶段的第二个时期,也是其全盛期;第三个时期是宋至清,这一时期印本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写本仍然存在,可以称为印本阶段的写本,或写本后阶段的写本。

写本学关注的是写本的特点。总体说来,写本学主要关注的是写本的材料、书写工具、书写者,以及写本的形态和文本内容方面具有的一般性问题和方法问题,其关注重点不在某件具体写本,而是众多写本存在的一般问题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印本和写本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即一为印刷,一为手写。就功用而言,写本或手稿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满足个体需求,一是满足社会需求。就满足社会需求而言,印本明显优于写本。满足批量需求的写本虽然内容是相同的,但写本的制作过程是个体的,出错的概率远高于印本。即使同一个人重抄相同的文本,也很难保证不出差错。所以,唐代官府和寺院都有专门的抄书手和校对人员,重要的文本都要经过反复校对。印本就不同了,只要仔细校对了底版,就可保证不出错误,可以完全避免写本因制作过程的个体性造成的阅读障碍。由此看来,社会需求特别是大批量需求应是印本流行的主要动因。

印本流行以后,写本的社会需求的功能被印本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写本的逐渐边缘化,古代写本和印本的差异也不再为世人所知。因此,写本学的任务就是把写本的特点揭示出来,为人们准确地理解古代写本,正确地利用古代写本提供方便。

(节选自2019年4月8日《光明日报·中国古代写本学的特点》)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们通过手写文本和印刷文本的比较,去寻找两者在组织结构和样态上的巨大差异。
B.由于时代背景知识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印本和写本在文本文字和内容上出入很大。
C.印本成为人们阅读主体后,其文本知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写本消亡推波助澜。
D.古代写本质料发展的三个时期即从春秋到清代的兴衰,成为古代写本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中国古代写本学兴起的背景,是为了便于人们了解这门较生僻的学问。
B.文章按历史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写本的三个发展时期,纸的运用使写本达到全盛期。
C.文章拿印本和写本的出错率对比,是证明印本比写本更科学,必将承受时代的淘洗。
D.文章举唐代官府和寺院都有专门的抄书手和校对人员,是为了证明写本易出错。
【小题3】结合全文,概括中国古代写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