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兵
齐闯
32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版图上青海省顶多一个指头蛋大小。这个指头蛋大小的方圆有个米粒大的县城叫民河,民河是西部边陲的小县,小得一辆破自行车20分钟能把县城转三遍。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大风口,与米粒大小的民河县城相比,它撑死有针尖那么大。这个针尖又偏分布在几乎被整个米粒遗忘的荒凉处,十分边远寂寞。
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大风口独立营营长侗瑞进。侗营长是怀着朴素的愿望入伍的,说白了就是经受了影视媒体过多的渲染,特别是战争片中男一号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镜头,总能让他产生难言的亢奋。高中没毕业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驾驭高头大马,统率自己的兵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跃马扬鞭。
一个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
独立营无论在日常的训练值勤还是正规的管理都在分区挂上了好名声。事情坏就坏在一名四川兵的身上。有一天,四川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整天撕心扯肺地练番号,走队列,一年到头除了站岗就是放哨,连个展示军人风采和气概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没有对手的拳击手独自在竞技场把拳头抡得呼呼生风,有啥意思?那你有啥好办法?侗瑞进这么一问,四川兵脱口而出:组织个阅兵大比武,保准带劲!
“营里要阅兵了!”长了翅膀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风口。
阅兵式如期举行。为显阅兵正规,营部司务长专门跑到10公里外的老乡家借来一匹野性十足的高头大马。准确地说,侗瑞进内心沉睡多年的将军梦是跃上马背的瞬间被激活的。
“同-志-们-好!”侗瑞进很快找准了当首长的感觉,问慰的呼号高亢洪亮更自然亲切。
“首-长-好!”上千门雄性的嗓音瞬时混揉在一起迸泻而下,像天际忽然滚过惊心动魄的响雷,长久地在大风口四周的山峦间回荡……
“同-志-们-辛-苦-啦!”
“为-人-民-服-务!”排山翻海的声浪瞬时将侗瑞进、马和大风口四周的山峦淹没……侗营长恍若置身枪林弹雨的战场,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这个当口,一个严重的问题发生了,借老乡的这匹坐骑一下子惊恐起来,疯狂地撂起蹶子,沉浸梦境的侗瑞进毫无思想准备,像一包粮食被高高抛起,沿着抛物线路径重重地摔倒在受阅方阵的跟前。
侗瑞进被摔了,但阅兵事件带来两个直接的效果,一是点中命门似的轻而易举提升了官兵投身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个是排山倒海的动静把侗瑞进心底里那个沉睡的将军梦彻底激活。
阅兵事件真正定格成悲剧是第二天的事,教导员命令四川兵去给老乡还马,四川兵气就不打一处来,手里的鞭子也下意识地一下比一下狠抽打在默不作声的小畜身上,小畜一路狂奔来不及收蹄,驮着背上的人端直一头扎下了悬崖。
亡人事故调查组三天后来到大风口。侗瑞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侗瑞进毕竟是个优秀的军人,虽然内心被思念和忏悔包围,被一个美丽而无时不在的梦想纠缠,但他每天还是默默履行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没在工作和训练中表现出丝毫的不悦。
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机关传出大风口独立营要撤编的消息。
撤编是军分区方司令员亲自主持的,他问侗营长在脱下军装前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侗瑞进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微微地闭着双眼,任凭两行泪水从一对爬满细密鱼纹的眼角滑落下来。最后,抽动着嘴角他说:如果可能,我想再阅一次兵。
阅兵这天,大风口刮看干冷干冷的风。操场上,全营的官兵最后一次带着肩章领花和手中的枪,他们拔着军姿的身姿像一株株坚挺的白杨,方司令员亲自将侗瑞进扶上自己的阅兵车,目迎着他从受阅方队的左上角缓慢又神圣地驶来……
忽然,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他知道肯定不是因为干冷干冷的风。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四川兵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阅兵的建议由他最早提出,并收到了预期效果;也因他送马途中出了事故,使阅兵最后以悲剧收场。
B.小说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对阅兵现场呼喊口号进行重点描写,侧面展示了阅兵的气势,既为马受惊吓作了铺垫,也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破灭。
C.“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表面写司令员看阅兵热泪盈眶,实则是对侗营长身上的军人情怀、崇高精神的赞美,丰富了人物形象。
D.作品情感饱满,从开始到结束都在极力渲染侗瑞进的将军梦想,当国家利益与个人需求产生矛盾时,他虽热血不改初衷,但仍能服从国家安排。
【小题2】小说第一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大风口的地域特点的?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小题3】这篇小说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了议论成分,请以文中画线部分为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4 11:57: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馨的梦啊……
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小题2】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从无到有,进而投入产业化运营。“北斗之父”孙家栋强调,时间、空间信息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需要在北斗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探索和其他卫星系统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
从2017年8月初开始,中国和俄罗斯专家进行了两国导航卫星的联合在轨试验,以测试北斗和格洛纳斯两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控问题。卫星的兼容,涉及频谱、轨道的协调,目前协调难度还不是很大;但互相操作显得有些复杂,与独立自主有一定冲突,不太容易协调。
(摘编自《“北斗之父”孙家栋:中国发展北斗导航不排斥GPS》)
材料二:

(资料于诺达咨询)
材料三:
在全球卫星导航服务领域,BDS仅占9%的份额,而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美国已把GPS做到了极致,BDS布局全球很难再走美国的老路。BDS如果紧跟美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难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中国的“北斗”正面临重大的转折,要想做到跨越式发展,就要提出一套新的体系。
主推“服务”被认为是一大出路。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宏指出,我们要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以泛在高精度的融合应用为抓手,在“源、端、云、服务”等方面打造位置生态链。只有把BDS的服务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
(摘编自李惠钰《北斗布局全球应抓住“牛鼻子”》)
材料四: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几个系统相比,具有短报通信功能,这使得用户在沙漠、海洋等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可以实现位置信息的回传,从而达到报警和救援的目的。再就是,卫星新增自主运行管理能力,即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系统,而靠空间运行卫星的星间链路构成管理新体系,这可以减少对地面测控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运动管理成本和减少地面测控站发生灾难时对卫星的影响等。
当然,北斗系统也面临来自美国GPS和欧洲伽利略的竞争。美国GPS目前也正在升级换代,预计到2020年实现GPS3.也就是第三代的布局。GPS3与以前的GPS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精度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实现室内定位,而中国的北斗要在2020年实现室内定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GPS3卫星彻底实现了军码和民码的分离,为屏蔽民码打开方便之门,这意味着战时那些利用GPS民码制导的武器将可能被直接掐断定位信号,或受到错误导引而产生灾难性后果。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主要是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先后之争,谁先布置完毕,谁先获取应用市场和经济利益。
随着北斗特色服务水平和“北斗+”融合应用水平的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更多、更显著的便利,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导航和其他系统兼容和互相操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但这些和独立自主有冲突。
B.北斗导航系统如果紧跟美国,按照GPS的做法布局全球,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不易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美国GPS不具备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能发挥报警和救援的作用,在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表现出优势。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的竞争,很大的问题是技术上的竞争;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重在谁能先建成系统并提供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大,且市场规模增长率稳步上升,但由于美国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北斗导航系统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B.北斗导航系统的业务主要在国内,集中在军用领域,民用行业、大众消费在2016年才开始规模应用,和军用相比,市场占有率低,亟需着力。
C.北斗导航系统国内市场,通信和车辆导航领域占有率40%、50%,反映了北斗导航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当战争发生时,如果利用GPS民码制导的武器的定位信号被人控制,就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可见,实现军码民码的的分离对军事有利。
E. 面临GPS的巨大市场压力,北斗导航系统如果能以服务为抓手,在服务上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谈谈北斗导航系统今后有哪些发展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进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曾颖
这是川西难得的一个艳阳普照的星期天,父亲、母亲和女儿相约去公园喝茶。女儿大学刚毕业就幸运地被一家效益还不错的单位录用了,全家人都很高兴,决定趁着好的阳光,先到公园喝杯茶,然后去吃顿火锅庆贺庆贺。
公园里坐满了被阳光晒出来的人,随着头上那片久积的阴云被阳光穿透,大家的心境也变得更通透开朗,随处都能听到快乐而兴奋的笑声。
好不容易在一棵黄桷树下找到位子,泡上茶,母亲把自带的水果、瓜子摆出来。阳光把新换的黄桷照得鲜嫩耀眼,轻风徐徐从这片绿意之中荡过如清澈湖水中划过的一只木桨,把整个世界都漾得青影浮动,美丽异常,如一幅宁静而温暖的画。
这时,一个干枯的身影撞进这幅画里,一家人很不适应地回头,看到一个黑瘦的老头一脸尴尬地冲他们笑,并用难懂的外地口音问他们擦不擦鞋?
他的身上穿着一件肮脏的老军干服,花白的头发里散落着灰尘和别的不知名悬浮物,他的眼睛,浊而昏黄。不知是因阳光的暴晒还是太久没洗澡形成的深黑的皮肤上,僵硬而呆板地纵横着无数岁月的划痕。他满是深黑豁口和伤疤的手上,拎着一个异于本地刷鞋匠小木箱的塑料口袋,口袋撕裂处。被深黑的风湿膏药修补起来,如他贴着同样膏药的脖子一般,显得很怪异甚至荒诞。
女儿看看自己脚上打折之后还价值500元的鞋,再看看面前这个老头,不由得伸了伸舌头。打了个寒战。她的母亲,虽然没有伸舌头,但表情却与她相近。
倒是坐在对面的父亲开始解鞋带,脱下鞋,将脚伸进老头放过来的拖鞋里,女儿深度怀疑那鞋可能来自某一个垃圾桶。险些叫了出来。
老人拿了鞋,自顾自地到一旁擦去了。女儿提心吊胆地看他笨拙地擦鞋,无限担心地说:老爸,我看你的鞋算是毁了!我敢打赌,他绝对擦不干净!甚至比没擦之前还脏!
母亲也随声附和。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居然要请人擦鞋?你平时不是都自己擦吗?要擦也要选一个手艺好点的啊!
父亲笑笑,故意抬杠说:我就偏不找手艺好的擦,就要找这个擦不干净的鞋匠擦。
此语一出,母亲女儿各自发出嘘声。
父亲说:你们晓得什么?你看看那个老人,显然是个生手,这个年纪还出来,肯定有不得已的理由。打工肯定没人要,伸手乞讨,肯定不好意思,我光顾他一下,至少让他不把自己当乞丐,这又有啥不妥的?一元钱可以买四个馒头,足够他吃一天了。
母亲和女儿都觉得有理,特别是女儿,从小就见过父亲干类似的事情,因而也就不再说什么。在父亲淡然的笑容鼓励下,她甚至有拿自己脚下的鞋去冒一次险的冲动。但看着老人那双拖鞋,她实在突破不了这个障碍,于是与爸爸耳语一阵,悄悄离开。
老人擦完皮鞋送过来。果然花花绿绿上面如蒙了一层机油。父亲看了,笑笑说:看来,你还没有学会怎么擦鞋,不如我教你吧!
老人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点头说好。看得出,他对改善自己的技术,有极强的愿望。
父亲从洗鞋开始,倒上油,到打蜡到抛光,一丝不苟,既精细又缓慢地用自己的鞋给老人做示范,然后,又从妻子脚上取下鞋,让他再练一把。老人一边擦,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辈子连皮鞋都没穿过,更不要说怎么侍弄它了。
不一会儿,女儿回来了,手里拿着两双新拖鞋,一双是喜羊羊,一双是机器猫。很乖地笑着。
女儿把鞋递到老人手上,说:送给你,这下可以请你帮我擦鞋了。
老人用新学到的手艺,庄重而认真地给她把鞋擦得干干净净,其间,女孩还给老人讲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干净的衣表、洗干净的头发和脸对顾客的影响。老人一面擦着,一面似有所悟地应承着。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天没有生意的原因。
这天是川西难得的一个艳阳天,风很轻,阳光很温暖,所有的人都显得很亲切。擦鞋的老人很开心,喝茶的一家三口很开心,连在旁边偷看了半天的我,也很开心。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善良,确实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小说开关对公园中人们快乐心情的突出描写,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温暖欢快的基调,为下文老擦鞋匠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
B.小说擅长运用外貌和细节描写。尤其是对老擦鞋匠出场时的描写,既突出了他生活的艰辛不易及原因,也暗示了他的业务水平和生意状况。
C.文中父亲与妻子女儿关于让擦鞋老人擦鞋的不同观点,既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有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D.小说中女儿后来态度的转变并不显得特别突兀生硬,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前文已做了必要的暗示交代,如“大学刚毕业”“从小就见过父亲干类似的事情”等处。
E. 小说通过一家人到公园休闲放松,偶遇擦鞋老人并对其倾心帮助的生活故事,赞美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同时也批判了某些人的冷漠无情。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中划线处的描写语言极富诗意,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去掉更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