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求画
郑武文
(1)忙完公务,已是黄昏,县令执一柄轻罗小扇,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
(2)路过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瘦的老者正在煮鱼。看到县令进来,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倒似读书之人。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黑瘦面皮,几根乱蓬蓬的胡子,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
(3)老者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两人一碰,哈哈大笑。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个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暇时到面前的潍河里打点鱼虾,自己食用。
(4)县令怕老者惶恐。只道自己是江南之人,来此做点生意。看天色愈晚,方才起身告辞。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酒肉,两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相见恨晚。
(5)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需改进。”随即拿起案子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于是指点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
(6)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日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老叟眼有点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看得清楚。”县令画的是一幅《墨竹图》:在月光下竹子被清风刮得努力折向一边,却有一股宁折不弯的不屈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7)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大人再无他人。”
(8)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随即拿出印章盖上。
(9)过了几日,郑板桥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请赴宴,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这钱德贵是有京城背景的潍县大户,多方求郑大人字画不得。县令生性好奇,听说有宝贝,忍不住想去看看。
(10)到了钱府,只见县里士绅豪族都已到齐。大家把县令迎进去,让到上座。钱德贵说:“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随即展开。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几日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周围人一边恭维,一边大声赞叹……
(11)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
(12)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郑板桥脸一绷:“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
(13)遂扬长而去。 
(选自2014年第ll期《佛山文艺》,有删改)
【小题1】请以郑板桥为陈述对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
【小题2】郑板桥这一人物性格有何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线句表现出钱德贵怎样的心理?
【小题4】小说第(6)段中对《墨竹图》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4 04:1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意是回来已经很晚。“家音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小题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写苏轼的“得意”和“落难”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2】文章第五段引用了大量苏东坡的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六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是因为他的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没有回到自我。
B.本文引用了大量苏东坡的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充满了文化气息。
C.“自喜渐不为人知”表明了苏东坡落难之后的一种宽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D.苏东坡的好诗,都是在他不断被“下放”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E.最后一段引用苏东坡的诗句是为了强调“‘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这一观点。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淡”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进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者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e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始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使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新的过程;同时, 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生产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生产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的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系统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下不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便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小题1】下列对分享经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分享,又名共享经济,它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把所有消费资源和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来实现体验式消费。
B.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这是当下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C.相比分工型经济,分享经济能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从而彻底解决了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
D.分享经济要产生最大的效应,既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的诚信参与,也需要政府的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
【小题2】下列理解和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淘宝用户在网上购物并发表评论,实际上就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交易效率。
B.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长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过剩”,因此,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势在必行。
C.在经济增长更加强调效率的时代,通过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生产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了生产最大化的目标。
D.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但目前分享经济还不能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
【小题3】简要概括分享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素雪里的乡愁

崔向珍

①童年的冬天,总是昐望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经雪装扮过的世界是那么纯洁,那么耀眼。盼呀,盼呀,印象中总是在天将要黑透的时候,在空中积聚了一天的乌云终于托不住雪花的重量,大朵大朵的雪花便开始漫天飞舞。于是寒风裹夹着雪花,雪花追随着寒风,铺天盖地把眼前的世界朦胧成了一个白茫茫的整体。天与地,雪与风,都在无尽的苍茫中诗意地飘飞。大概因为雪是晶体的缘故吧,雪白得让人惊讶,叫人赞叹,我总觉得雪的素净远比雨的灵动要可爱得多。

②童年的窗户是朴素的木格窗,贴了刷过油的毛绒绒的窗纸。夜晩院子里的雪越积越厚,透过晶亮的窗纸耀得满屋子明晃晃的,总让我想起“蓬荜生辉”这个美好的词语,这素净的雪光无数次挤进我家的茅草房,把用苇草编织的屋顶和贴满了报纸的土坯墙映照得银光闪闪,我躺在暖和舒适的火炕上,想着安徒生童话里王子的殿堂,觉得精灵般的雪花也是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希望的。

③童年的记忆里,雪总是下得非常大,兴奋的童心总是难以入睡,院子里虽然没有竹子生长,但是院墙周围稀稀落落的小树上总有几根脆弱的树枝被雪压断,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想象着大地上会铺上一层厚厚的软绵绵的地毯,内心格外兴奋。一个夜晚的时间,我家的大门就被雪堵住了。好在木门是往里开的,雪齐齐地堆在门口,父亲笑呵呵地拿了炒菜用的铁铲,把雪铲进大铁锅里。母亲在灶下点燃高粱杆,通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雪慢慢融化,屋子里便升腾起最温暖的柔情。我偷偷跑到院子里玩雪的时候,就会看见母亲烧出来的那一缕炊烟正悠悠地飘散在清澈而湛蓝的天空中。烟熏的糯香在干净的空气里拥挤着,分明还有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柴草的味道。

④充满诗意的雪花落地层叠之后,一个令人惊艳的世界便展现在千里冰封的沃野之中。漫山遍野的玉树琼枝形成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房檐下的冰挂挤挤挨挨,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草垛们头上戴的银色的蘑菇顶帽子熠熠生辉。被抽开一角露出柴草的草垛旁,麻雀们在结伴儿觅食,这些不惧寒冷的小小精灵叽叽喳喳地蹦跳着,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平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⑤到了夜晩,素雪、明月,把平日里单调而贫困的生活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哥哥总要吹响那支细细的竹笛。哥哥会吹的歌曲不多,《铃儿响叮当》是他最拿手的一曲。在欢快的笛音里,父亲和我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或者背诵“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背诵到兴致浓烈的时候,父亲总会手舞足蹈起来,仿佛他是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群山万壑一般的激情亢奋。虽然我们的普通话乡土味特别浓,诵读声也不整齐,但是有明月映雪,有笛音相伴,有父母的贴心呵护,我们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幸福,都要快乐的。

⑥雪落雪融,月缺月圆,几十年的时光飞速地逝去了。现在的冬雪依旧会铺天盖地地飘飞,而月夜下冰清玉砌的故乡小院,却只能在乡愁的最深处无声地晶莹着。童年的素雪和明月裏着的那些悠悠的笛声和那些带有浓浓乡土味的诵读声,常常会走进我深夜的梦中,让我在无限眷恋的回忆中泪雨纷飞。

(选自2018年1月6日《射阳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童年时总期盼下一场大雪,因为在“我”看来,雪后的世界纯洁耀眼,漫天飘飞的雪花素净、灵动、可爱、充满诗意。
B.“我”家的茅草屋很简陋,但雪光一映照,不仅“蓬荜生辉”,还使“我”想到了王子的殿堂,可见雪带给“我”的是希望和美好,
C.文章记叙了取雪烧火化水的小事,这一细节充分体现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温馨美好,进而突出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的美好。
D.文中描写了一家人在笛声中诵读诗歌的情景,体现出高雅、有亲情的精神生活,即便生活是贫困的,也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小题2】赏析文中第④段的画线部分。
【小题3】本文标题为“素雪里的乡愁”,有人认为也可以以“童年的素雪”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二是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南京市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摘编自蒋芳《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材料二:

您觉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什么作用?


你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选)


(资料于网络)

材料三: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等等。这样,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

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有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

讲解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摘编自张璇《警惕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失能”》)

材料四:

目前,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增加,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另一方面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滕军伟《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历史与我何干”,有人诋毁英烈,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对这些人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在守护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方面,南京做得不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都发挥了有效作用。
C.既要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又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只有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等基地,这样才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在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突出了教育功能,那么就能够让参观者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B.他人介绍、学校组织参观、媒体宣传是公众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途径,参观人数越多,基地的影响力可能越大。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的“看不懂”“靠自悟”现象,使其很难达到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D.材料三指出了我国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的诸多问题,材料四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小题3】当前,应当怎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72. 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也在增加。相较其他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北京与广州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
调查同时显示,73. 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由于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其他城市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意愿要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而对于公交的意见,将近70%的市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公交工具;其中最希望发展的公交方式中,轨道交通排名第一,占比60. 9%;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为35.1%。此外,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摘编自张建《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材料二:
台州是一个组合式的城市,单个城区的面积不大,平峰时段道路还比较通畅,高峰时段拥堵程度则比较严重。
上班路上要花费多少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要加个前置条件“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以前堵车主要是交通事故所致,现在堵车则不需要理由,每一个路口都是潜在的堵点,即使有红绿灯也一样。早晚高峰期,车流量飙升,平峰时段还能应付的城区主要路口,马上就排起了长龙,等待两三个红灯已成常态。
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大量接送车辆涌入,城区各中小学校门口都拥挤不堪。特别是地处老城区的中小学,校门口道路窄,往往被堵得水泄不通,学生家长和周边市民都苦不堪言。为了治理拥堵,校方和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由于接送车辆太多,收效并不明显。
天黑不可怕,下雨最烦恼。造成雨天容易堵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视线不好,司机必然放慢车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从而加剧了交通的供需矛盾。譬如:一次绿灯本来能通过20辆车,雨天要减少至15辆以下,那么在红灯前等待的车辆就会越积越多,最后造成堵车。二是雨天路况差,容易出事故,哪怕是小事故,也会因车道减少造成拥堵,并且还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成片被堵死。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居民出行方式变迁与交通治堵困局破解》)
材料三:
不同交通方式承担出行的分担率的变化
出行距离(km)
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车(%)
地铁(%)
小汽车(%)
其他(%)
<2
56.41
29.38
3.05
0.02
7.60
3.54
2-5
4.80
29.04
30.51
0.81
30.17
4.67
5-8
0.43
13.21
41.86
3.96
40.30
0.24
8-10
0.36
11.40
37.37
7.51
42.55
0.81
10-20
0
3.10
25.37
10.21
60.46
0.86
>20
0
1.23
19.43
14.32
63.36
1.66
 
(摘编自201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材料四:
现在,大街小巷全是共享单车,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共享出行中的翘楚,摩拜更是不断拓展海外版图,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11个国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共享出行运营经验,志在通过创新科技打造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发表演讲,指出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新出行”时代已经到来。
王晓峰称,根据高德地图的数据,摩拜单车在北京国贸CBD投放后,该区域的平均行车时速从21公里提升至24公里以上;另据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摩拜单车出现后,82 010市民放弃乘坐“黑车”,近四成地铁站再无“黑车”踪迹。
事实上,摩拜在行业中率先运用了“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技术,在大幅提升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绿色出行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国网《共享单车已成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摩拜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
B.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台州市呈现早晚高峰路口堵、上学放学校门堵和下雨全城堵三大特点。
C.地铁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充分说明轨道交通在长距离运输上的优势。
D.共享单车的出现,成功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认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还比较方便,因此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出行方式。
B.根据材料二可知,步行和自行车比较适合短途出行,但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逐渐下降。
C.根据材料二可知,公交车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承担出行的分担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
D.摩拜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了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E. 摩拜率先运用“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技术,即将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
【小题3】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公交出行方式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