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表明了林冲已感到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神明。
C.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思想。
D.“行不上半里多路”是当时(宋元时期)的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区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2 11:2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娜塔莎》的片段,完成小题。(7分)
“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这不是从前那样的。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但你要想想看,你在做什么,”索尼亚说。“这件事我不能够让它这样的。这些秘密的信……你怎能让他弄到这个地步?”她带着恐惧和难以掩饰的憎恶说。
“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我爱他!”
“这件事我决不让它这样的,我要说的,”索尼亚眼泪迸流,大声地说。
“你是什么意思?为了上帝的原故,假使你要说,你就是我的敌人,”娜塔莎说。“你想要我不幸。你想要我们分裂……”
看到娜塔莎的这样的恐惧,索尼亚为她的朋友流下了羞耻和怜悯的泪。
“但是你们当中发生了什么?”她问。“他向你说了什么?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
娜塔莎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为了上帝的原故,索尼亚,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折磨我,”娜塔莎请求。“你记着,人不能够干预这类事情的。我向你公开了……”
“但是为什么有这些秘密?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索尼亚说。“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但我不相信这个。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小题1】索尼娅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3分)

【小题2】索尼娅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试作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留路
顾文显
白掌柜不甘陪着老东家张汉中一伙在山谷里冻死,扔下句“对不住了”便率领他那十余人扬长而去。
被丢下的老东家站在雪地里木了半天,最后长叹一声。
管家一直陪在身后,他小心翼翼地问:“东家,那小子会不会……”
“人都剩下一口气了,咱有工夫考究他的来历吗?”
管家只能闭严了嘴。
进入峡谷,商队发现了那个躺在雪地的后生,小伙子棉衣刮得破烂不堪,人冻得只剩下了一口气。老东家立即吩咐搭帐篷,救这后生。可这峡谷人称“夺命峡”,一旦天气变化,迷失在这里丧生的商旅不计其数,所以,本来是靠张汉中部众庇护的白掌柜,知道人力难抵天灾,不想冤死在此,才与老东家分道扬镳的。
为救那后生,商队滞留在峡谷中一天半。老天照顾,当夜天气转晴,一行人有惊无险。
后生可以裹上兽皮绑在马上,跟随商队走出峡谷。
后生自称叫王冲,关内平民,去长白山探亲,遇胡子抢光钱财,又碰上一只不知名的野兽,被困在树上,后来一只虎把野兽咬死叼走,可他已冻得没了知觉,从树上掉了下来……如不是老东家相救,他不葬身兽腹,也必冻死山谷。王冲跪倒在地:“如老伯不弃,请收我为义子。冲儿不争名分,不抢财产,只求陪义父百年后,我再次四海为家。”
管家道:“东家,收义子之事体大,要徐徐观察,人心叵测呀。”
“照我说的做,老夫深信此儿绝不负我。”
天气时好时坏,路经一个集市时,张汉中在一堆乞丐里看到了衣衫破烂的白掌柜,正伸手向行人乞讨。原来他遇上强盗,财物被劫掠一空,还死了好几个弟兄。白掌柜不敢回家,赔不起人命钱哪,只好在这儿流浪。
张汉中让管家取了些银子,安抚白掌柜:“回家休养生息,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的。”
管家不解:“要紧关头,他不管不顾,这样的人,怎么可交?供他一饭就是开恩了,为何给他银子?”
“君子留路后来走。”张汉中脸色严肃起来,“我得谢谢他先行离开,把悍匪喂饱了。假如他跟咱一起走,会怎么样?匪徒们打不着食是不会退出埋伏的,你不懂这个?”
商队出得山海关,货物出手,得知关东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道路不通,只好滞留在济南。张汉中拈着稀疏的胡须,望着大明湖水发呆。人吃马喂耗下去,若是能跑一趟徐州,赚些银子也好。但沿途闹匪患呢,商队没有敢走的。
“冲儿有办法。”王冲说,“我熟悉这一路地理,知道哪些地方路险,人却平安。”
“信你一回?我这可是五六十条人命呢。”
“父亲在夺命谷已为冲儿赌上一回了,冲儿知道。”
老东家力排众议,决然跑了一趟徐州。王冲说商队走大路,便走大路;说商队走小路,便走小路。一路上听到逃难的人叫苦连天,都说匪徒如何如何厉害凶狠,可张汉中的商队一路畅通。缺少了同行,他这一次赚得盆满钵满,伙计们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奖赏。
返程的商队走出夺命谷。
王冲从贴身处拆出一张银票交给管家,说要宴请义父和同行的所有伙计,报答救命之恩和这一段相处的情谊。
“还要告辞?”老东家微笑。
“父亲……”王冲大吃一惊,“您是如何知道的?”
“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老东家哈哈大笑,“你活转过来不久,我就知道你的身份。你发热时,高喊过你手下的名字,不像正常百姓的名,一定是山大王。我昼夜守护在你身边,岂能不知?徐州一行,哪像是平民百姓所为,你定是跟沿途土匪有照应,你可能是摩天岭寨主黑龙的儿子。”
“也可以说是小匪首。”王冲无奈地摇摇头,“父亲所言不差。20年前,您出首县衙,带官兵剿灭山寨,杀我祖父。家父立誓定报此仇,可张家商队人手多,镖师武艺出众,几次未得手。如今家父病重,我想在他离世前安慰于他,所以,打算下山混入商队打探情况。结果真碰上了野兽,误打误撞,混入张家商队。”
“孩子,仇不宜结。”张汉中叹气,“当年出手是迫不得已。你们劫掠商队,图财害命,那就公平了吗?”
“父亲,不必再说。孩儿已懂得了这个道理。”王冲深深一躬,“我回山寨,如实禀告家父,即使不能改恶从善,也永世不与张家商队为敌。”
……
擦干老泪,张汉中目送小寨主消失在风雪中,他回头看了一眼管家,迎风高吟:“君子留路后来走!”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9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以白掌柜离开老东家张汉中的情节开篇,然后再写东家救后生的事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天气变化时,人们很容易迷失在“夺命峡”中丧生,而老东家张汉中为救后生滞留在峡谷中时,“当夜天气转晴,一行人有惊无险”,颇有玄幻的色彩。
C.小说中,管家的话不多,但他对后生身份的怀疑、对东家给白掌柜银子的不解,都侧面反映出了老东家张汉中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人的君子形象。
D.王冲的身份,其实在揭晓前小说中早有暗示:在其他商队都不敢进入匪患之地时,他却敢带人去走;在去徐州的途中,逃难的人叫苦连天,但王冲却带着商队一路畅通。
【小题2】小说题为“君子留路”,显然老东家张汉中就是“君子”,请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君子。
【小题3】小说主要讲了老东家张汉中和他的义子王冲之间的故事,可文中却花了一些笔墨讲张汉中与白掌柜之间的事情,这些情节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杏花雨
刘庆邦
安子君带女儿从北京回老家过春节,一进院子就看到满树花苞的那颗杏树了。走到树下,仰脸把数不清的花苞苞欣赏了一下。每粒花苞都毛茸茸的,花苞的顶端都露出了一点胭脂色。胭脂一点报消息,一场春雨后,定当是满树杏花嫣然开放。等到辞家北上时,杏花已经开了一朵,两朵,三朵。春雨如愁,杏花带雨,她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京的列车。
在行进的列车上,安子君收到了董云声的一条短信:子君,我爸去世了!安子君看了短信,没回。一会儿,董云声又发了一条短信:我心里好难过,你安慰安慰我吧!握着电话,安子君好一会儿才回了短信,除了节哀之类的话,还有一句:谁的孝谁戴,我帮不了你。
安子君和女儿在北京租住的是一间高层居民楼的地下室。地下室出口不远处花坛一角,也有一棵杏树,正含苞欲放。北京在长城边,杏花就开得迟一些。她在老家赏过了杏花雨,在北京还可以再欣赏一次。
晚上,安子君突然接到董云声的电话,说希望她能跟他一块儿回一趟老家,为他爸爸送葬。安子君冷冷地说:“那不可能,我算老几?”她这么说,是因为一年前他们就已经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你实在不愿意回去也可以,那我要带董泉回去见她爷爷最后一面。”安子君生气了:“亏你想得出来!你要弄清楚:董泉的法定监护人是我,是安子君,而不是别的任何人。”
想到女儿在身边,安子君压低了声音拿着电话往地下室出口走。但是安子君听出电话里董云声的声音不大对劲,有回声。带着疑问,她往小花坛那边看了一眼,见花坛一角的杏树下立着一个人,也在打电话。仔细一看,那人正是董云声!
当晚,不知董云声对安子君说了什么,给了什么样的许诺,反正安子君松了口,答应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董泉,随董云声到董云声的老家去奔丧。
董云声刚到老家,哥哥、嫂子、姐姐、妹妹等迎上来,很快为他们穿上了孝服,戴上了孝帽,扎上了孝带。此时,安子君头脑十分清醒,知道自己已经不是董家的儿媳妇,不过是勉强配合一下董云声。
董云声跪在床前,叫了一声“爹”,就哭了起来。他双膝跪地,双手支地,连头也抵在水泥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但是,安子君发现,董云声浑身哆嗦,号啕失声,泪水奔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悲痛能力和悲痛能量。
其实,董云声也听见了自己的哭声。这哭声似乎给了他进一步哭的动力。他在为苦命的爸爸痛哭的同时,也在哭自己。大学毕业他去了北京,在网上他网住了美丽的安子君。成家后的他踌躇满志:要在北京买房买车,让心爱的子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生下女儿董泉后,他们的收入接受考验,生活一天天往“低处”走。安子君对他的热情也开始降低。有一次,因他嫌安子君买的一样东西太贵了,安子君就跟他翻了脸,提出和他分手。一次两次,此后安子君像是把分手的话挂到了嘴边,越来越频繁。董云声脸上一挂二挂挂不住,一气之下,就把离婚书签了。之后,董云声到了银川,在一家快递公司当快递员。他每天早出晚归,行色匆匆;吃饭无保障,常常是泡面充饥。.董云声从没有这样哭过,自己这么拼,最后却连妻儿都保不住。这让他彻底放开了,直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董泉被吓坏了,吓得也哇哇大哭。安子君心疼坏了:董泉,董泉,别怕!妈妈在这里!这样劝着女儿,她膝盖一酸,不知不觉就跪了下来。一跪下来,她就加入了与董云声、董泉的合哭。
安子君与董云声的爸爸谈不上有多少感情,她只是为自己哭。高中毕业后,长相出众的她从老家农村漂泊到了北京。她拒绝上司的那个矮个子阔少的追求,选准了网上这个一表人才、英语溜熟的潜力股,然后满脸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再然后有了可爱的小宝宝。但当浪漫和艺术的想法,触碰到柴米油盐时,每天进出地下室时,安子君开始扛不住了。京华的物质世界使安子君炫目,同事们开始为安子君惋惜。离婚后,别人介绍了一个北京户口的男人,交往没多久,就开始一次次跟安子君借钱。男子借一次钱不够,过了不几天,又跟安子君借钱,至少要借一万。安子君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安子君心里委屈的种子,遇到合适的发芽时机,这芽一发就是爆发,疯长,一发而不可收。
一些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老三媳妇儿真是有孝心哪,老三两口子真不错啊!安子君听到了别人对她的评价,悲上加悲,哭得更深远,更广阔。
回到北京,一场春雨后,地下室门口杏花开满一树。安子君正在静静欣赏时,董云声发来一则短信邀请:“五一”放长假时到银川游一游。
安子君眼眶一热,没有马上答应,也没有拒绝:到时候再说吧。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董云声在父亲死后两次发短信给安子君,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和安子君重新修复婚姻关系。
B.二人已经离婚,不应该再有什么瓜葛,所以安子君态度明确地拒绝董云声接女儿回家的要求。
C.安子君是为自己而哭,围观者却评价她有孝心,自己的婚姻生活经历与别人的不理解,让她感到十分伤心,所以哭得更加悲切动人。
D.对董云声从冷漠到勉强答应到增进理解,到最后回短信,写出了安子君在处理婚姻问题上的能力提升。
E.小说中的年轻人在处理婚姻关系上有些感情用事,缺少包容;小说写出了年轻人在都市打拼的窘迫与困惑。
【小题2】小说多次写到杏花开放,就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董云声和安子君在哭丧时的心理活动?请简要概括。
【小题4】小说的结尾写安子君收到邀请短信后,“没有马上答应,也没有拒绝”,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结合小说,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对下面文段的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航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 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 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 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 而是整个中国, 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阿来《走向海洋》)
A.文中讲述二战故事体现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们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引起下文对于海洋重要性和南海巡航必要性的议论,深化文章主旨。
B.在漫长中国历史上,人们从来没有海洋主权意识,仅仅把海洋当作收获鱼虾的牧场,当作流浪谋生的通道,因此在近代史上,我们遭受列强入侵,付出了巨大代价。
C.“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一语双关,作者不仅强调了海图对于海上维权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我们维护海洋主权的决心。
D.文末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也能够在战争来临时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必须要重视海洋走向海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马
韦名
马伯会相马。相传,早年马伯因相中一匹个小、羸弱、貌差的枣红马是千里马而名噪江湖。
会相马的马伯常常游走于产马的大草原,为大公司相好马来参加赛马。淳朴的草原马主很敬重马伯,草原里流传,再差的马只要马伯相中,立即身价暴涨;而再好的马,马伯要是对着它轻轻叹气,顷刻间就金砖变瓦砾,只落得个卖肉卖骨的下场。
一大公司在香港上市,拟高价求购一国产千里马,代表公司参加香港马会比赛,重金委托马伯到北方大草原相千里马。
马伯接了生意,即刻起程,流连于北方各大草原,数月未得一千里马。
一日,马伯到一马场,马主尽遣良驹让马伯挑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各色良驹济济一堂。马伯瞅瞅这匹,拍拍那匹,始终一言未发,甚是失望。
在一身躯粗壮、被毛浓密的枣红马前,马伯的手还没拍下去,枣红马突然甩起尾巴……马伯的脸被重重地扫了一下。
捂着赤痛赤痛的脸,马伯瞪了一眼枣红马,长长叹了一口气,离开马场,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中。
游走草原,马伯偶遇良。目光深邃的良告诉马伯,自己随便到草原逛逛,天马行空,看落日,看马群……
两人相谈甚欢,结伴同行。转悠了一圈,一日黄昏,马伯一行又到曾经被枣红马扫过脸的马场。
马伯相不中自家的马,马主只怪自己没福气,挣不了大把大把的票子。对马伯他们的到来,马主因为愧疚,立刻杀马待客。
“古人常云,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看未尽然!”对着篝火,吃马肉,喝大碗酒,马伯甚是感叹。
马主忙碌着为客人切肉添酒。
“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伯乐相马,把一匹马的全身比作王、相、将、城、令,这是何等的气魄!”马伯大口大口啃马肉,牙缝里塞满了肉丝,“我相马,一摸牙齿,二问血统,三看肌肉,四察性子,五观行走,20多年了,从没走过眼!”
主人敬酒,马伯一饮而尽,无比豪爽。
“蹄爪正,前膀宽,后腿弯,前腿能钻狗,后腿可伸手,这样的马,跑得轻,走得快,赛马准能赢。”马伯停下吃马肉,用手揪牙缝里的肉丝。
随马伯一起来的良只顾低头吃肉。
“要说国产好马,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马各有千秋。”说起国产马,马伯如数家珍,“三河马体大结实,背腰平直,气质威悍,四肢强健,肌肉发达,跑千米用不了一分钟,载重500斤半小时可跑10公里;伊犁马体大强健,俊美秀丽,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跳跃,能负重,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西南马头大个小,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走山路,善爬山岭,驮重200斤可日行30至40公里……”
这时,女主人端出一盘马骨,放到客人面前。马伯抓起一马骨,边啃边继续点评国产好马:“河曲马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
“主人家,哪来的马骨?”一直没吭声的良倏地站了起来,打断马伯的话,急切地问主人。
“咱家刚杀的马!”
“可惜!可惜!”良深邃的双眼瞪得大大的,神情痛苦不堪,“可惜了一匹千里马!”
马伯翻弄着马骨,糊涂了:“什么可惜了?”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良拿起马骨,“你们看,这额骨,宽而大,头大额宽,是典型的蒙古马种;这腿骨,短而粗,四肢坚实有力;这筋腱,厚而实,关节肌腱发达,能跑善跑;这胸骨,深而长,身躯粗壮结实,勇猛无比……”良越说越激动,放下骨头,双手紧紧揪住马主的衣领,逼问马主,“为什么?为什么杀了千里马?!”
“它对马伯不敬,尾扫马伯脸,马伯对它长叹息!”马主使劲掰开良的手,喘着粗气,“既然是马伯叹息的马,我就杀它来待客!”
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含泪花。马伯默不吭声,一直翻弄着马骨,后来也垂下了头。
此时,远处马嘶声响起,良站起来,循着声音深一脚浅一脚走了,消失在漆黑一片的大草原。
(选自《南方日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擅长以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如“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含泪花”表现出良对于千里马被杀的惋惜和伤感。
B.马伯被枣红马马尾抽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是因为他不用再上前就已经看出并且认定这匹马不是什么千里马。
C.“随马伯一起来的良只顾低头吃肉”,这一细节体现出良早已看出马伯的相马技艺不值一提,所以不屑与之为伍。
D.马伯虽擅相马,却只会相其皮,反衬出良相马相其骨的高明,小说的写作目的就在于说明看事物要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迷惑。
E. 小说的结局富于悲剧色彩,但尾声又让人隐隐看到一些希望——世间仍有不但识才,而且真正爱才、惜才、容才的“伯乐”。
【小题2】马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该句作用。
【小题4】作者笔下的千里马与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在遭际上有何相似之处?形成的原因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并谈谈你对此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