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土枪

赵志广

这是一杆没有枪栓的老土枪。

郝铁爹年轻时是郝家村的民兵队长,曾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日本鬼子,也正是凭借响当当的战功,稳稳地在村支书的宝座上坐了五十多年。爹死后,郝铁成了村支书。

郝铁膝下只有一子,起名郝楠。受爹的影响,郝楠特别喜欢打枪,初巾毕业后,说啥也不上学了,整天闹着要当兵,说能打真枪。郝铁点头说:“好男就该去当兵!”郝楠在部队每次打靶都是第一名,当上了班长。郝铁得知后,乐得脸上开了花。

第三年,郝楠打回电话说:“战友都在为转志愿兵的事忙着给当官的送礼呢,至少得送两万块钱,我也想转志愿兵,咋办?”郝铁当时就火了,冲着电话嚷嚷道:“一分钱也没有,让转就转,不让转就回来,请客送礼的事,想都别想!”秋天的时候,郝楠流着泪脱下了军装。

退伍后,郝楠进了县交通局。去上班前,郝铁指着老土枪对郝楠说:“你爷爷是老革命,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得保住你爷爷的这块招牌,决不能变色走邪路,不能丢了爷爷的脸!”郝楠点头。

公安局收缴枪支弹药的时候,这杆老土枪被定性为革命文物,特批留存,但严禁再使用,郝铁把枪用油擦得铮亮,高挂在墙上。

郝楠很得局长赏识,被招赘做了女婿,没几年又被提拔为副局长。后来,局长退休,郝楠当上了局长。虽说儿子入赘不太光彩,可当上局长,这可是件祖坟冒青烟的事,郝铁感到很自豪这天,郝铁正坐在院门口,一辆小轿车停在了跟前。下来一个胖子,郝铁仔细看看,不认识正纳闷儿,胖子说话了:“是郝铁大叔吧?我姓刘,是你儿子郝楠的朋友。”郝铁忙让进屋。胖子从皮包里掏出一沓钱放到桌子上说:“大叔,这是二十万块钱。咱县里要修一条柏油路,我想把这活儿包下来,郝局长不给面子,你老给说说情吧!”郝铁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看得心里直痒痒,一抬头,看到墙上的老土枪,耳朵边仿佛“砰”地响起一声枪响,惊得脸上没了血色,急忙把钱推回胖子说:“我家可是老革命家庭,你这一招不灵!”胖子灰溜溜地走了。

胖子走后,郝铁天天看着墙上的老土枪发呆,突然一拍脑袋,把老土枪摘下来,小心用布包上,坐上公交车就进了城。一路上,郝铁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儿子家里没人,郝铁就坐在门口等,日头过午了,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到了跟前,郝楠从车上下来说:“爹,你来也不打声招呼,我好派车到家接你。”郝铁看看小轿车问:“这是你买的小轿车?”“我这俩工资哪能买得起车?这是单位给我配的专车!”郝楠回道。“你是局长就有特权了?就能用公车办私事?”郝铁沉着脸训,训得郝楠哑口无言。

进了屋,郝楠问:“爹,你来找我有事?”郝铁压低声音说:“前些天有个胖子来咱家了,给了我二十万块钱,想包活儿。我来是给他说情的。”郝楠说:“准是刘胖子,也来找过我,给我十万块钱,我没要,把他轰了出去。你赶紧把钱还回去。”郝铁说:“儿子,这次是二十万呀!爹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你就让他包了活儿吧!”“爹,你怎么越老越糊涂了?贪污受贿超过十万块钱就是杀头的死罪!你想害死我吗?郝楠急得直跺脚。“哈哈哈!”郝铁一听,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禁不住笑出声来:“儿呀,这下爹就放心了。那钱我根本没接,也把他轰走了。”

郝铁拿出老土枪递给郝楠,问道:“你还记得这杆老土枪吗?”郝楠说:“爹,哪能忘了呢?爷爷是老革命,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鬼子……爹,放心,我决不变色走邪路!”郝楠看看老土枪,再看看爹,两眼模糊起来。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郝铁影响,郝楠喜欢打枪,他上学不求上进,郝铁就支持他去当兵。事实证明,当兵这条路选对了,郝楠在连队出了名、当了班长。
B.郝楠很得局长赏识,入赘做了局长的女婿,郝铁觉得这样不太光彩。可后来他当了局长,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郝铁还是感到很自豪。
C.郝铁看到刘胖子送了那么多钱,一时间动了心,可当他看到老土枪后,清醒了过来,马上打消了收礼的念头,坚决把刘胖子赶走了。
D.郝铁进城时,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忐忑不安;进城后见到儿子很清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高兴地笑了出来。
【小题2】郝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概括。
【小题3】“老土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2 10:0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一说到审美,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个人之外的对象世界,因为人是审美的主体,只有个人之外的对象世界才能和人发生审美关系,这是传统艺术观念给人的误导。一些美学观念认为艺术是审美的半壁江山,因而艺术创造成了艺术家的专利,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恩赐,只有艺术家才是审美的追求者和发现者,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只是审美创造彼岸的观者和受众,这是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审美的严重误解。我们要突破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惯性认识,其实审美就发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主要是人对自己的审美关系,人以审美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全部生活,审美成为人自身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全部生活的一个基本维度。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一种对自我审美意境的追求、建构和体验之中。也只有进入了这种审美状态,人才获得了本真的自我,审美境域成为现实的个人存在以及持续的动力与源泉,因而审美成为现实生活的一个基本核心和宗旨:人,审美地生活着。
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审美境域比较起来,艺术仅仅是审美视野中非常渺小的一个领域。只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往往习焉不察。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首先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层面的美化上,人们要美化自己和生存空间:美容美发、美食美居,力求把自己的自然形体和日常生活世界都提升到审美的境界,这是静态的审美追求;动态的审美追求就是人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中都讲究气质风度、风流潇洒;再大到整个人格的个性风采、神秘浪漫,总体生活历程的戏剧意味、传奇色彩以及日常语汇中追求的生活“滋味、情调”,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追求和意境建构。
日常生活世界的审美境域建构还表现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工作,一旦陷入了僵化和枯燥状态的时候都经常会说“能不能艺术一点儿”, 人们有时候还说政治是一门艺术,领导组织工作要讲究艺术。在很多技术实践了一定阶段之后,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时期,人们最后都要讲求进入“艺术化”的境界。《庄子·内篇·养生主》中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描述了一个日常体力劳作者达到审美境界的例子,包括“熟能生巧”等,人在追求整个人生乃至全部日常世界时都要“艺术化”,这种“艺术化”的诉求,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中非艺术领域的审美境域建构。李泽厚先生强调人的实践活动需要把握一个“度”,我认为这个“度”也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中所说的“艺术”,这个“度”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人把握到这个“度”的刹那产生的体验就是审美。
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之中,诗书画印、钢琴、油画这些高雅和精英品类才是纯粹的艺术,是审美眼光聚焦的对象,工艺装饰、民歌等则都是边缘化的、不纯粹的艺术。其实如果用日常生活世界的审美境域建构眼光来观照,正是这些介于实用与艺术之间的门类,包括流行音乐、民间舞蹈、戏曲影视等,才是日常生活世界审美境域建构的纯艺术。民间的原生态艺术、实用艺术,大众普及,通俗流行,围绕着现实的个人,成了建构日常生活审美境域的外在艺术主体。而所谓纯粹艺术,在被精英化、经典化之后孤立提纯出来,成为少数人从事的“崇高事业”,反而脱离了原生土壤,游离出日常生活世界,甚至被塞进了许多非艺术的内容而成为工具,沦落为理性的奴隶。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向度是审美的,人生最后的高妙境界都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经由此“度”,人的整个生活才进入艺术的境界和审美的境域。
(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的艺术观念里,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的专利;而在作者的观念中,审美就发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
B.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够把油从铜钱眼里注入葫芦而铜钱不湿,这就是体力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的一种审美境界。
C.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达到了文中所说的“人生最后的高妙境界”。
D.有些所谓纯粹艺术在被精英化、经典化之后沦落为工具和理性的奴隶,从而导致脱离了原生土壤,游离出日常生活世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族际关系问题也必须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谋划,在促进边疆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谋求族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陆地边疆的治理也需要聚焦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稳定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应该把处理这些问题作为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陆地边疆治理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尤其是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反贫困问题、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问题等。与此相适应,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应该成为陆地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7年《新华文摘》第1期,作者周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非常复杂。
B.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华夷之辨”观念深,它本身复杂,还与其他边疆问题相纠缠。
C.21世纪以来,“族际主义”取向的陆地边疆治理,开始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不适应。
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如反贫困、交通、基础设施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有的学者”的言论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韁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B.文章分析“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族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来论证“族际主义”得到强化的观点。
C.文章以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一带一路”构想来论证“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发展不适应的观点。
D.文章论证了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的中心论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______
A.逐渐形成的中国边疆概念,最初泛指地域并不确定的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之地。
B.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主要是为了解决族际关系问题。
C.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发生的民族、宗教和稳定问题。
D.族际关系问題将长期存在,欲巩固和发展边疆,须将之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儒学价值观的和平导向
宗教价值观通常着眼于人性中的阴暗面,立足于外在性,即从人性之外、从神那里寻求人超越自我的外在根据。儒学价值观则不然。儒学着眼于人性中的光明面,立足于内在性,从人性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儒学这种超凡入圣的价值取向,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来说,不失为一种宝贵资源。
儒学的这一思想方向发端于孔子,他把人性中的光明面称为“仁”。他强调,“仁”乃是人的内在品格,乃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按照这种思路,价值实现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选择:“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在修己成仁时,表现出一种主动性,而无须受什么外在神秘力量的规束。
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孟子预设了一种价值理想,强调人应该善。至于实然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如果现实的人肯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便可以使阴暗面得以抑制,使光明面得以发扬,通过修身的途径实现自我完善化。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向善的能力,叫作“良能”;生来就具有求善的意识,叫作“良知”。良知良能乃万善之源,由此而形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由四端而形成四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即仁、义、礼、智。孟子的结论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我固有之”的意思,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是善的,只是说接受道德观念的前提,内在于应然人性之中。人性善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之所在。
儒学大力倡导与人为善精神,为实施道德教化、造就礼仪之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儒学的淑世主义导向中,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群利他、忧国忧民、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向往高尚人格等意向,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儒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儒学,中华民族不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儒学把淑世主义导向应用于国际关系方面,便形成和平主义导向。在这一点上,儒学为中华民族培养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供了良性培养基础。儒学讲究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主张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儒学从修身讲起,推己及人,进而讲到齐家和治国,最后指向“平天下”。儒学发端于中原地区,其创始人为汉族人,但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认同儒学。儒学是中国各个兄弟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儒学只以自身的理论魅力吸引受众,决不借用外力、暴力向受众灌输。在儒学传向东亚的历史上,从未发生“一手拿经书,一手拿利剑”的情形。儒学“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理念是东亚各国和睦共处的精神基础。儒学这种和平主义的取向,在历史上曾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在当今时代则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罗素赞许中华民族是“骄傲得不愿意打仗的民族”,对儒学的维护和平意向表示充分的肯定。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如果能够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与人为善,一心向善,就能够超越自我从而成为圣人。
B.孔子把内在的“仁”看作人生价值的源头,所以,儒学的价值实现应该是依赖于自身力量的。
C.“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就是:人生来就是善的,人的本性之中存在着接受道德观念的基础。
D.孟子和孔子的儒学观念有一致性,他们认为人在修炼自身时不需要受外在力量的规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指出了儒学价值观的着眼点、立足点及意义,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在对“仁”“性善论”的分析中论证了儒学价值观是“立足于内在性”的。
C.文中第二段引用孔子“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言论,是为了论述人是应该向善的。
D.文章分析了儒学价值观的内涵,层层推进,证明了儒学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宗教价值观和儒学价值观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了儒学价值观,否定了宗教价值观。
B.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儒学与人为善的观念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非常关键。
C.罗素赞许中华民族“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可见儒学的和平主义取向也被西方一些学者认可。
D.儒学主张各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在当今时代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网络剧也需精耕细作
①在中国网络剧发展之初,不少业内人士断言,其相较于电视剧来说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用户体验。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剧的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就是已在欧美日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当下的大部分国产网络剧虽然表面上采用国际流行的周播制,但相较于国外秉持的那种从拍摄、制作到播出一系列操作流程皆有别于日播的“周播”概念,中国的“周播剧”只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把作品拍成低配版的“电视剧”,着实令人遗憾。
②为什么要在网络剧中推广周播模式?周播模式究竟有哪些优势?以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剧产业为例,一部美剧在正式播出前,一般要先播出讲述整部剧人物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先导集,然后播出平台凭借先导集的观众反馈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如果被订购,创作者还要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喜欢原因,作为拍摄后面剧集时调整情节和风格的依据。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而这种每周播一集的机制,不仅为受众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给作品提供口碑发酵的时间,还培养了人们在固定时间收看的习惯。当然,先导集获得好口碑不代表受众一定会继续收看该剧。美剧大都按“季”播出。因此,在制作播出中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成了美剧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边拍边播”还使剧目很难被盗版,无形中也保护了制片方的权益。
③周播模式优点多,为何偏偏中国网络剧玩不转?仔细分析,可归因于三个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形成了每晚连看两集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一时间很难调整得过来。其次,在过于看重商业利益的浮躁氛围影响下,制片方一时间很难适应“周播”模式。以往一部二十多集的网络剧只需两三个月即可完成拍摄制作。但若按照周播模式,则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导演、演员、编剧等剧组核心人员都得长期驻组,投入产出比急速下降,一些想要挣快钱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那份耐心和情怀。最后,周播模式无形中缩短了剧本的创作周期,创作者需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无论从经验、能力还是合作模式上,国内现有的影视人才队伍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学习、磨合、提升的过程。
④其实,一些制作者早已意识到“周播模式是网络剧的大势所趋”,并开始了各式探索。2011年,动画网络剧《泡芙小姐》让拍摄、播出、营销等环节同步进行,并根据网民的反馈实时调整剧情走向,预告片刚上线播出就得到数十万网民的追捧。2013年,以《万万没想到》等为代表的“段子剧”开始利用网民互动来创作内容,并在演员的选择上尽量听取网民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这一良好的创新势头却因大量秉持着传统制作理念的电视剧机构进驻网络剧市场、用他们惯常使用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网络剧创作而有所减弱。再加上受整个影视行业大潮流的影响,网络剧生产也出现了IP崇拜的不良倾向,商业资本疯狂购买已颇具人气的现成网络小说IP投入生产,留给网民可以参与互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⑤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近两年仍在坚守,但更多地采取“边剪边播”的“曲线救国”模式,试图在“拍完再播”和“边拍边播”之间走出一条结合国内网络剧客观情况的平衡之路。这种做法无疑为今后网络剧对周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信随着网络剧产业日趋成熟,更多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注重受众观赏体验的精品力作将涌现出来。网络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指日可待。
【小题1】材料中,中外的周播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题2】中国的周播剧的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抓起?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