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拾穗者
曾冠华
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顾不住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如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她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老妇人轻轻笑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秦风的心儿突然颤了一下。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
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
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及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选自《金麻雀》,2018年8月14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摄影家秦风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
B.“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这一细节描写,既暗示了高书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党的干部不忘乡土、关注农村的真情,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C.“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的话语,“掩嘴笑”的神态,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参加摄影大师拍摄照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小题2】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7 09:4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好狗凯西
美安吉尔·乔治娅
卡萝·贝尔德住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道尔顿,她养了一条狗,名字叫凯西。在邻居们眼里,这只硕大、健壮的爱斯基摩犬非同寻常,尽管它是一条好狗,但总爱招惹麻烦。
凯西经常从卡萝家的后门偷偷溜出来,独自在街上溜达。绝大多数人都对它敬而远之,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从远处看,凯西和狼长得一模一样。
凯西不仅长得像狼,动作也像狼,甚至还保留着狼的习性。卡萝经常接到邻居们铺天盖地的抱怨:“你家的凯西又跑出来了,把我们家狗食一扫而光!”“你们家凯西把我们家的垃圾翻了个底朝天!”
正因为经常听到抱怨,所以有一天,当住在三个街区以外的一位男士突然找上门来,询问卡萝她那条狗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卡萝心里紧张得要命,她不知道这回凯西又在外面闯了什么祸。
“我们家房子侧面有一个很小的活动玻璃门,到了夏天,这个玻璃门一般总是开着的,”这位街坊开始讲述事情经过,“近一段时间以来,你家那条狗每天都从街上溜达过来,然后直接从这扇小玻璃门里来到我们家里。”
讨厌的凯西竟跑到别人家里去了!卡萝心里想。“实在对不起,”她赶紧对来人赔笑脸,“我不知道我们家的凯西为什么这样淘气,这都是我们的错。以后我们会把它看紧一点。不过说实话,我们家凯西从不伤人……”
“不,不,你误解了我的意思,”街坊立马打断了她,“我是专程前来向你表示感谢的。”卡萝脸上露出了大惑不解的神情,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在她面前讲过凯西的好话,邻居们总是前来兴师问罪。
这位街坊告诉卡萝,他和妻子与年迈的老父亲住在一起,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照看老人,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整天都坐在卧室电视机前的安乐椅上,动不动就狂躁不安。为了照看老人,夫妻俩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处在紧张的压力之下,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我们连两个小时的完整时间都抽不出来,没有办法让自己彻底放松。”这位男士向卡萝诉苦。“然而有一天,你家的凯西出现了。它慢吞吞地从那扇小门里钻进来,直接来到我父亲面前,趴在他身边,就好像是一次早就计划好了的专程拜访!”说到这里,这位街坊的声音充满着感激之情。他说他父亲看到凯西以后,脸上露出了多年未见的和蔼神情,接着他就开始和凯西亲近起来。他一遍又一遍地轻轻抚摸着它,凯西温顺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伸出舌头舔舔老人的掌心。在凯西的陪伴下,老人竟然进入了梦乡。
“我父亲整整睡了两个小时!这些年来,我们第一次终于有这么长时间,在大白天里,就可以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他十分感叹地说。
他说第二天凯西又来了,而且从此以后每天都来,好像和老人有约一样。凯西每次来了以后,就在老人的椅子旁边趴下来,与老人亲近,然后老人就安然入睡。
“对我和妻子而言,凯西就好像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街坊最后告诉卡萝,“这就是我今天来这儿的目的。凯西在家吗?”
“在家。”说着,卡萝大声地呼唤着凯西。不一会儿,这只健壮的爱斯基摩犬就一路小跑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街坊走过去,轻轻地拍拍它的头,对它说:“你肯定早就知道了,是吧?所以这几天你一直没来。”
“它知道了什么?”卡萝问街坊。
“凯西最后一次光临我们家的那天晚上,我父亲在睡梦中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凯西肯定知道,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凯西是一只硕大、健壮的爱斯基摩犬,它不仅长得像狼,动作也像狼,甚至还保留着狼的习性,因而人们大都对它敬而远之。
B.久病床前无孝子。尽管街坊夫妇对待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父亲细心照料,但身心疲惫之时还是不无怨言,幸好凯西前去帮忙,老人这才安然入睡。
C.凯西是一条好狗,它早就计划到三个街区以外的街坊家去看望痴呆老人,亲近老人,陪伴老人,直到老人去世。
D.卡萝·贝尔德擅长豢养宠物,她所养的爱斯基摩犬凯西面恶心善,在她悉心调教下悄然完成一个神圣使命,使得街坊感激不已,专程前来道谢。
E.小说充分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好狗凯西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它是那样的调皮,却又是如此地通人性,让人倍感温馨。
【小题2】小说开头说凯西“总爱招惹麻烦”。请问它惹了什么麻烦?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小题3】下面各句分别属于什么描写?请简要说说其表达效果。(6分)
⑴卡萝心里紧张得要命。
⑵凯西温顺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伸出舌头舔舔老人的掌心。
【小题4】小说的标题为“好狗凯西”,可否改为“使命”?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你的理由。(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餐馆和玫瑰
美欧·亨利
波西·卡林顿小姐出生在那个叫作酸果蔓角的小镇,一开头就背上了姓“博格斯”的不利条件。十八岁的时候,她改用“卡林顿”作为姓,来到了纽约,开始了她的演员生涯,现在她正声誉鹊起,红得发紫;那个精明的经理蒂莫西·戈尔茨坦让她签了合同,答应在下一个季度主演戴德·里奇的新剧本《华灯初上》。
随即就有一个姓海史密斯的演员来找蒂莫西先生,申请担任“索尔·海托塞”一角,也就是《华灯初上》里主要的滑稽男演员。戈尔茨坦说:“卡林顿小姐已经回绝了本市五六个最好的扮演乡巴佬的演员。她声明,如果物色不到最好的‘海托塞’,她就不登台。你知道,她是在乡村长大的,百老汇的兰花在头发上插根稻草,就想把自己说成是首蓿,可诓不了她。她要货真价实的东西。哎,你想扮演“索尔·海托塞’,首先要打通卡林顿小姐这一关。”
第二天,海史密斯乘了火车去酸果蔓角。他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偏僻的小镇待了三天。
此时的卡林顿小姐正如往常闲暇时一样,在一家位于地下室的空气污浊的小餐馆内和她的“追随者们”谈笑风生,她身材纤巧,美丽迷人,充满活力,得意非凡。
十一点三刻,一个瘦长、仓皇、犹豫的年轻人走进了餐馆,他长着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傻乎乎地张着嘴,被餐馆里的灯光和人们吓得手足无措,狼狈不堪。他穿着一套白胡桃色的衣服,打了一条鲜蓝色的领带,衣服很不合身,瘦嶙嶙的手腕和穿白袜子的脚踝露在外面有四英寸之多。他睁大眼睛,打量着周围,正如见到猪猡闯进了土豆地的人一样。他终于看到了卡林顿小姐。他咧开嘴笑了,又高兴又窘迫地红着脸站起来,朝她的桌子那儿走去。
“你好吗,波西小姐?”他带着无可置疑的乡乡土音说,“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比尔·萨默斯——住在铁匠铺后面的萨默斯家的。”
“嘿,什么,”卡林顿小姐兴致勃勃地插嘴说,“你从酸果蔓角来?”
那个年轻人接着说,“是的,你知道吗?哈姆·赖利信了教;布利塞斯老太太把她的房子卖给了斯普纳船长;沃特斯家最小的女儿跟一个音乐教师逃跑了;县政府办公楼三月里着火烧掉了;你的威利叔叔给选上当警官了……”
“喂,诸位,”卡林顿小姐忽然对她的同伴说,“我要失陪一会儿。”她把他拖到角落里一张单独的桌子那儿。“我仿佛记不起谁是比尔·萨默斯了。”她瞅着那个乡下年轻人的天真的蓝眼睛,沉思地说。
“不过萨默斯一家我是认识的。我猜想那个老镇不会有多大变化。你最近有没有见到我家里的人?
“波西小姐,”年轻人认真地说道,“两三天以前,我还去过你家。”
“妈妈好不好?”卡林顿小姐问道。
“我最近一次见到她时,你妈妈正坐在阳光下面。我问她为什么不往后挪一点。‘威廉,她这样说,我一有空就坐在这儿,望着那条路,等着波西,直到天黑。我老是觉得,当她厌倦了外面的世界,想起她的老妈妈时,她仍旧会从那条路回来的。我出来的时候,”比尔结束道,“我在前门台阶那儿把这摘了下来。我想到了城里也许能见到你、我知道你一定喜欢老家带来的东西。”他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朵玫瑰——一朵丝绒一般柔媚,芳香四溢的黄玫瑰,它在餐馆恶浊的气氛中耷拉着脑袋,正像一个少女在古罗马竞技场上在群狮热辣辣的呼吸下垂着头一样。
卡林顿小姐的尖锐然而悦耳的笑声在乐队演奏的《风信子》的旋律中响了起来。“哎呀,”她快活地嚷道,“还有比那些地方更死气沉沉的吗?如今让我在酸果蔓角待两个钟头,我都受不了。嗯,萨默斯先生,我见到你非常愉快。我想我现在要赶回旅馆去睡我的美容觉了。”她把那朵黄玫瑰塞在她绮丽精致的绸衣服的前襟里,站起身,傲慢地朝戈尔茨坦先生点点头。
那辆金碧辉煌的马车驶去后,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转头对戈尔茨坦说:“主意不错吧,呃?‘索尔·海托塞’这个角色总该派给我了吧?这位小姐是始终没有起疑。”
戈尔茨坦说:“你最好明天一早就去找卡林顿小姐,把这个角色敲敲牢。我觉得她会对你很满意的。”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三刻,海史密斯来到了卡林顿小姐下榻的豪华宾馆,满怀信心地递进他的名片。
接待他的是女演员的侍女。“对不起,”霍顿斯小姐说,“非常抱歉。卡林顿小姐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演出合同,回到那个……那个什么小镇……哦哦,那个酸果蔓角小镇去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波西小姐的“出生小镇”“不利条件”“改姓”到“声誉鹊起,红得发紫”,这系列的过程是波西小姐的成功过程,也是其迷失过程。
B.作者详细描写“乡下来的年轻人”的肖像以及他和女主人公的对话,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文章叙述了演员海史密斯通过白己的种种努力,本以为成功获得了想要的角色,不料女主角的突然离去而使这些化为了泡影,意在表现作者为他不平,对他寄寓的深深的同情
D.小说构思精巧,结尾的陡转,故事情节中的悬念,如波西·卡林顿小姐的奋斗史、听完年轻人讲述后的反应,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小题2】请简要分析波西·卡林顿小姐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小题3】怎样理解文章标题“賽馆和玫瑰”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世珍品

刘浪

老游和小谢行走在王子山的石阶上。山顶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丛倾泻下来,白花花的灼人眼睛。两个人都背着分量不轻的摄影器材,衣服粘在身上,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突然,小谢大叫一声,师父,你看!

老游顺着小谢的手指一看,立即呼吸加速,愈发透不过气了。

眼前,山脉一侧的悬崖峭壁旁,两块隔涧对望的山岩之间,一颗不知名的树顽强地生长着。它舒展着一人多高的身体,虽有些倾斜,但始终向山顶投射下来的阳光方向生长。让人揪心的是,它的根扎得并不深,只有一小撮根须死死地抠住岩石,而一大半的根系几乎是裸露在外,那种随时可能被连根拔起的危险状态和它的枝叶繁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老游端起相机,慢慢地走近小树,他自言自语道,这是一曲生命的颂歌啊!小谢也啧啧称奇,长在岩石上,居然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老游说,有了它,这次采风不虚此行。这棵树拍出来,刚才拍的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就全弱爆了!

老游连着转换了几个方向,只听得噼里啪啦一阵响,作品已经完成。他眯着眼睛,审视着相机里的连拍照片,颇为满意地向小谢作了一个“OK”的手势。

小谢正准备继续前行,老游却佝下身子,撅起屁股,向那棵树攀爬了过去。就在小谢不解之时,老游身子向前一倾,抓住那棵树,猛力一扯,整棵树便被他连根拔了下来。老谢随手将树往悬崖下一扔,回头对小谢狡黠地一笑,说,这回,我拍的照片就是绝世珍品了。

下山的路上,小谢说,师父,我感觉这棵树太可惜了,它长在悬崖上好好的,风没有吹倒它,雨也不曾打落它,却被你一把扯下了。

老游一脸正色地说,它遇到了我,生命已经永生!你记住,艺术这东西不能重复,必须是独一无二,才有存在的价值。

小谢“哦”了一声,若有所悟地说,我懂了。

在当年的“关爱生命”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大赛中,老游将拍的这棵树起名为《生命的颂歌》,一举夺得了特等奖。获奖之后,老游外出采风的欲望越发强烈了。可是附近的地方他几乎都采了个遍。于是,他决定走出去,到远方去看看。

老游到了云南。运气不错的他很快在西双版纳的光芒山发现了一个摄影的绝好素材。光芒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天然钟乳石形成的小小水池,当地叫“天浴池”。山顶的水喷薄而下,正好落到池里,飞起浪花无数,而池壁并没有完全封实,又造成水流四面喷射,天地氤氲一片的景象。

老游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天赐美景,于是他噼里啪啦一阵狂拍,然后习惯地打开相机里的照片,审视之下,他发现似乎少了点什么。对,既然叫“天浴池”应该有人在里面洗浴才应景。

一名当地的村民告诉老游,每逢夏季,村里的少哆哩(女人)特别喜欢在这里面洗澡,当然也有孩子同浴;但冒多哩(男人)只可远观,是不可以进入池中的。老游的画面感很强,那洗浴的场景立马浮现在脑海里。

听说老游为了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那村民说,明年八月份来吧,那时来“天浴池”洗澡的人会很多,你一定不会落空的。

终于等到了第二年的八月。老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辗转,千辛万苦又来到了天浴池。

远远地就听到女人的嬉闹声。老游找了个高一点的好位置,架起了相机。

一帘白水从天而降,投到池里。弥漫的水汽之间,几个衣裳单薄的少哆哩披着长发在泼水追逐。几个孩子光着屁股顽皮地在池边爬上爬下。多美的一幅天浴图啊!

突然,老游愣住了,他心痛得直用手捶打胸口,因为他发现四周高低起伏,浑然天成的钟乳石池不见了,替代的是一个用砖头砌得方方正正的水池。

老游万念俱灰地下了山。他很不甘心地问山脚下的一个村民,以前的那个池为什么没有了?

村民说,上个月有个和你一样的摄影家来这里拍照片,他拍完后,拿出五千元钱,对我们说,池的蓄水效果差,石头也不安全,我捐点钱给你们,把那石头砸了,砌个游泳池吧!

一个月后,又在外地采风的老游接到小谢的电话,师父,我有一幅叫《天浴》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的一等奖。老游说,那一定也是绝世珍品吧!小谢兴奋地说,是啊,您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啦!老游咬牙切齿地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老游和小谢师徒两人外表等的描写,表现了两人追求美景的艰苦。
B.老游拍摄悬崖孤树后故意将其毁坏,这幅照片却获得“关爱生命”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大赛特等奖,颇具讽刺意味。
C.小说中“多美的一幅天浴图啊”一句,既照应上文老游画面感很强的句子,也与下文这幅美景遭到破坏形成对比。
D.从小谢效仿老游拍得《天浴》这幅绝世珍品,可以看出他自私自利,不尊重师傅。从中揭示了要尊重他人的主题。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绝世珍品”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小题3】小说中小谢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不是一成不变的,文中哪句话标志着小谢的改变?结合文本分析小谢具体有怎样的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湿湿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病。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小题2】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村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先生,轻抚胡须,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也不糊涂,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了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

“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对好些事儿记不清了,但对这事心里却明镜儿似的,竟把我起死回生的经过,讲述得险象环生、淋漓尽致,我顿觉先生那瘦小的身影高大起来。

上过省医科大学的先生,早年在县医院当大夫。20世纪50年代末,县里派人支援老区,先生被抽调其中。来前谈话说下到乡级医院,先生见到乡卫生院刘院长后,就急着要求分配工作。刘院长说:“不急,等吃罢晚饭再谈工作。”晚饭就安排在卫生院机关食堂,刘院长破例让炊事员炖了一只老母鸡,喝的是当地产的纯粮酒。酒至微醺,刘院长叹口气说:“近千口人的茹冈村,自从老村医去世后,半年多了没医生,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形让人心焦啊!”那时血气方刚的先生听得真切,那股冲劲儿借着酒劲儿就上来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地请求道:“那我就去茹冈村吧!”茹冈村人听说县里派来了医生,犹如久旱的庄稼遇到了甘霖,纷纷涌向村头迎接。等把人接到后,大伙儿面面相觑,都愣住了,“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咱这鸡不下蛋的穷地方,会留住这细皮嫩肉的小先生?”老支书颔首道:“嗯——俺看这孩子行,可不能怠慢了。”说罢,他连夜带人把支部办公用房腾出来,做了村卫生室。

打那后,先生就成了全科医生。头疼脑热发烧的、腹胀腹痛拉肚子的、皮肤过敏起疙瘩的、打破头碰破脸割破手的,随时会来寻医求诊,包扎治疗,先生也就没了固定的工作时间。这边正吃饭,那边病人呻吟着上门了,先生把饭碗一放,就着手诊治起来;半夜睡得正香,外面的门被擂得“咚咚”响,来人急火火地喊叫,先生俺娘病得厉害嘞!”先生一骨碌爬起来,背起暗红色药箱就走。等到把病人安顿好,回到住处已是鸡叫时分了。

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先生依然不疾不徐接诊治疗。那一次,老庆家的娃儿连日高烧不退,先生弯腰为其作检查时,冷不防被哭闹不止的孩子吐了一身,闹得老庆两口子好不尴尬,先生却像没事人似的找块布擦了擦后,便又坐堂开药方了。日子久了,村里婆娘们就议论:“这先生性子咋恁好咧,从来就没见他动过脾气。”

老羊倌疙瘩爷七十岁患上抑郁症,整日茶饭不思,时而发痴,时而叹息。家人要送医,他死活不肯,说要等死哩。先生登门出诊他躲进内屋关紧门窗。等费尽周折见了面,一番望闻问切后,先生绝口不提治病的事,竟说些小时候放羊时的糗事。说到羊,疙瘩爷脸上有光了,话也多起来。先生见机下方子后,嘱咐他按时服药。半个月后,疙瘩爷便轻松地赶着羊群上山了。

先生案桌前悬挂的那幅烙画上有一个硕大的“德”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先生说做医生须有悲天悯人、普济众生之心。一个暴雪封门的深夜,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家人发现送医时,他已奄奄一息,值班医生不接收,就劝转送乡卫生院。望着没膝的茫茫大雪,家人哭爹喊娘跪地求救。闻讯赶来的先生,脚未站稳,就气喘吁吁地命道:“快将人抬进屋,救命要紧!”值班医生拽先生的袖子,满是忧虑地劝道:“老师,要三思啊,若是人救不过来,被赖上可就麻烦了!”一向和蔼的先生发怒了:“人命关天,顾不了那么多,有事我担着!”等二柱子脱险,先生累得虚脱在地。多年过去,这样的事,先生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常听人说,先生这辈子就吃了心眼实的亏。假若当初不下来,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或许当上了局长、院长。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夫就是治病救人,专家不专家,就那么回事。再说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当局长、院长,就是当了局长、院长,也不见得老来会有俺这身板。俺虽老了,却行动自如,还能坐诊看病,咋能不满足哩?”

说这话时,老人一脸平和。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卫生院刘院长为了培养感情,让“先生”接受村医的任命,特意安排酒菜,请“先生”吃饭、喝酒,想以感情打动“先生”,他借着酒劲一时冲动答应了。
B.小说写“先生”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成了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甚至会被孩子吐一身,以此表现了他真心真意为村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C.“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俺娘病得厉害嘞”“这先生性子咋恁好咧”这类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使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D.小说以“村医”为题,主人公也只以“先生”称呼,无名无姓,救死扶伤的事件也写得波澜不惊,深刻地表现了乡村医生的普遍存在和社会意义。
【小题2】小说的结尾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3】小说从已是耄耋之年的先生遇到“我”时说的话开篇,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