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已过. 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 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 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 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 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 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过度包装几时休? 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今年5月22 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据了解,“标准粽子”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据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该《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执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节选自《半岛都市报》)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粽子“奢华”原因的一项是
A.食品厂、零售商等利益的驱使影响粽子的包装。
B.棕子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
C.粽子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
D.许多厂家在保证粽子质量过关的基础上,为增加销量开始讲究包装。
【小题2】以下叙述不属于“限制‘贵族粽子’这一现象继续发展”的一项是
A.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 包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B.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 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C.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卫生安全、方便实 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D.有关部门规定了“标准粽子”的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并规定水、糯米 等 17 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小题3】下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报道“一事一议“:一事指警惕奢华粽子出现;一议指各部门应加以重视,不能让它泛滥。
B.“贵族粽子”的现象已经出现,如不及时加以限制,就会重蹈“豪华月饼”的覆辙。
C.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是因为人们环保意 识的增强。
D.业内专家认为: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将会更受人欢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9 01:09: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怎么做,不仅是态度,更要见成效。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如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有人说,这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不止于“三板斧”,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正如一知名企业所坚持的,“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样子。”当一位老老师“怒怼”游戏时,满纸透着无奈与悲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手机和游戏没有生命力,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须知道,游戏需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也需要“设计”,而这才是妙手文章。
(摘编自人民网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多数游戏依托市场营利且不设限,所以导致了极端后果。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B.“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岀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这句话中的“三板斧”是指游戏出品方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多,但却非常管用。
C.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和体验,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这种手机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
D.对于网络游戏,研发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政府要加强监管,这样才能兼顾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指出《王者荣耀》游戏受到热捧的同时又被不断批评质疑,提出如何“解毒”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B.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许多真实事例进行论述,提醒我们警惕游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C.第六段引用某知名企业的话是为了论述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要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
D.文章以《王者荣耀》为例,剖析了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旨在呼吁广大青少年远离手机,切莫沉迷网络游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游戏在内容上架空和虚构历史,会误导孩子,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B.第六段中“黑网吧”“手雷”“魔鬼的种子”“王者”等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深人浅出,通俗易懂
C.第七段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提醒政府在鼓励游戏企业开拓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对企业的监管。
D.文章结尾一位老师“怒怼”游戏的话,从另一个侧面可看出如今手机游戏对学生的毒害之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文化发源的地方,我们称之为“中原”,印度河、两河、尼罗河三个河域加在一块儿都没有中国大。中原腹地之大等于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边没有严重的交通阻碍,也没有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于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龙山文化,从东到西,每个邻接地区的文化都有差不多的面貌,其延续性是非常缓慢的改变。从北到南也一样。这种横向的延续性表示此地交通良好,人们彼此互相学习,一方面在同一块土地上有许多中心在互相挑战,另一方面在挑战和比较中又互相学习,同与异辩证式地组合在一起。在这个地区活动的人类总数跟世界上另外三个古文明地区加起来差不多,其异样性也跟那三个地区的异样性加起来差不多,而在异样性那么强的地区可以产生一致性那么高的现象,其实非常特殊。
就物资来说,以安阳为中心,向外画50公里到60公里的半径圈里,什么样的资源都有。而黄土层又构成特殊的条件,黄土并不天然肥沃,有赖人为的努力,有一分力气下去出一分东西,放两分生出两分,不放就什么都没有。耕作也像尼罗河一样,要长期地保持一块耕地才能有好的收获。长期改良耕种地区的条件,稳定性很强,于是造成地缘的土著和亲缘的结合,同一地点的乡亲住在一起久了就变成一家人,使得在土著之外也有亲缘上紧密的结合。
新石器时代中原村落的高密度是世界少有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由于中国的移民从一个母群、一个小村落移殖出去时,走到哪儿都会碰到别的小村落,早已有人居住在那里。没有空阔的开拓空间,人们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甲、乙、丙三个村落都有过剩人口,甲村落出去的人一下又碰到乙村落和丙村落,唯一可以利用的是甲、乙、丙之间的空隙地方。凡此空隙只有到丘陵、河谷、丛林或沼泽里头去,花点力气把土地变为可用。所以,中国的移民形态是填空隙,而不是长程移民。这个特性使母群和子群之间的距离并不疏远,互相依存的关系就可以保持很长久的时间。演变的后果是,大量人口在高密度的分布之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形成大型的复杂政团。这样扩展的政团可以是没有界限的。政团以人群作基础,而人群基础就符号来说,可以是血缘基础的同姓。这种结合的过程和两河流域型有点相像,不过不以地缘关系而以亲缘作为结合的方式。这种情况在商代以后有所变化。商代的政治单位有两种平行的系统,一种是地区性的邑,一种是亲缘性的族。到了西周,以宗法取胜,邑变成族的附属品,周代选择以血缘来结合人群,这个选择形成中国很大的特色,扩大的政团遂以亲缘的团体扩大,反映在词汇上是“天下一家”。我们的国与家不分,我们的扩张可以造成普世性的帝国,而这个普世性的帝国是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照理说,亲缘系统的排他性是很强的,但是我们超脱这种排他性,产生了“民胞物与”“民吾同胞”的观念。中国以亲缘来带动扩张的需求,这是其他三个文明所没有的特色,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就是亲缘关系是所有关系里的基因。
(节选自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龙山文化,在每个邻接地区的表现都比较相似,其呈现出来的延续性虽有改变,却相当缓慢。
B.新石器时代的中原族群,没有空阔的开拓空间,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唯一可以利用的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空隙地方。
C.虽然亲缘系统的排他性很强,但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却不具有排他性,而是产生了“民胞物与”“民吾同胞”的观念。
D.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异样性与世界其他三个古文明地区的总和差不多,却产生了一致性很高的文化,这是相当特殊的情况。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原地区交通条件良好,有利于居于此地的人们更好地互相学习,同时多中心也在互相挑战,学习与挑战辩证式地组合在一起。
B.虽然新石器时期的安阳地区周边物资丰富,但其发展依然有赖人为的努力,黄土地上的耕作状况仍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新石器时代中原村落呈现高密度的原因是,移民走到哪儿都会碰到别的小村落,人们花力气把丘陵、河谷、丛林或沼泽这样的空隙变为了可用土地。
D.西周时期,邑变成族的附属品,以血缘来结合人群的选择形成中国很大的特色,这是深受“天下一家”影响的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与其起源地的特定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中原不是那么广阔,有比较严重的交通阻碍,或者很早就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产生的文化应该另有特质。
B.古代中国的移民形态是填空隙,而不是长程移民。前者使母群和子群之间的依存关系得以维持,而后者将导致母群和子群脱离互相依存的关系。
C.政团以人群作基础,而人群基础就符号来说,可以是血缘基础的同姓。例如炎帝和黄帝之间,两个族群号称兄弟关系,后来融合;又如祝融八姓,八个不同的姓之间有共同的符号,尊奉共同的神祝融。
D.以亲缘来带动扩张的需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亲缘关系是中国古代所有社会关系里的基因,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保持自身特质的重要因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迁碑》的书法艺术

东汉《张迁碑》方厚凝重的笔意往往被学书者看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因而学习《张迁碑》如果不能够得其“方”,也就谈不上得其情味,更谈不上登堂入室了。基于此认识,不少学书者在临习该碎时,常常会刻意摹画,甚至夸张其笔画的“方”形,力求做到棱角分明。但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随之而生的,则是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那么,对于《张迁碑》的“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从笔画层面上看,《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例如“也”“门”“贡”等许多字都表现出浓重的刀刻痕迹,因而,当有些人还过分着眼于《张迁碑》笔法之“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了窠臼。由于刀刻痕迹浓重,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所以《张迁碑》的“方”,绝不能仅仅从笔法的层面去理解,而需要悉心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趣。这种“方”的意趣具有两种内涵。其一,峻而能健。“峻”指的是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梁武帝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一文中曾云:“婉婉暧暖,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可见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鲜明的棱角,便能增强笔画的力感,展现出令人肃穆的精神。但这种棱角必须具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才会表现出丰富的意态美,否则会有单薄死板的弊病。《张迁碑》的方笔往往具有浑厚饱满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例如“迁”字的末笔波碟,在方峻中饱含了强劲的筋力,这种“筋”的质感极大增强了方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其二,峻而能朴。所谓“朴”即指一种自然成形、毫不做作的审美意味。不少人在临习《张迁碑》时,常会把方笔处理得呆板滞涩、机械雷同。但我们仔细品味《张迁碑》的方笔,可以发现其魅力不仅表现为劲健的力感,更体现在形态不一的笔形上,这是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秦汉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例如“吾”与“兴”字的长笔横波就很有代表性,前者犹如凝重的青铜古器,而后者则好似曲铁古藤。因此作为临习者,如果不能发现与品味其中多变的情味,而仅仅囿于机械的方形,那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张迁碑》中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比如“吾”字,笔画较少,浑厚的横波就可以大大充实字内的空间,其产生的张力足以使其他笔画聚拢在它的周围。而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尤其是上部点画的分量很重,因而其横波一方面要显现出力扛千斤的韧性,同时笔形又不宜过重,以免产生气息滞涩的问题。只有做到“朴”“方”,字体才能具有特殊的生命感,我们临碑的过程,也才会具有一种真正的书写感。

南宋姜夔说:“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这本是用来说明魏晋楷书体势生动自然,毫无刻意做作的痕迹,在此借以说明《张迁碑》的体势之美也合适。

(选自虞晓勇《方峻端浑 古趣盎然——汉〈张迁碑〉的书法艺术》,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体会到《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情味,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自己的书法达到更高的境界,就须先从掌握它方厚凝重的笔意入手。
B.有些人临习《张迁碑》时,出现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这可能是在摹画时刻意追求笔画的棱角分明所造成的。
C.从“也”“门”“贡”等字笔画可看出,《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留下的痕迹与刀刻二次加工所致。
D.《答陶隐居论书》是梁武帝萧衍的一篇有关书法理论的文章,他对书法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进行了生动的论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峻而能健”,指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富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的棱角以及浑厚饱满的张力。
B.“峻而能朴”,指笔画有劲健的力感,而且笔形上形态不一,具有秦汉文化那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精神。
C.“吾”字笔画较少,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青铜古器般凝重,这样可充实字内的空间,其张力能聚拢其他笔画。
D.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曲铁古藤般有重量,这样才能扛起上部点画很重的分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自己的书法有笔弱的毛病,可以学习《张迁碑》方厚凝重的风格,但对其“方”的理解不准确,效果可能就不尽如人意。
B.《张迁碑》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这是《张迁碑》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朴”的体现。
C.临习《张迁碑》不能只求形似,仅机械地模仿,是不能体会到方笔的情味的,而要求神似,体现出方笔的特殊的生命感。
D.从姜夔的话中可看出,《张迁碑》的体势之美影响了魏晋楷书的体势之美,两者都具有生动自然、毫不刻意做作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小题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小题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题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小题5】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但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   。(   )。在人类极有限的认知中,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延续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有着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如泰勒柱、海山反气旋驻波等。这些复杂的动力环境导致海山区的水体、海底与大洋其他区域形成了 的生态系统。
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海山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不乏一些“稀有物种”,不同海山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着  的联系,而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中,环境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举办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主题论坛,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杯水车薪 截然不同 利害攸关 千丝万缕
B.微乎其微 截然不同 举足轻重 千丝万缕
C.微乎其微 截然相反 利害攸关 错综复杂
D.杯水车薪 截然相反 举足轻重 错综复杂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对海底进行的调查非常有限,到目前仅占整个深海的5%;
B.目前人类已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进行了调查,但范围还是十分有限;
C.就深海生态这一点来说,目前人类仅针对5%的海底进行过调查;
D.目前人类已经调查了整个海底的5%,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延续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B.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保存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有着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C.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储存了现今最古老的海底大洋地壳和海山群,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D.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保留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