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论述类文本阅读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⑥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网络文学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它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也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
⑦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也是必然。
⑧因此,我个人以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之后的一代人当中。他们将推动中国文学产生一个新的高峰。他们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与世界主流文化趋同。最初由网络开始走向文学世界,“网络文学”是他们的翼,然后在“传统文学”中他们找到民族的根。于是他们弥合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鸿沟,使中国文学纵横合一,蔚为大观。
(节选自《网络文学:没有航标的河流》)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是造成了中国作家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的原因。
B.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虽然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
C.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是因为传统文学的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的生产机制。
D.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作家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的文学,或者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并非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充满了轻松、嘲讽的气氛。
B.是在生存中写作,还是在写作中生存,作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与目前主流文坛在写作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C.目前的文化开放与思想兼容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相互包容与互补,这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D.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的要求更加自由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艺术家的梦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游戏精神在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上更有开放性是网络文学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的表现。
B.民族的危亡时刻文学的“警世”功能,后来书写“阶级斗争”的功能,以致后来文学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徘徊都是文学受了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的影响。
C.作者认为无论“网络文学”作家如何创新,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他们都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因为中国作家有天赋和才智,只要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让文学的视野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让文学作品能够表达普世的价值观,那么当代的中国文学必将产生一个新的高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7 05:4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做好人难,做伟人更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
②一般说来人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这主要来自于先天;二是知识技能,这要靠后天的学习;三是人格,这是一种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这其中哪一个更重要呢?雷锋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论“貌”,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德,超过了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 重要,  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③当我们歌颂英雄,赞叹那些开国元勋的惊人业绩时,我们常常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转战陕北,拄一根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甲」;周恩来日理万机,面对内挤外压却无私无的那种「乙」;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万言,拍案力争的那种「丙」,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人格的冲击波和辐射力。他们的主要业绩仅仅是因为做成了某一件事吗?不是,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比他们显赫的业绩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④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⑤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她)可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然而,只有当一个人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才会是一个高尚的人。当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但无论怎样,最基本的还是要先从修炼人格做起,只要躬行实践,日积月累,人人都可以通过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选自梁衡《觅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有删改)
【小题1】作者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三项资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一是美貌;二是能力;三是自尊。
B.一是礼貌;二是知识;三是自信。
C.一是外貌;二是知识技能;三是人格。
D.一是外貌;二是知识技能;三是个性。
【小题2】在第②段“美貌和才能   重要,   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此句中空格处应填的关联词是
A.不仅    而且B.固然 但
C.固然    只有D.不仅 还有
【小题3】第③段中加点字“柳”“怨”“谏”三个字在文中的准确读音是
A.liǔ   chóu   jiànB.liǔ   yuàn   jiǎn
C.lǔ   yuàn   jiànD.liǔ   yuàn   jiàn
【小题4】作者在论述第③④段时运用了下列哪种论证方法
A.道理论证B.比喻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小题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使论证很有说服力。
B.第③段运用了排比、设问,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C.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D.文章首先论述了什么叫人格,然后论证了人格的意义,最后号召我们做人先从人格做起。
【小题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7】阅读第③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甲」处应填____________(从容 敏锐)
「乙」处应填____________(大方 大度)
「丙」处应填____________(骨气 气势)
【小题8】请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小题9】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意的横峰

徐 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还有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问横峰的朋友,横峰这个名字是否与古人诗词有关,他们都微微一笑,很谦虚地回答:“不是啦。”他们说,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

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当人们为传统地名急剧消失而痛心的时候,横峰的这些地名却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鲜灵灵地存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横峰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峰而写的。

(选自2017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将横峰传统地名的存留与其他地方传统地名的急剧消失作鲜明对比,表达的是对不珍惜传统文化遗产的做法的强烈不满。
B.“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一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横峰处处有诗意的意思,同时它是对下面几个段落内容的概括。
C.文章多次引用古人的诗词名句,一方面是照应题目中的“诗”字,另一方面是以诗词的意境表现横峰之美,使之更鲜明生动。
D.文章主要写了亭子上、莲荷乡、葛源村,它们是整个横峰的代表,写好了它们,基本上就表现了整个横峰,这是以点代面法。
【小题2】作者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请简要回答其原因。
【小题3】文章描写一个年轻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有怎样的作用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品源文华专注于好莱坞影视、欧美博物馆等文化、艺术IP的授权和运营,拥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独家IP开发+IP运营权利。
首先,品源文华采用IP买断、IP开发、分授权的商业模式,即品源文华与欧美IP方直接签约,获得了其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权利,涵盖所有实物商品、数字商品、进口官方藏品复刻品的排他性权利。
在此基础上,品源文华团队开发了各类主题和授权资产,为合作商家提供了海量藏品素材、高清图库、视频等产品开发素材。这些IP资产有效地提升了商品的调性和品牌溢价,还吸引了大批粉丝。
其次,IP的价值最大化离不开营销。品源文华策划并执行丰富的营销活动,如“大英博物馆一呼万in”直播、“Fashion&Beyond”等创新的营销活动赋予合作商家极为有效的营销亮点,也为消费者带来360度的体验。
2017年,仅仅大英博物馆一个IP,我们在国内的授权商品零售额已经超过1亿人民币。
(摘自《IP授权与运营——用文化、艺术IP赋能中国消费升级》,搜狐2017年12月20日)
材料二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的粉丝,随着英国政府对大英博物馆预算的逐年削减,大英博物馆首先想到用IP授权的方式寻找资金。通过对800多万件藏品学术价值背后商业价值的挖掘,大英博物馆的文创衍生品做得有声有色。大英博物馆的商业负责人罗德里克·布坎南曾表示,“人们喜欢听故事,而我们的每一个藏品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我们所做的授权,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讲故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文创产品需要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尤其是需要受众面较广和运营相对成熟的电商平台的加持。在此之前,故宫文创产品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良好的运营已经成为了电商平台上的‘网红’,大英博物馆此举应该也会有不俗的表观”。
据相关报道显示,去年大英博物馆与阿里鱼和天猫的合作一个月营收超过了百万美元,此外,大英博物馆与其合作伙伴天猫、阿里鱼在大英博物馆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并进行网络直播,直播后的一周博物馆线上访问量达到1700万,而2016年一整年大英博物馆的访问量仅为1200万。正是因为大英博物馆的此次试水让这家已经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博物馆尝到了中国市场的甜头,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在近期上线。
(摘自马嘉会、宗泳杉《大英博物馆借国内电商拓宽“钱途”》,《北京商报》2018年7月19日)
材料三
胶带、本子、冰箱贴、扇子,不少网友直呼此次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推出的商品品类与故宫文创类似。二者文创产品设计与销售皆为中书控股旗下的“艺莲公园”文创电商平台。中书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亚鹏也曾在节目中坦言公司在为包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数十家国内外博物馆做文创设计与销售,把艺术文化用文化资源转化的形式带给大家。
通过销售、设计特色产品展现馆藏的独特魅力,也是一种文化输出。许多顾客会通过产品对设计更加感兴趣,进而去了解其背后的艺术文化含义及背景故事。随着“互联网+”模式渗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博物馆也开始被此模式影响,逐渐变得“接地气”起来。
博物馆从来不缺IP,如何全方位开发明星产品来吸引顾客,是众多博物馆值得考量的问题。顾嫣媛是上海一家博物馆文创负责人,在她看来,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都是可以差异化其他博物馆的重要明星产品。比如她正在设计“汇丰银行铜狮系列”的产品,为此做了不少市场调研,也请教过网红文创的团队,在设计时满足青少年儿童的口味,让他们关注文创产品,也更关注历史文化。
她还说:“观众来到博物馆,除了有看展览的地方,还希望有休息的地方、体验的地方、学习的地方、购物的地方,我们满足观众各方面的需求,也希望他们带回家的纪念品是有意义的,把厚重的历史故事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带回家。”
(摘自《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线上热销背后“推手”竟然是这位“靖哥哥”》,东方网2018年7月19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通过一些创新的有营销亮点的活动,为消费者带来360度的体验,这些活动都是请教过网红文创团队后设计的。
B.博物馆用IP授权的方式来寻找资金,通过对藏品学术价值背后商业价值的挖掘,有效地提升了商品的调性和品牌溢价。
C.博物馆设计、销售能展现馆藏独特魅力的胶带、本子等特色产品,使顾客通过产品对设计感兴趣,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D.博物馆现在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它不仅是看展览的地方,还可以是休息的地方、体验的地方、学习的地方、购物的地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源文华专注于好莱坞影视、欧美博物馆等文化、艺术IP的授权和运营,是近期线上热销的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背后“推手”。
B.大英博物馆借国内电商拓宽了“钱途”,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在近期上线,仅仅一个月营收就超过了百万美元。
C.大英博物馆的文创衍生品做得有声有色,这是因为有了受众面较广和运营相对成熟的像天猫、阿里鱼这样的电商平台的加持。
D.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了,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渗入,吸引了大批顾客去了解其背后的艺术文化含义及背景故事。
【小题3】结合文本,概括用文化、艺术IP赋能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