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中写到爱因斯坦推崇哪些艺术形式?概括其具体表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02 08:4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小题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同类题2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水有诗意
常龙云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俊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和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俊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如此刻骨铭心呢?
山在那里站着,一万年;水在那里流着,一万年。山水的姿态,是墨客手中流淌的画;山水的韵味,是文人笔下飞翔的诗。读山读水,读山水的诗意,让情感在青山绿水间疯长,把四季绘成丹青水墨。
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骜放荡,自在快活!山与水的品性,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其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吟,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穿行在奇异山水间,感受山的风骨,体验水的灵韵,暂时脱离世俗喧闹的困扰,让心灵平和,寄托的是精神。遍赏山色湖光,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贴近空灵的山水,也许你会得到安抚与升华,是一种最休闲的放松,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涉及山水的诗文,如“细雨骑驴入剑门”,实际是喜欢其中的情调和意境,比如对“未老莫还乡”的游子情怀的欣赏。
B.第2段对南国、北疆、西域、巴蜀等处山水的特点进行概括,构成排比句式,突出了地域特色。
C.本文强调文人的诗歌能带来经济价值,比如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安徽宣城不起眼的小山丘成为名胜。
D.作者固执地认为中国山水与唐诗、宋词、元曲、绘画等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体现了作者对诗意的中国山水的喜爱。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人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民建筑师”齐康

在南京,有一座被誉为“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的建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全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的纪念馆,其设计者是当今中国建筑界泰斗级任务齐康。

齐康生于南京,虽没有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但当年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南京保护难民的事迹,给齐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0多年来,难耐的悲愤,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使他倾注了20多年的心血设计出这座纪念馆,他说:30万南京人的血肉生命,值得我呕心沥血去祭奠。

齐康对纪念性建筑情有独钟,他参与设计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上百座纪念馆。他用建筑的形式留存和传承民族的历史,表达情感,期望美好未来,被称誉为“纪念馆意义”。

其实,齐康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平民建筑师”。无论是他设计的高楼大厦、园林小景,还是各种各样的纪念馆,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走进去,去感受,去领会。他说建筑必须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的设计中,他在图书馆内预留大量“交往空间”,国内有些图书馆专家对此很不认同,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设计阅读空间。而他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不只是阅读,还要有交往、交流不只是人与书,还有人与人。

在福建武夷山庄的建筑设计中,齐康从传统中传承出新,在福建地区的乡土建筑里融入时代的气息,探索出一种新的地方主义风格,使福建武夷山庄成为全国风景建筑中第一个乡土建筑时代化的作品。他说,要尊重一方土地,尊重一方水。在这个一方水土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作品来,让人看到这个建筑就像是从这个环境里长出来的。

齐康认为建筑师应当有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心,担负起建设和梳理城市环境的重任。他说,建筑师必须研究城市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建设有情感的城市。他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是有记忆、爱坐标的,比如说游子回到故乡,他能依着某个建筑找到以前的记忆,而现在的城市建筑突飞猛进,人在其中感觉很孤独,如何听的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作为建筑设计大师,齐康信奉一句话:不下工地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他认为真正的知识许多来自下层。他曾经问擦窗工人对窗台设计有什么看法,工人说,站在花岗岩表面上太滑了,窗沿太窄,铝合金的窗轨不好站。这让他深深体会到,建筑不仅为业主设计,还要为擦窗工人设计。

面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等种种荣誉,齐康很淡然,他说:“盖棺定论时,能被看作‘平民建筑师’,我就心满意足了。”

(摘编自李伶伶《齐康传》)

(相关链接)

①齐康参与设计近200座建筑,其中纪念性建筑、学府建筑、文化建筑、人物建筑、风景建筑、办公建筑等多种类型。在这些建筑设计中,他运用中西方建筑的传统手法,融入丰富的哲学思想,重视空间的处理,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摘自《东南大学校友介绍》)

②中工程学院院士王建国读博士时,师从齐康。王建国说:“齐先生高瞻远瞩,将建筑学有限的设计领域扩展到城市和环境领域,扩大到社会和人文领域。”

(摘自“中华新闻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齐康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南京保护难民的事迹,对齐康设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较大影响。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誉为“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是齐康对南京30万死难同胞的特殊祭奠。
C.齐康设计的伯川图书馆,突破了图书馆最大限度地设计阅读空间的局限,填补了图书馆在实现人与人交流功能方面的空白。
D.作为全国风景建筑中第一个乡土建筑时代化的作品,武夷山庄是齐康“新的地方主义风格”的体现,表现出他一方水土的尊重。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齐康成功设计出全国第一座抗战史上系列的纪念馆,奠定了他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使他赢得了“纪念馆之父”的赞誉。
B.齐康对纪念性建筑情有独钟,这与他的设计理念有关,他想用建筑的形式留存和传承民族的历史,表达情感,期望美好未来。
C.齐康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他运用中西建筑的传统受,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设计的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
D.齐康是有情怀的建筑师,为了每一个回想的游子都能依据某个建筑找到以前的记忆,清楚孤独感,他倡导建设有情感的城市。
E.齐康高瞻远瞩,他将建筑学有限的设计领域扩展到城市和环境领域,努力通过自己的设计,建设和梳理城市社会环境。
【小题3】为什么说齐康是“平民建筑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⑤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小题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小题2】②段写作者回忆从前的一段经历,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③段作者为何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小题4】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