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①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②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③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⑤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⑥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
⑦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希望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对话中,希望在文明的对话中找到和谐,找到中国未来文明发展的坐标。世界应该感觉到了中国人对于文明对话的自信和迫切。
  ⑧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最终将使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路径,也将是殊途同归,长安罗马,大道相通。用平等铺路,无差别尊重。与人为善,尊重个性,交换立场,平等众生 ——那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那就是多赢共和的结局,也就是包容智慧的体现。
【小题1】下列对“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下西洋、接纳遣唐使、洋务运动以及百年来大规模的留学潮,都显示出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包容心态。
B.中国儒家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注重对其他各派思想的吸收融合,但这种多元开放并不意味着儒学就具有包容性。
C.包容是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它能为解决“文明的冲突”、消弭人类的隔阂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D.“和而不同”在强调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是一种富有中国智慧的古老理念。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具有必然性,是中国愿意融合世界、包容世界的反映。
B.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促成了中国文化的连贯发展,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的绵延不绝,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C.开放的中国之所 以渴望与世界对话,并拥有相当的自信心,是因为它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
D.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这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多元开放,并进而形成了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文化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使其兼收并蓄,绵延不绝 。
B.中国古人倡导“仁”的观念,亦是对“和”的肯定,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它对人类在2l世纪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C.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并没有删掉其中的齐诗,是因为他对儒学以外的文化传统采取了积极的继承和吸收的态度。
D.东西方文化最终的相互融合,有赖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也依靠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等包容的智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3 10:1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月碎沱江

夏磊

①一场暮春时节的雨,偏偏在我们将离开凤凰的时候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使得本来就浮在心里的一丝怅惘更加地挥之不去。

②雨是在清晨的时候下的,滴答滴答的雨声早已把我唤醒,我没有随即起来看雨中的小城,却努力地一点一点拼接昨夜的残梦,寻找凤凰留给我的和我在凤凰感受到的一些别样的东西。可是,我的梦里没有出现沈从文先生清瘦的身影,也没有浮现湘西如画的风景,以及翠翠姑娘俊朗的笑靥,却依稀闪烁着昨夜沱江里满江的河灯和轻波里散碎的月影。

③是的,也许我真的还没有走近湘西,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带了那点伤感的情绪,也许沈从文的笔端流淌出来的从来就只有爱,我不甘心就这么没有感觉地匆匆来去。那么,我是该带着预定的情怀去寻找那远去的爱,还是该带着爱去走进沈先生博大的情怀呢?

④初到凤凰的时候,作协主席就给我布置了写篇散文的作业,他说这里一定有能够打动你的地方。坦率地说,我的确有些感慨,有些领悟,有些追思,甚至还有些叹息,然而当所有这些感觉纷乱地交织在一起时,我好几次拿起了笔又无奈地搁下。该从何处落笔呢?我知道,没有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孕育不出沈从文这位一代文豪;而没有沈从文,湘西怕也只能长久地悄无声息地美丽着。还有,翠翠在哪里?我能寻访到她吗?我能把笔尖轻轻地落在她的渡口去探问远方的行人有没有回来吗?世界上有的地方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声名远播,可这个地方却因为一个并不曲折且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及一位故事中的纯朴的女孩而让无数人踏歌寻翠,唏嘘不已。

⑤夜幕里的沱江是安静的,却也在不息地流淌着。倒影在水中的半轮明月,正被水面的波纹分成许多碎块,闪烁着,荡漾着,缓缓地移动着。在另一条叫酉水的河里,月亮该也一样像一群金色的精灵吧,那水边叫茶峒的街市不知会不会还和昔日一样宁静。

⑥茶峒,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我试着向凤凰的人打听,他们告诉我,茶峒离这里不近,是个小镇,比凤凰小许多,也破旧许多。我没有接着问下去,没有问他们知不知道翠翠,我相信他们会肯定地回答我。但我想问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就像打听老家的一个故人。听说在茶峒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翠翠的雕像,是一副沉思的模样,后面还有那只大黄狗。我无法想象雕像的动作和表情,其实也不愿去设想。忽然似乎明白了,翠翠应该是没有固定形象的,她就应该像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样,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美丽留在不同人的想象里,时间越久远,就越朦胧。

⑦我可以承受沈先生的离去,我可以在凤凰的老街上,或在我的书桌前深切地缅怀他。但是,我不愿接受翠翠的不存在,我相信她曾经就生活在这一带,我知道因为她的存在,这里后来就有了许多叫翠翠的女子,凤凰就出现了许多叫翠翠的店铺客栈。在街边上,我随手翻开一本书,书中有两句诗一下撞进了我的眼帘。“渡口一条乌蓬船,仿佛梦境泪湿衫。”茶峒,你真的就在这沱江的上游?翠翠,你真的只能留在人们的梦境里吗?

⑧然而有些东西是仍然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并且可能永远不会变,那就是沈先生笔下的湘西纯朴的民风。在凤凰虹桥桥头的街市上,有一些年老的妇女在卖着银饰。她们并不太说话,她们更多的是默默摆弄自己的货物,她们爱这些东西,她们是想客人们也像她们自己一样爱上这些东西。他们并不悠闲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仔细把玩自己的东西,他们不会对外乡人显出特别的殷勤,也不会流露出冷漠。他们的言语不多似乎是告诉你,你就是一个寻常的过客。

⑨在沈先生笔下多次描写了湘西的月色。“月色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沈先生当然知道,这世界每天都在变,湘西也会跟着变,但他同时知道,不变的或许只有这永恒的故乡的明月。即使他看到今夜江中的碎月,他也一定会认为,这样的月亮正可以洒满一条江。

⑩难怪我在看《边城》时总有一丝莫名的伤感,原来这里面有沈先生那么深沉的情感,那么厚重的叹息,那么执著的呼唤。这种情绪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翠翠是那么美好,她的身上集中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美,然而翠翠又是悲剧的,她的相依为命的爷爷老去了,爱她的人为她“淹坏了”,而她爱的人却已远走他乡。“这个人也许永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⑩我无法回避内心的伤感,我知道很多人就因为这句话而来到凤凰,我懂得爱是一种至真的美。而一种没有结果的爱呢,或者说一种似有似无的从未表达过的爱呢,它也美吗?

⑩凤凰渐渐模糊在雨雾里,听涛山也变得亦真亦幻。我忽而又想起了昨夜的—…‘江河灯。河灯只碗口大,中间点着个小小的蜡烛,放灯的人在上游把河灯放下,河灯就随着沱江的轻波缓缓流去。据说每一个河灯都寄托着人的一个心愿或一个祝福,它会一直飘到你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出现在你要祝福的人的梦里。有一会儿,我恍惚得分不清哪些是河灯,哪些是星星,哪些是沱江里的碎月。

 (选自《散文》2005年11月号,有删改)

【小题1】仔细阅读第⑥段中的划线句,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题2】细读第⑦段画线的句子,简析作者在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第⑧段中,作者对“一些年老的妇女”进行了描写,请分析他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4】下列各项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到了一江河灯,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B.第⑤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中月亮的美。
C.《边城》里,那深沉的情感和叹息呼唤“我”来凤凰寻找翠翠。
D.作者在凤凰寻找翠翠,实际上是寻找一种心中美好纯洁的东西。
E.开头就写雨,烘托了作者读《边城》时总有的莫名伤感与惆怅。
F.第⑦段的问句,表现了作者对似有似无从未表达过的爱的怀疑。
【小题5】本文多次描写了“碎月”,请分析“碎月”在文中的寓意。
【小题6】第⑩段中作者说:“翠翠是那么美好,她的身上集中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美”。请你结合课文《边城》,谈谈为什么作者说翠翠身上“集中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自打17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最初仅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论文写完了,空前绝后,正等着老师打高分呢!”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一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吹牛真好,它的益处在于让爸妈一次次得到欢愉,我呢,也一次次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一次次身心舒畅。挂上电话,我会朝着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爸,我签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刚收到第一个月工资,我就打了家里的电话:“发钱太多,都愁死了,怎么花啊?”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我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9万块,房贷得还6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高兴自己的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10来万,你没听到妈说呀‘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一传,就成了一二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 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地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份快乐虽然惊险,倒也挺受用。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10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什么爸只许我借3万元?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我的闺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你是怕我们挂念着,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采,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许久,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会在接近一分钟的时候挂断,我就断定你缺钱啊。怕饿着你,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爸说:“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油水!”我嘟嘟囔囔替自己狡辩:“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挺好。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从17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B.吹牛的好处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爸妈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努力奋斗。
C.“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爸妈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多亏有爸爸妈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D.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小题2】小说结尾写到:“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有怎样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必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一位美国大叔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汉字,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汉语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斯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雇佣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的所有字源。2001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57岁时,他失业了。很快,他攒了20年的30万美元全部花光。他的汉字字源网越办越久,生活却越来越清贫。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10年。2011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原来,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介绍到了微博上,网站点击量激增,也开始收到一些捐款。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不再平静,不断有中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采访他,他也获得“汉字叔叔”的称号。

62岁时,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天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最常吃的是餐馆里最便宜的拌面。因为签证问题,他在天津险些待不下去。无奈,他发了条求助微博,网友们纷纷呼吁“留住‘汉字叔叔’”。最终,北京师范大学接收、聘用了他。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斯睿德说:“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安心研究汉字了,继续做我的网站。”

一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的一片痴心,令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2015年,“汉字叔叔”斯睿德和另外两位外国友人一起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组委会在颁奖辞中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熟悉同一种语言,白发苍苍却活力四射。他们都热爱中国。他们是虹桥、是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

(选自《“汉字叔叔”斯睿德》,有删改)

材料三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四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 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宋旦在美国举办汉字艺术展,他将创意水墨汉字融入到茶壶中以表现汉字的形体之美,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
B.斯睿德雇人将《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文字上传网站供网友查询,而张一清则是通过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孩子们交流汉字文化知识。
C.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参与人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同时也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D.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出现的图形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材料二介绍了美国人斯睿德建立汉字字源网的过程和遇到的困境,他被称为“汉字叔叔”和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说明他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
C.材料三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他平时也很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D.材料四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小题3】根据材料四,结合前三则材料说说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揭秘石家庄人“最幸福”幕后
程丽娜·谢鑫名
“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其中首设“幸福感指数”,排名一经推出,立刻在省会引起热议,“你幸福了吗” 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石家庄既不是经济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又不是自然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得这个第一,凭的是什么?” 针对幸福感排名第一,有市民欣慰,也有市民疑虑,更多的人想了解,这个第一是怎么来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主要负责人赵恒博士,深入解读幸福感出炉的台前幕后。
记者:这次城市竞争力报告怎么增加“幸福感指数” 这个指标?
赵恒:以前,城市竞争力排名基于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层次、发展成本、收入水平等指数。我们做了四年的回顾,2001、2005、2009、2010总体上来说,平均指数在上升当中。但出现一个情况,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呈现了“倒U” 现象。
记者:什么是“倒U” 现象呢?
赵恒: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开始的时候是正相关的,但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负相关了。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调查来看,一些发达城市幸福感的指数,并不是很高。
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程度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二者并非直线关系。我国城市居民总体上比较幸福,但一些发达城市的幸福感程度并不符合其发达程度,如香港、上海、台北等。这说明我国城市也开始呈现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背离现象。
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一指标的目的就是,希望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协调发展。
记者:大家很想知道,幸福感竞争力排名是怎么出炉的?
赵恒:这项调查从去年就已经着手,历时约半年,涉及经济、住房、交通等关系民生的诸多问题。调查主要以市民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实行5分制,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获得“幸福指数” ,选出最幸福城市。
这项调查没有专门为市民设定答案,有一定开放性,市民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并发表见解。因为这次是首次尝试对城市的幸福感进行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没有特别细化,而是让市民根据大方向进行回答。调查分很多指标,最终形成分数。
记者:您参与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石家庄有什么印象?
赵恒:为更科学地进行排序,我们选了全国294个城市列出2001、2005、2009、2010四个年份,进行回顾性的一般和重点调查。
一般调查294个城市都有,使用的是短卷调查,涉及的问题较少,有6个指标。重点调查则针对其中的33个重点城市进行长卷调查,其中也包括石家庄,最后按14项指标平均得分排序。两者综合得分发现,人们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信心(也就是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展是否看好)分值平均最高,人们对就业状况打分最低。同时显示,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最满意,收入状况和交通状况最不满意。我的印象中,四个年份的回顾性调查中,石家庄在2001年、2005年幸福感竞争力综合得分还不突出,但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升到了第一位,其中2010年的得分是89.36分,比平均值高出13.30分。
记者:石家庄排名第一,优势在于什么?
赵恒:首先从调查结果发现,内地城市环渤海最佳。环渤海区域表现不错,人们的幸福感打分均值为79.48,与其他内地区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西北地区均值最低,为74.23,39个样本的离散程度也较高。东北区域虽然只有34个样本城市,但离散程度却是所有区域中最大的,中部区域却有着较低的离散程度。
石家庄属于环渤海城市,其中一个优势就是离散程度较低。所谓离散程度,是统计学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知,环渤海城市的市民们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最小,说白了这里的人们相对朴实,较容易满足,还有发展空间。
不见得发达的城市幸福感就强。当然,经济实力是幸福的最基本,有些城市有一定经济基础,而且发展空间大,人们的幸福感就能充分突出。比如,一个城市起初大家都骑自行车,发展几年后都开上了私家车,由蹬自行车变成驾驶轿车,人们的感觉当然是美滋滋的。也就是说,和之前相比,这几年石家庄的建设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了。
记者:您觉得石家庄幸福感第一应当如何保持下去?
赵恒:幸福感是阶段性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上升,或下降。关键是,这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经济实力,只追求GDP,相应的设施和政策必须要跟上去,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民生。我们呼吁,中国的城市要从各种硬指标转向各项软指标的竞赛,因为我们最在乎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
(摘自《燕赵晚报》2011年5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访谈的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三段交代了采访的话题、原因、对象,是整个采访的提要。首句突出热点话题,容易引起读者兴趣;第三段交代采访对象的身份,体现权威性。
B.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而北京、香港等城市幸福感指数不太髙,这表明不发达城市幸福感较强,相反,发达城市幸福感未必强。
C.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一指标,目的是希望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从各种硬指标转向各项软指标的竞赛。
D.这次幸福感调查主要以石家庄市民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获得“幸福指数” ,因此可信度低。
E. 这几年石家庄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幸福感就增强了,可见只要坚持经济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注重保护、改善环境,居民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小题2】简要概括并说明“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 是怎么评出来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也有。比如非洲平原的狗头狒狒,它们的群体性和人类社会差不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有领袖,也有妻妾。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妻妾和争领袖所使用的方法,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②当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人类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是平庸的动物。那么,人类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人类认识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用口头语言记下来彼此进行交流,世世代代传承。因而有了古代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的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岀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就是最早的文化。

③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具有同样的一种性质,都是附着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人类不得不崇拜远比自身强大的事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傍晚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知道了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于是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现在某些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仪式。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

④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祖祖辈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深厚,形式异常多样,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进而为全人类所共享。

(取材于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狗头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具有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元素。
B.人类在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歌舞、音乐、戏曲。
C.某些原始部落崇拜太阳、鄂伦春族供奉熊神的仪式都是人类信仰文化的具体表现。
D.民俗文化经过一代代平民百姓的创造、维护和传承,最终融入了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小题2】阅读第②、③段,简要概括民俗文化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