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薰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一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一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C.古代,人们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D.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祠堂之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B.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C.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D.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B.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C.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D.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9:29: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水边的芦荻
彭家河
蒹葭慢慢老去的时候,芦荻花便白茫茫地铺开了。
八月一过,苍老的芦荻便从《诗经·蒹葭》的句子里走出来,孤独地站在日益清澈的江边,高举着洁白的幡,仿佛在给诗人招魂。
西周诗人深邃的目光越过雪般的芦荻花,望见了河那边的女子。想必那个所谓伊人穿着粉红的衣裳,在初秋的水边才那么光彩照人。然而,西周的那个诗人最终也没有能跨越念想中的河流,与伊人牵一牵手。千百年来,只有一首断肠名篇让一代代的读者遗憾和遐想。
年复一年,诗人早已经随苇下的流水流向岁月另一端,渐行渐远。然而,一年一度,芦荻却历经岁月的风雨,如期开放。
水边芦荻的旁边除了诗人,还有城市和乡村。自古以来,城市与乡村大都居住在水边,于是,他们便与芦荻成了邻居。
芦荻总是远远地居住在城市的郊区,栉风沐雨,是城市的贫民。在水一方的高楼上总是夜夜笙歌,觥筹交错,在来来去去的人流之间,芦荻在对岸的黑暗中却越加显得清贫以至穷愁潦倒。幸好芦荻不好交游,不落俗套,在远远的河之洲安然静守,怡然自得。
芦荻静默地在无人关切的地方独自开放,然后又弱不禁风地独自凋零,仿佛一出悲剧。然而,当城市在一次次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在楼上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的时候,芦荻仍一度又一度地谢了又开,开了又谢,从不落幕。
芦荻与城市年复一年的遥望或者是对峙,受伤的总是其中一方。当芦荻又盛开的时候,城市总有不少东西已经逝去,荣耀或者耻辱,生命或者理想,或许没有一点痕迹。在城市与芦荻的对抗中,永存的总是芦荻。
在城市中追逐的人流或许没有时间停下来回望一眼芦荻,在匆匆的脚步之中,流逝的却一直是人们自己。芦荻静静地守着自己的清贫,在繁华之外修身养性,在无影流逝的时间之外,超越尘世,仿佛一位旷世高人。
芦荻的开谢静得无人知晓,有人说那是寂寞的花。然而,又有谁的人生盛宴会永远不散呢?又有谁的荣华富贵经得住与芦荻的比拼呢?在芦荻再次开放的时候,更多的过客便会渐渐无影无踪,没有丝毫痕迹。如果芦荻能有记忆的话,它或许能回忆起人们曾经的荣耀。
芦荻看惯了尘世的变幻,芦荻也练就了沉默不语,或许他在等待一位能与之对话的智者。
可是,西周的诗人把目光越过了芦荻,看见了在河对面的美丽伊人;白居易把目光越过了芦荻,看到了浔阳江船对面那个弹着琵琶的歌妓;苏轼也把目光越过短短芦芽,看到了春江暖水里鲜美的河豚。从芦芽到芦荻,它漫长的一生,几乎无人问津,偶尔提及,也只是陪衬。有人觉得或许是芦荻的不幸,其实,这是人们的不幸
一拨又一拨人来过了,又消失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立起了,又倒塌了,芦荻仍静静地在水边世袭而居,看着滚滚红尘和如流岁月……
(选自2017年11月30日《成都晚报》第07版)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及断肠名篇《诗经·蒹葭》,并写西周那个诗人与河对面的伊人未能牵手的遗憾,是为了让读者产生遗憾和遐想。
B.作者将水边芦荻与西周诗人、白居易、苏轼相联系,突出表现了水边芦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优秀品质。
C.作者在文中着重写了水边芦荻的两个邻居城市和乡村,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水边芦荻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D.越过芦荻,西周诗人看见的是河对面的红尘伊人,白居易看到的是那个弹着琵琶的歌妓,苏轼看到的是鲜美的河豚,说明他们都是争名逐利的俗人。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3】简要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我们的文学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对于文学而言,它意味着文学创作者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中,面对新时代生活现实和精神需求,借助新时代创作资源和传播手段,创造具有新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

漫长的中国文学史群星璀璨,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各有各的耀眼,而在他们光芒的最深处、奠定他们恒久价值基础的,无一例外是他们担起了文学净化灵魂、充实心智、提升精神的重要职责。当代中国文学无论如何气象万千,对精神高度的坚守不能变,而且,要通过超越前人的艺术创造,把精神引领的价值发挥得更广更深远。

不可否认,当今文学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还存在问题,甚至有鼓吹“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倾向。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深嵌于时代背景之中,于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记忆,于润物细无声间传播着思想意蕴和价值追求。它当然需要表现个人生活和精神状态,当然可以抒发个人情绪和情怀,但是,绝不是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复杂人物关系的纯粹肉体、纯粹欲望、纯粹物质享乐的个人,更不是低俗、庸俗、媚俗的个人;它当然可以选择抒情、言志不同路径,唯美、深奥不同风格,通俗、高雅不同趣味,但它作为精神产品的精神性不能变,它在被阅读与接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发挥的价值观指引作用不能变。

当代文学要想真正写出新气象,必须要有发掘时代精神、传达时代精神、创造性弘扬时代精神的抱负,通过书写历史实践中的鲜活个人,彰显人物身上的道德力量、精神力量,来提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背后的精神密码。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收视火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长销不衰,充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饱含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的优秀作品的强烈喜爱和迫切需求。

“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在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的背后是光彩跃动的精神火花。要想表现它们,除了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宝贵艺术经验和理论资源,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文学艺术的普遍规律,更根本的是要有新时代的独特原创。文学创作的本质是创造,创造的意义不仅是艺术内容的创造,不仅是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的创造,更是思想精神的创造——文艺高峰同时也是精神高峰。

(摘编自郝雨《打造当代文学的宽度和高度》《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8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作家借助新时代创作资源和传播手段,创造了大批具有新时代气象的作品。
B.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充实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的精神。
C.当代文学鼓吹“去思想化”等错误倾向,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一片混乱。
D.只要有新时代独特的原创就能创造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列举文学创作中负面现象,有着鲜明的写作意图。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阐释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概念清晰,界限分明,明确地传达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D.文章引用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文学创作意义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精神的创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文学要坚守精神高度不变,把精神引领的价值发挥得更广更深远。
B.《红楼梦》和《平凡的世界》,都是饱含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的优秀作品。
C.当代文学创作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三俗”,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D.文学创作不应关注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的创造,应关注艺术内容的创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C.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隐心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D.隐身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D.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同类题4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年北美国际汽车展1月15-28日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举办。这是2018年首个国际顶级车展,吸引了全球众多业内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车展期间,位于主展厅、占地1200平方米的广汽传祺展台,观众络绎不绝。作为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品牌,广汽传祺携旗下全系明星车型参加本届车展,并在现场举办新闻发布会,同时发布两款全新车型。许多国外业内人士都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巨大进步由衷赞叹。

在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兴亚宣布,广汽传祺将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为此在产品、人才、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

冯兴亚表示:3年前广汽集团就开始了进军美国的计划,充分研究进军美国汽车市场面临的技术问题、标准问题,以及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7年,广汽集团在硅谷建立起北美研发中心,在美国硅谷、底特律和波士顿举办了3场海外人才招聘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消费者,2018年广汽传祺将面向全球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并正式进行英文品牌名称更新。

(选自《环球》杂志2018年第3期)

材料二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1-2月销量排名

(摘自2018年3月18日易车网)

材料三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终端市场格局发生分化,市场竞争由“共享做大蛋糕”为主进入“争食存量蛋糕”为主的阶段,优胜劣汰是这一新阶段最为明显的特征。同时,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体系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洗礼,产业链日益成熟,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零部件领域,都存在较多技术优异、经营较好、渠道稳定的优质资产,而受全球汽车产业低速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欧美汽车资产亦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视野,中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浪潮将更加频繁。

(摘自2018年1月4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为40%左右,利润不到5%。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新看来,党的十九大以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

 “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李建新认为,国家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相关政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身要加大投入,政府也应建立和完善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创新的政策,鼓励自主品牌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开发。

他建议国家给予相关配套资金支持,并通过合作创新开发,引导形成汽车行业合作研发的创新机制,促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包括智能网联、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

同时,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国家要加大自主品牌占公务用车比例,真正让自主品牌车型成为政府公务车采购的主要产品,并通过政府的带头引领作用,鼓励和倡导民众选购自主品牌汽车。

    (摘自2018年3月16日国资委网站)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8年北美汽车展上,广汽传祺携旗下全系明星车型精彩亮相并计划正式进军美国市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多年来厚积薄发的典型代表。
B.市场竞争由“共享做大蛋糕”为主进入到“争食存量蛋糕”为主的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将重新洗牌,欧美汽车资产的进驻是主要原因。
C.吉利、长安、长城三大自主品牌2018年1-2月销售形势喜人,处于中国白主品牌销售的第一档,在国产品牌中销量占比超过40%。
D.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提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如智能网联、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则材料都紧紧围绕白主品牌汽车的现状与应对措施这一中心进行报道,语言客观流畅,但内容重点不同,角度不一,有点有面。
B.材料四中李建新代表既是企业家,又是政策法规的提议者与表决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发言具有权威性,对我国民族汽车T业的现实应对与长远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C.材料二以表格方式,运用准确的数据报道了处在第四档次的车企2月销量全面严重下滑、销量占比低的事实,说明这些车企在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D.材料一以通讯稿的形式报道了广汽传祺的新发展,广汽传祺在正式宣布进驻北美市场后将在产品、人才、机构设置、技术、标准、名称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
【小题3】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竞争力?请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匠心独运秦玉峰
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制作者。
秦玉峰已经58岁,自从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有幸品尝阿胶,秦玉峰从此便爱上这种滋补品。日子久了,像其他人抽烟一样,“有瘾”。他笑言:“我是吃阿胶长大的,吃了42年啊。”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1974年10月,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秦玉峰最初只是一名临时工,什么活儿都干。
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然而,在工厂日子久了,他开始觉得阿胶“神奇”,并被它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绑在一起,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秦玉峰在进厂第二年成为学徒工。他的师父是一位叫刘绪香的老药师,刘药师是同兴堂阿胶炼制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崛起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东阿同兴堂胶庄,因卓越的炼胶技术闻名于京城,其产品成为贡胶。建国后,其传承者进入国营东阿阿胶厂。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跟随师父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从泡皮、切皮、化皮,到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套制胶技法逐一研习。他那时候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着师父把刚收购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里,直到驴皮泡软,再一一洗干净,然后刮剃驴毛,晾晒。驴皮晒干之后,他再跟着师父把驴皮切成小块储存。到了冬天,才开始上锅学习炼胶。
只有经师父考核合格之后,学徒们才能学习下一道工序。对大多数学徒来说,他们只有机会学习几道工序,师父并不会传授全套炼胶技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精通一道或数道工序。只有少数优秀学徒才可能学完全部技法,通常要学习三到五年。
少年时的秦玉峰因为感到找工作不容易,“干什么都很珍惜”。他勤奋、好学,冬天里在大铁锅前近乎玩命地干活。“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他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这样的艰苦学习持续了多年,他成为习得全套制胶技艺的少数者,也逐渐成长为阿胶制作这项国宝级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不再是个临时角色,一年年过去,他从学徒工成长为企业的执掌者。
2006年,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他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玉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再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国家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阿胶的传承者,秦玉峰的责任不仅是传承这项技艺、产业,还要把阿胶文化流传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是阿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
他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胶文化,搜集整理阿胶古验方3200余个、膏方200多首、医案1750余个、“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医名家论述进行研究,挖掘阿胶更多的药用价值。他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还组织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以巡展、推介会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阿胶文化。
“对文化梳理、挖掘,开发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收集了三千多个方子,恢复古方生产线,这是文化推广,也是文化营销。同时,我们用现代循证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古方子,做剂型创新,以让消费者服用更方便。”秦玉峰认为,中医药文化经过3000年的积累,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借助数秒的广告,人们很难读透,只有通过文化加体验,才能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美丽。此前,他与国家中药局、国家旅游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家“健康旅游”,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
(选自黄剑《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58岁的秦玉峰现任职于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他不仅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
B.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密不可分。
C.秦玉峰跟随师父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对制胶技法逐一研习,最终习得全套制胶技艺。
D.秦玉峰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小题2】下列对秦玉峰相关事例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所以他什么活儿都干。
B.秦玉峰的炼胶技艺高超,这既离不开老药师刘绪香的卓越的炼胶技术与传授指导,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C.秦玉峰少年时勤奋好学,近乎玩命地干活,以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D.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深知这点,他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师父的关注。
E. 阿胶行业大名鼎鼎的秦玉峰,以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文化加体验的方式,正在将阿胶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
【小题3】秦玉峰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他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