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马与龙的文化缘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经过不断的创造、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中,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具有龙性,龙和马可以相互变化。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全唐文·上龙马奏》:“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一农夫将自己发现的一件“宝物”送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后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确认该“宝物”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生成的见证物,这件玉龙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那么,此玉龙造型以何物为取材对象呢?有专家根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特征,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理由是:该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该龙头上没有猪那样的大耳朵;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占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于马鬃而不是猪鬃。
我国先民饲养马是较晚的事,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塔里他里哈遗址内发现畜圈,圈内有马的粪便,断代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即距今约4400年。这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证据。看来,说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赛沁塔拉玉龙的取材对象是马,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
马与龙的文化缘,还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古代常用“龙驹”、“龙骧”称骏马。成语中有“车水马龙”、“龙神马壮”、“龙马精神”等。“龙马精神”这个成语,无论其表层意思还是其深层,都带着文化意味。对这一成语,一般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喻指人体质强,魂魄健。我觉得,“龙马”应解释为“龙”和“马”。按我的考察,龙的精神是融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之概称)、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尤其是骏马、千里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的精神与马的精神的结合,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小题1】关于“马与龙的文化缘”,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龙的形象得之于诸多动物,其中就有马的身影。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头,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龙头的造型参照了马头。
B.龙在其不断创造、演进和升华的过程中,既融入了马的头颅高扬、身姿飘逸的形象,也融入了马的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
C.马与龙的文化缘虽然悠久深厚,但若认为这种文化缘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代就已开始,则属无稽之谈,因为这样的见解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
D.古代常用“龙驹”、“龙骧”称骏马,成语中有“车水马龙”、“龙神马壮”、“龙马精神”等,这些现象说明马与龙的文化缘已凝聚在中国语言文字中。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录异记·王宗郎》关于龙的描述“有群龙出水上……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有人认为龙与马形态相似。
B.柳宗元《龙马图赞》一文对马的生动描述,证明了马都具有龙性,龙和马都可以相互变化,而这正是我国古代人对马和龙的认知。
C.红山文化赛沁塔拉玉龙的造形特征是: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方头,耳不大,后颈与脊梁似有飞掠鬃毛。
D.在青海的塔里他里哈遗址内发现的古代马粪遗迹,距今约4400年,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证据。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形象还是品格,龙都具有马的特征,但又不惟马的特征。或许正是这种兼容并蓄,才使得它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B.赛沁塔拉玉龙的重要性之所以非同小可,并不是因为它的造型,而是因为它存在于红山文化时代,可作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见证物。
C.红山文化遗址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正是由于当时的先民对马或野马的骨骼的特点很不了解,他们也就不太可能在造型艺术创作中取材于马。
D.与一般辞典的解释相比,把“龙马精神”理解为龙的精神与马的精神的结合,理解为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显得更全面,内涵更丰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5 05:3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 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汉字的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汉字具有象形与表 意的特点,在表达人文精神以及人与万物关系方面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即使时过境迁,后来者在阅读古籍时同样可以由文辞而把握其道理与智慧,将世代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孔子对文字很重视,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思想要传播久远,需要有文采的语言文字记载。古人所强调的“三不朽”,其中之一就是“立 言”,足见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有“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的传统,显示了文化典籍和语言文字在传承思想、培育人才与改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作用。
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形成了符合人们审美需要和表达人们审美感受的书法 艺术。书法以艺术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修养、爱好与情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般于毫端”。因此,不同时期的书法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观、历史观与人生观,它们既受到历代 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又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如易学的阴阳相推思想、儒家的中庸学说、道家的相反相成观念、禅宗的顿悟静修主张等。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古今传承,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和交流。中华民族对外域文化的研究,不仅重视语言文字的翻译,而且侧重思想内容的介绍与阐释,注意从整体性上加以理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是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在唐代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公元13世纪初,印度佛教式微以后,其中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这是中国佛教学者全面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结果,对东方文明和世界文 明作出了贡献。
(: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作者张岂之,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原校长)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B.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是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重要保证。
C.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的形成,受到历代思想文化和传统哲学丰富内涵的影响。
D.汉字象形与表意的特点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证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
B.第二段中举孔子和“三不朽”的例子都是为了强调汉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C.第四段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上的重要性。
D.文章主要是从汉字书写的相对稳定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来论证汉字文化系统的特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整体来看如果没有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那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就无从谈起。
B.汉字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针对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而言,风格多样主要针对书写形式而言。
C.书法艺术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可见中国书法与中国哲学也有着密切关系。
D.印度佛教的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汉字文化系统在中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这里勾勒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色已晚,一只野猪出现在一片玉米地里。
B.文章刻画孩子这一形象时,“眼睛睁的圆圆的”,到“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等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气氛的紧张,也表现了孩子虽然勇敢但仍不免紧张的心理。
C.“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母亲拦住父亲,是因为害怕父亲打不中野猪而误伤孩子。
D.文章叙述简洁,节奏明快,构思巧妙。文中关于父母的笔墨不多,绝大部分是在描写孩子,其实也是在写父母,体现了人物侧写的艺术。
【小题2】划波浪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为何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位在中国居住多年的外国友人乘坐中国高铁的体验:

或许从票价看,你觉得坐高铁还不如坐飞机。但是飞机需要提前一小时候机,而高铁你只要提前十分钟到达就行,这样看起来是不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当你坐在高铁的座位上,你会发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伸展你的腿,即使起身要穿过身边的乘客也完全不会打扰到他们,简直以为自己变瘦了!列车飞驰,窗外中国的乡村风光一闪而过,仿佛有时空交错的感觉。在宽敞的通道上走来走去,仿佛血液循环都更好了。如果想在停靠时间较长的车站下车活动一下,你会发现和你同行的乘客其实有很多,周围人头攒动使你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将北美远远甩在身后

(摘编自“北京时间”)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各国高铁保有量情况

2017年全球各国高铁运营时速最快五大高铁情况

(数据于《2018年—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和谐号”与“复兴号”的区别:首先,它们发展的历程不同。“和谐号”是我国原铁道部于2004年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列车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生产出来的列车,于2007年被正式命名为“和谐号”,列车的英文代号为CRH。“复兴号”的研发时间比较晚,于2012年开始研发,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带头完全自主研发的列车,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于2017年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列车的英文代号为CR。其次,它们的能耗也不相同。在35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下,“复兴号”的能耗较低,总能耗可以下降10%。最后,“复兴号”寿命要比“和谐号”长。在相同的环境下,“复兴号”可以使用30年,而“和谐号”只能使用20年。“复兴号”的车身造型更符合运行的环境,可以减少运行时的阻力。此外,“复兴号”容量也比“和谐号”大,在设计时不仅增加了列车的高度,连座位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加宽敞了。在安全性上,“复兴号”的智能化感应系统更先进,当列车出现异常时,系统会指挥列车减速或者停车。“复兴号”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即使生产厂家不同,也能使用同一系统进行控制,互联互通的性能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首创。

(摘编自“百家号”)

材料四:

“复兴号”代表了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铁的兴起让铁路迎来了新的时代,而“复兴号”的运营则是另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复兴号”代表了我国交通强国的目标正在实现。交通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对于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三的中国来说,高铁动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与频次,经济圈范围由一城一市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高铁速度也让人们的经济概念不断刷新。“复兴号”让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更有底气。全自主研发而又世界领先的“复兴号”就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我们备受鼓舞,外媒的关注也证明“高铁文化”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摘编自“众说”)

【小题1】下列关于“和谐号”和“复兴号”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号”是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列车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的,而“复兴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且技术水平更高,体现了我国研发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B.“复兴号”的能耗要比“和谐号”低,总能耗可以下降10%,且“复兴号”的设计寿命要比“和谐号”长,在相同环境下,“复兴号”可以使用30年,而“和谐号”只能使用20年。
C.“复兴号”的车身造型更符合运行的环境,可以减少运行时的阻力,而且即使生产厂家不同,也可以使用同一系统进行控制,这些都是国际首创。
D.“复兴号”在设计时增加了列车的高度和座位之间的宽度,使乘车体验更好,且它的智能化感应系统更先进,当列车出现异常时,系统会指挥列车减速,安全性更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二可知,国外高铁的运营时速最快是320km/h,而我国“复兴号”能达到350km/h,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铁。
B.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认为乘坐中国高铁可以节省准备时间,而且车内活动空间大,列车行驶速度快,这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
C.材料二的图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高铁保有量为2700列,比法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高铁保有量总和还要多。
D.高铁的出现,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与频次,使得经济圈范围由一城一市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高铁速度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理念。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复兴号”的特点及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第一篇题为《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观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例如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末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联系着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作出了何为天、何为人的对比。他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是同等地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的《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放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人”尽力而为的事。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庄子》的《至乐》篇有个故事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尊荣的方式款待海鸟,的确是好心好意。可是结果与他所期望的恰恰相反。政府和社会把法典强加于个人以同其事,也发生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原因就在此。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在宥,就是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如果不是“在宥”天下,而是以法律、制度“治天下”,那就像是络马首,穿牛鼻。也像是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老子强调他的总原理“反者道之动”。他的论证是,越是统治,越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结果。庄子强调天与人的区别。他的论证是,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仅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小题1】根据文章观点,下列事物没有获得相对幸福的一项是(   )
A.翱翔于蓝天的雄鹰。
B.随项王驰骋沙场的乌骓马。
C.牛背上吹起短笛的牧童。
D.刚刚为婴儿洗过澡的母亲。
【小题2】下面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可以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就可以使我们得到相对幸福。
B.由于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所以获得绝对幸福比获得相对幸福要困难。
C.顺乎天即顺乎自然,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即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D.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但结果却与期望恰恰相反。
【小题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理解推断正确的是(    )
A.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因而它比当时任何一种哲学都要高明。
B.庄子追求的是相对幸福,老子追求的是绝对幸福。
C.老子和庄子都主张不治之治,是因为以人灭天,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D.老子和庄子都认为我们的自然能力就是“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档网综《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的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怀疑。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
(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
材料二
2015年综艺节目在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图

材料三
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喜欢的良方。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观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
材料四
“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新,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观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或被讨伐。
B.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表达形式,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C.从2015年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
D.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
B.从材料三的节目编排看,尽管四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
C.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的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这需要从观众角度思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D.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已正式走上了“寓教于乐”创新道路。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