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和古代诗歌鉴赏》)
【小题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B.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既平淡、又豪放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B.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1 08: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九爷

杨桦

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林密。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九爷是个孤寡老头。但九爷似乎并不孤独。晚上,低矮的泥房里,孤灯残烛。一碗红薯饭,几条煎鱼仔,舀一碗自酿的酒,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着。一条瘦瘦的小黄狗蹲在一旁,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伸出舌头,流着口水。

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

村前良田千亩,却无九爷一亩三分,他靠酿酒卖酒为生。肚子都填不饱的穷人,没有谁舍得用稻米来酿酒。九爷就租两亩山地,种上红薯木薯,收成除交租和糊口外,就拿来酿酒。量虽然不多,但九爷有办法,走山中有的是各色野果。夏天的杨梅,秋天的酸枣子、野柿子,冬天的野栗子都是酿酒的材料。他时常背着竹篓,带着小黄狗,钻到大山里采野果。回来后,九爷把野果捣碎、蒸熟,放凉后撒上秘制的酒饼,倒入清冽的山泉发酵几日后,就能酿出醇香的酒。

甲午年秋,日本鬼子进犯融城,在城里烧杀抢掠。村人担心鬼子侵扰,纷纷拉牛赶猪,拖儿带女,跑到山上躲了起来。

但九爷不走。晚上,两个侄儿上门劝说,他正喝得兴起,瞪着发红的眼睛说:“怕他个卵,来了请他们喝酒!”

两侄儿知道,他是舍不得满屋的酒,只好摇着头走了。

九月初九的早上,九爷从门前的枫树下拉了一把深绿色叶子,用石碓捣碎,再用块粗布包起,加少许水挤出半碗浓绿的叶汁,放在了灶台上。

中午,九爷装锅酿酒。厨房里水气弥漫,酒香四溢。从酒井槽流出的热酒,滴滴答答地注入酒坛。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唔哩哇啦”的说话声,小黄狗警觉地抬起头,“嗖”地一声冲出门去,汪汪地狂吠着。

蹲在灶前的九爷像没事般,平静地站起身,伸手在木制酒井上的天锅里搅了搅水,喃喃地说:“又该换水了啰。”便拿走葫芦瓜瓢,把热水舀起,哗哗地泼到灶台后通往屋外的水沟里。

忽然,传来“砰”的一声枪响,小黄狗惨叫两声便无声息。像触电般,九爷身子一抖,水瓢“啪”地一声掉到地上。愣了片刻,九爷的目光落在那碗叶汁上,便伸手端了过来,倒入了那坛酒里。刚用碗搅了两下,本门就被“哐啷”一声撞开了,三把晃眼的刺刀一下就伸到了九爷面前。

“哟西!”看见酒,三个鬼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九爷不理他们,不慌不忙地拾起水瓢,从水缸里舀起冷水,哗哗地倒进天锅里。水添满后,九爷又舀起一碗酒,坐到地上,从灶中执出几个煨熟的红薯,抓了个捧在手中,用嘴吹吹,剥去焦皮,咬了一口,再“噬”地喝了口酒,眯缝着眼,一脸陶醉之色。

三个鬼子站立在那里,眼露贪婪之色,凸起的喉结像抽了筋般抖动着。忽然,一个鬼子冲上去,抢过九爷手中的碗,张开臭烘烘的嘴,“咕咚咕咚”,把半碗酒倒进肚里,竖起拇指冲看九爷乱叫。另两鬼子瞧见,也一人抓起个碗,抢着从酒坛里舀起了酒。

九爷倚坐在灶台边,冷冷地看着。

黄昏时分,三个鬼子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表情扭曲,肚子胀得像蛤蟆。这时,九爷艰难地站起身,跌跌撞撞地走出房门,弯腰吃力地抱起早已僵硬的小黄狗,然后靠着枫树坐下,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他怀中的小黄狗,此时就像个熟睡的孩子。

秋风乍起,金黄的枫叶像起舞的蝴蝶,悠悠落在九爷身上。不远处,长着几簇叶子深绿的藤蔓植物,叫断肠草,剧毒。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0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九爷生活的小山村静谧的环境特点,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与日寇进犯使这里变得鸡犬不宁形成对比。
B.小说开头及中间都交代了枫树之下生长的断肠草,使情节的发展处处有伏笔,从而使情节跌宕起伏,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
C.小说故事简单明了,在叙述故事时不蔓不枝,即使只有不多的笔墨来写日本鬼子,也通过动作细节和神态描写,显露出凶神恶煞的画面。
D.小说选取抗战时期偏僻山村中的普通村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题2】小说中的九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这一句话如何理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5G?让我们重温一下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的原文:工信部经履行法定程序,于2019年6月6日向4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4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其中,“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即5G,“G”是“ Generation(代)”之意。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技求的三大业务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エ业互联网、医疗等应用;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应用代表是无人驾驶等。

(摘编自贺诗《5G五问:它到底有多牛?商业市场有多大?》)

材料二:

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

4G参考值

5G目标值

提升倍数

用户体验速率

10Mbps

0.1~1Gbps

10~100倍

峰值速率

1Gbps

20Gbps

20倍

流量密度

0.1Tbps/km²

10Tbps/km²

100倍

连接数密度

105/km²

106/km²

10倍

空口时延

10ms

1ms

10倍

移动性

350km/h

500km/h

1.43倍

能效

1倍

100倍提升

100倍

频谱效率

1倍

3~5倍提升

3~5倍

 

(注)与4G、3G、2G不同的是,5G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演进,以及对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集成后形成的解决方案的总称。

(摘编自凤凰网《2019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

材料三:

从5G人才需求在各大行业的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排名最高,占比分别为41.57%、36.96%、14.56%。5G的应用落地依托网络的部署,由于5G整合了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领城,因而互联网行业对于5G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

5G是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升级,目前引领最新5G技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领域,如华为、中兴及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在今年2月举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表示,5G的通信交互将承载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通过控制实现工业自动化、远程手术、远程施工、远程驾驶,控制为通信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新的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正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智能制造代表其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5G可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例如,5G所拥有的高速率、高稳定性和低时延特性将大大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能;为制造业赋能,促进其产业升级和数字转型。所以,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也有不小的需求。

在5G领城的十大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占比排名中,软件工程师位居第一,占比为12.46%,遥遥领先于其他职能。由于5G应用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社会需求旺盛,需要技术、研发力量的大力支持,因而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最大。5G技术日臻成熟对于运营商服务垂直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传统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的运营商正面临巨大挑战,他们也需要软件工程师的加入,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在这十个职能中,大多都具有互联网行业属性和电子通信行业的属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5G人才需求在互联网行业和电子通信行业分布较高的现象。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5G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私企人才需求最多,达52.67%;其次是国内上市企业,为21.87%;外企为13.59%;国企只占到了3.66%,私企作战灵活,对于市场动向嗅觉灵敏,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对于5G的人才需求较大。国内ICT的龙头企业华为就是私企,无论是其技术实力还是创新实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业内都有较好的口碑。国内上市企业的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二,上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来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用新型人才来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编自猎聘网《2019年中国5G人才需求大数据报告》)

【小题1】依据材料,下列不属于5G技术三大业务场景具体应用的一项是
A.某工厂使用5G技术管理员工与日常生产。
B.运营商在多种场合向人们展示5G手机。
C.医生运用5G技术在北京为远在海南的患者实施手术。
D.2019年央视春晚通过5G网络实时高清直播。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速度快、流量密度大、时延长、能效高,支持海量大连接,增强移动带宽等诸多优势。
B.互联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需求的行业占比大小不一,前者远大于后者,二者人才需求大的原因也不相同。
C.运营商以往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但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给他们带来压力,迫使他们需要软件工程人才的加入。
D.私企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需要较多的5G人才;上市企业要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需要5G人才来助力。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5G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钥匙
柏菁
①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过去的烙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回不了头了,他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视他的人。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②他是个盗窃犯,刑满释放后无处安身,几经周折,才被居委会安置到这个小区当保安,可小区居民大多知道他的过去,许多人投来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甚至下意识地躲着他,像躲瘟疫一样。他忍气吞声,一忍再忍,好长时间过去了,大家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他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他想到了报复的快感。
③他曾经是个手段很高明的窃贼,无论多么复杂的钥匙只要让他瞅上一眼,就能原样配制出来,他有时很自豪,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做贼的材料。他想要大捞一把,然后远离这个让他痛心的地方。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反而轻松了许多,可是机会难得,人们的钥匙都是随身携带或装在手包里,让他瞧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很着急。
④今天的天气很糟,就像他的心情,乌云阴沉沉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他想吼叫、想爆发,他要撞破这个沉闷的世界。忽然,眼前一亮,仿佛冥冥黑夜透进了一束亮光,他的心也随之一亮。她来了,像一团洁白的云彩飘了过来,他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许多。近日来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天能看见她,这成了他每天奢侈的享受。他听说她是小学教师,大家都称她白老师,刚刚搬来不久,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儿子,高挑匀称的身材,五官端庄清秀,经常穿白色的连衣裙,走过大门目不斜视,高傲矜持得像个公主,在他心目中她简直就是天使,尽管她同其他人一样也从没正眼瞧过他一眼,但他依然每天盼望着能看见她。
⑤“您好,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她走到他面前问,声音甜甜的,像夏天的风轻轻吹过。他反而吓了一跳,愣了愣神,问:“你……你是在叫我吗?”
⑥“对,我想请您帮个忙。”她走近一步说,“是这样,我们学校下午有活动,我不能按时回家,可我儿子早上忘带钥匙了,他回家进不了门,您看这天色又不好,我想把钥匙寄放在您这儿,让他回来到您这儿拿好吗?”
⑦“这……这当然行,只要您放心。”他很出乎意料,有点儿受宠若惊。
⑧“看您说的,这有什么不放心的。”她说,“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那就麻烦您了”。她一脸的真诚,把钥匙递了过去,冲着他莞尔一笑,道声谢谢,仍像一朵洁白的云彩飘走了,只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⑨他局促地接过钥匙,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儿心慌。他过去做过多少“活儿”,都镇定自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慌过,他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着手中的钥匙,仿佛还带着她淡淡的体温,一股暖流从手中荡漾开来,直暖到心底,他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多少天来的压抑一扫而光,心里轻松了许多。一阵清风吹过,乌云散去,太阳从云缝里直射下来,照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这是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又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他昂起头长吁一口气,天,竟是那么蓝,有几朵洁白的云彩悠悠飘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9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自如地运用第三人称来叙写“他”的故事,特别是叙写“他”激烈的内心活动,吸引着读者一探究竟,叙事视角特别。
B.小说写“他”重心理活动无外貌描写,写“她”重外貌描写无心理活动,但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她”的美深刻影响“他”的心理。
C.小说情节在客观叙述“他”的故事,直接展示“他”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加进了寄放钥匙的场景对话描写,避免了单调呆板,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画面感。
D.“她”在“他”的转变中至关重要。“她”的有意——目不斜视、高傲矜持,让“他”变坏;“她”的无意——寄放钥匙、微笑道谢,让“他”变好。这样安排故事戏剧性更强。
【小题2】小说有几处与天气有关的景物描写,结合情节内容谈谈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亮闪闪的钥匙打开了他的心锁,也打开了我们的心扉,结合文本谈谈小说在人的改造上给我们哪些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

王了一

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这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是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胜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已,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已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⑴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煞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雅一等。“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并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辨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滞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⑵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金櫃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的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摩刻。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

【小题1】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1)阿Q的念头:
(2)佛头着粪:
【小题2】从第三段看,作者为什么不赞成“题诗”?
【小题3】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层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鞋匠李老歪

袁省梅

(1)李老歪正在家做饭时,响亮的歌声从门缝里冲了进来,那声音就像是炮弹,一下一下在他的心头轰炸。

(2)李老歪心烦了。他嗵地扔下手里的菜刀,咣地摔开门,还没出门,就指着院子的三轮车骂开了。

(3)李老歪骂的是收破烂的张笑。张笑的三轮车上装了个音响,从早上出门,就火辣辣地唱着,直到晚上回来,音响还要唱一会儿。以前呢,李老歪也喜欢听张笑音响里放的歌,有时在街上正好看见了张笑,就喊他在钉鞋摊子边歇歇。张笑呢,有时急,说是有活儿等着呢,很多时候呢,也不急,看李老歪喊他,就把三轮车停到路边,车上的音响呢,也不停。李老歪说换个。张笑知道李老歪喜欢蒲剧眉户剧,就给他调出蒲剧眉户剧。李老歪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手里的活儿也不做了,顾客在一边催他,他也不急,说等等,就听一下。顾客说不能边修边听?他说不能。他说干啥操啥心。顾客笑他穷讲究,只好耐着性子等他的“一下”结束。一条街上就李老歪一个修鞋摊,常年四季地打交道,早都熟稔了,哪里好意思催促呢,也不过一双旧鞋子,市场上人很多,吵吵嚷嚷的,李老歪却听得也认真,也用心,欢天喜地。

(4)张笑也没有闲下来,给李老歪摊上的顾客发名片,介绍他的业务,说是家里有不要的占地方的淘汰了的,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不想打电话了,就给李老歪说一声。张笑说,我和李老歪住邻居,我们是好邻居。说着,就扭头问李老歪,我们是好邻居吧?

(5)张笑和李老歪是老乡,在老家就是邻居,到了城里,又租住在一个院子,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呢,冬天夜长,夏夜燠热,他们就会聚到一起,抽烟,扯闲话,听蒲剧。张笑有时会买一瓶酒,跟李老歪一起喝。李老歪就知道他又收了个大件。什么大件呢?张笑没告诉过他,但李老歪知道肯定是有挣头。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了一层,想张笑收个破烂把老家的房子都盖了起来,他老家还是两间破房子,他就想扔了鞋摊,也去收破烂去,可想想修鞋补鞋总还是个手艺活,收破烂算啥?

(6)李老歪骂张笑,张笑却不恼,他笑呵呵地问李老歪,尾巴叫谁踩着了?

(7)李老歪不理张笑的玩笑,他说,把你的狗屁喇叭关了

(8)你不是爱听蒲剧吗?

(9)然而李老歪一点听的心思也没有,他觉得张笑是故意在他面前炫耀。早上出门时,张笑给李老歪说他老婆过两天来。你明明知道我老婆跟人跑了,还给我说你老婆来不来的话,你老婆来就来嘛,有啥了不起的?李老歪越想越生气,他气恨恨地骂道,我爱听不爱听关你屁事!

(10)张笑看李老歪真的生气了,他的火气也倏地蹿到了头顶。他说,你把人家的鞋修坏了人家叫你赔是你技术不行,关我啥事呢?你给我尥蹶子。

(11)下午李老歪确实修坏了顾客一只鞋。李老歪听不得别人说他的手艺不行,那年老婆就是这样说他。老婆说。你就有个抱臭鞋的本事还修不好,还能干了啥?他打了老婆,老婆就跑得没了影。顾客骂我,老婆骂我,你这个好邻居也骂我?你不就是老婆要来吗?当是七仙女还是王母娘娘来啊你显摆!一霎时,李老歪的脖子鼓胀,脸色紫黑,头顶的那几根头发呢,也气恼恼地发抖。

(12)张笑看见李老歪抓起了锤子。钉鞋的锤子,敲打钢钉铁掌的锤子,一锤子呼地下去,头上飕地一凉,嗡地一下,脑袋肯定会炸了,血忽突一下冒了出来,顺着额头,脸,脖子……他不敢说笑了,倏地跳进屋子,把门在里面关得死死的。

(13)李老歪追到门边,逼问张笑,你说哪个技术不行?

(14)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修的鞋不好?

(15)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的技术不行?

(16)李老歪的铁锤子砸在张笑的门上,咣咣响,也伤感,也孤独

(17)深夜,李老歪醒来,辗转难眠,到院子摘下三轮车上的音响,放到自己屋里音量极小地放着剧。他呢,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了一层。
(2)李老歪的铁锤子砸在张笑的门上,咣咣响,也伤感,也孤独
【小题2】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李老歪正在家做饭时,响亮的歌声从门缝里冲了进来,那声音就像是炮弹,一下下在他的心头轰炸。
【小题3】你认为作者刻画“鞋匠李老歪”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小题4】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这篇小说除了常见的顺叙外,还多处使用了插叙,请找出其中的二处,并说说这样行文的好处。
【小题5】小说以李老歪“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结尾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