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衣、食、住、行四项中,衣被列为首位,起着护体、御寒、遮羞、标识和美化人们生活的作用。服饰可说是人类生活的橱窗。。
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在许多地区和民族之间,饮食习惯、房屋样式、交通条件很可能区别不大,但服装上的差异却是一目了然的,这种区别的形成就在于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不同。
服饰的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如中国传统服饰的色泽,就明显地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史记•历书》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秦灭六国,被认为是获水德。根据五行学说,水在季节上属冬,颜色是黑色,因而秦的服饰和旌旗都尚黑。到汉朝时,统治者认为汉承秦后,当为土德。五行学说认为土胜水,土是黄色,于是汉服色尚黄。服饰用色与五方正色的信仰相结合,逐渐形成我中传统服饰的底色,代代传袭。青、红、黑、白、黄这五色被视为正色,并以黄为贵,后定为天子朝服的色泽。正色以外,又有介于五色之间的间色,多为平民穿用。
儒家思想对服饰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它强调封建的伦理纲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宋代各朝皇帝多次申饬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对妇女服饰的要求尤为严格,一改唐代妇女服饰胸露背的风尚。总体上说,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宋人的服饰是比较拘谨和质朴的。
封建礼制对服饰的影响则更为具体。中国历代王朝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的约束,服饰的等级之别十分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贵贱之别,望而知之”。受礼制严格约束的社会风尚,渗透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按礼法规定,庶民即使腰缠万贯,也不得恃富越分穿不该穿的服饰。礼制就是这样层层维护特权,防范特权外溢。政治权力凌驾在财产所有权之上,从消费领域直接干预各阶层的服饰穿着,由权力的分配决定服饰的分配,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服饰流变史,整体上千变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具特色,但在形制、纹样、色泽等基本方面,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形制上,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作为两种基本式样交相使用,兼容并蓄。其中上衣下裳式的服装,妇女穿着较多,使用时期也较长;男子在隋唐以后,一般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在装饰纹样上,采用最多的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及几何形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和写实等几个阶段。服饰的色彩则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通常是以五种正色为主,间色为辅,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装之林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今天我国服饰在经过近代西化的冲击击后,又再次登上了世界服饰的舞台,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选自200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作者姚伟钩,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面有关服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能够起到护体、御寒、遮羞、美化生活等作用,对于人类生活极其重要,可以把它作为了解一个民族生活的橱窗。
B.服饰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心理、习惯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
C.不同地区、民族的服饰有着一目了然的差异,差异的程度超过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这种差异由是文化不同造成的。
D.服饰的演变与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潮息息相关,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文化思潮、儒家思想、封建礼制等几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中国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B.文中引述《史记•历书》中的话,主要是为了阐明秦朝统一之初服饰和旌旗全都崇尚黑色的原因
C.文章倒数第二段,从服饰的形制、纹样、色泽三个方面交待了在文化影响下中国服饰流变的历史。
D.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就整篇而言,基本上呈现的是总分总的关系。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王朝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的约束,通过服饰的等级之别来强化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以实现“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目的。
B.秦代服饰尚黑,汉代尚黄,这是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的结果。根据该学说,秦属水德,水对应的是黑色;汉属土德,土对应的是黄色。
C.程朱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它对服饰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儒家思想,使宋人的服饰总体一比较拘谨和质朴。
D.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有两种基本式样,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而服饰的装饰纹样则以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5 03:0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分析乡村社会文化时,提出了大传统和小传统这两个概念,作为分析框架,以此来说明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层次的传统。他认为,大传统是指上层人士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是指在乡村中农民所代表的文化。“大传统是在学堂或庙堂之内培育出来的,而小传统则是自发地萌芽出来的。”

近代之前,以儒家道德文化为核心的大传统伦理与乡村社会的小传统伦理一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对抗中的一次次失败,国人对自身道德文化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低,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也从自信逐渐转变为自卑。然而,乡村的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的韧性,即便遭受“革命式”的大规模摧毁,它的生命力依然强盛。

作为小传统的中国乡村道德文化,为什么能够起死回生,在今天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这是因为自然生发于民间的小传统伦理已然成为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渗透于乡村社会的日常习俗和仪式之中。而以习俗和仪式文化为代表的小传统伦理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缘于小传统伦理“活”在民间、“活”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即便在当今社会受到市场经济机制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活着”的小传统伦理依然还在发挥着应有的行为规范作用。某些习俗和习惯一旦确立起来,就会成为稳定的、不易改变的乡村社会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的乡村社会有着不同的、多样的小传统伦理,这也使得大传统伦理与小传统伦理的融合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和路径,而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实施方案,这就为各地方乡村社会充分挖掘自身小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性,与当代社会的大传统伦理进行有效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强调对乡村小传统伦理的尊重和认同,并不是刻意突出它的特殊性,更不是否定普遍性道德知识这样的大传统伦理,而是要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大传统伦理中那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实现,不可能脱离地方性的道德文化小传统,它们的实现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必然带有各自民族或乡村文化的特色。以习俗、仪式等乡村道德文化为代表的小传统伦理,并不排斥自由、平等和公正等普遍性道德知识和和价值观,因为传统虽然“是现存的过去,但它又与任何新事物一样,是现在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社会的大传统伦理和小传统伦理不可能固定不变和抱残守缺,而是不断生成、创新和发展的。

(选自《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认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存在着大传统和小传统两种不同层次的传统,大传统是刻意培育的,小传统是自然萌发的。
B.大传统是上层人士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是乡村中农民所代表的文化。大传统文化的层次高于小传统文化层次。
C.因为国人对自身道德文化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低,所以以儒家道德文化为核心的大传统伦理与乡村社会的小传统伦理无法再有机融合。
D.生发于民间的小传统伦理已然成为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渗透于乡村社会的日常习俗和仪式之中,所以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大传统”与“小传统”进行对比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近代之前写到鸦片战争以后论述了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小传统能够起死回生,在今天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原因。
D.文章第四段紧承第三段,说明了小传统伦理与大传统伦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传统伦理包含习俗和仪式文化等,“活”在民间、“活”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当今社会依然发挥着应有的行为规范作用。
B.只有对乡村小传统伦理有了充分的尊重和认同,才能挖掘出乡村小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性,使其与当代社会的大传统伦理进行有效的结合。
C.中国的乡村社会有着不同的、多样的小传统伦理,所以大传统伦理与地方性小传统的结合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普遍适用的实施方案。
D.传统是现存的过去,与任何新事物一样也是现在的一部分,小传统伦理并不排斥普遍性道德知识和价值观,与大传统并不矛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①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个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至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溶化等重的冰决。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 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鹜、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小题1】填出文中横线处空缺的作家名字。
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
【小题2】文中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不屑一顾B.心无旁鹜
C.悬梁刺股D.卧薪尝胆
【小题3】选出对第①段文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
A.写居里夫人在放射性发现中的关键作用。
B.表现居里夫人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C.写居里夫人的两个重大发现钋和镭。
D.描述居里夫人科学追求的艰辛过程。
【小题4】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简析第②段作者反复强调居里夫人“女性”身份的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小题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其发展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黄金期,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这都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启的新篇章。深度学习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建立大规模神经网络,在充沛的数据支持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其实所谓深度学习技术已经默默为我们服务多年了,谷歌搜索、脸书(Facebook)的自动图片标记功能、苹果的语音助手、亚马逊推送的购物清单,甚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是深度学习的产物。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霍金、马斯克等学家都公开发声,担心人工智能会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说中人机大战的情节。其他人则害怕认知工作的自动化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曾经的“机器问题”卷土重来,我们需要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杨宁《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9月I4日人民网)
材料二
人工智能(AI)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或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对现有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造。AI重在提升效率,而非发明新流程、新业务。未来10年,不仅仅是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尽早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引入“AI+”的先进思维方式,就很容易处于落后的追随者地位。
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这绝不是一件过于超前的事。人工智能发展涉及科研向产业转化的诸多挑战,在各行业应用AI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流程都需要更高层面的信息共享和整体规划,未来的因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则亟待新一代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与再培训机制、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建立和完善单靠企业或社会的力量,这些全局层面的问题是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

材料三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Beaumont〕介绍,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各个产品线,包括消费者导向的产品,比如谷歌翻译中的图象识别技术,可以通过相机镜头去翻译标志、菜单等;对数据中心的控制和评估可以提高效率;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高筛查出疾病的准确率。
“现在来中国介绍和探讨AI是最佳的时机。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科技资产,还有很多的计算机科学家,谷歌在中国也雇佣了很多软件工程师。除此之外,中国一旦有一个想法,就立刻把它打造成一个原型的能力非常强,还有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中国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石博盟说。
(摘自《对话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中国人工智能有得天独厚优势》,2017年10月12日新浪科技)
【小题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发展得十分迅猛,这得益于充沛的数据支撑下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
B.谷歌搜索、苹果的语音助手等技术,是通过对模拟人脑结构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而实现的。
C.人工智能已经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对卷土重来的“机器问题”我们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尽早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引入“AI+”的思维方式,否则在未来十年很难领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材料一详述了人工皆能发展的历史,以及人们因其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担忧都不无可能。
B.材料一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会产生根本性的改造,指出应该在国家层面做好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具有前瞻性。
C.石博盟看中中国的原因是中国拥有大量科技资产、大量计算机科学家、还有海量的数据,所以他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D.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所受的阻力最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自身的优势,中国可以在更高层面实现信息共享和整体规划。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是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西方社交礼仪既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交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了解对方的民族特点、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相关知识,并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对方的生活与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平等与等级观念、时间概念、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等,以获得对方的满意和认可。

(选自《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有删节)

【小题1】下面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跨文化交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语言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B.加深对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
C.跨文化交际要遵循宽容与尊重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摒弃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D.交际行为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了文化认同的含义及其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以及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
B.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指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良行为的矫治策略。
C.文章解读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出寻求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贶的跨文化交际路径的观点。
D.文章指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如培养、引导文化认同,加强教育,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认同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可以融合本民族人们的各种认同,阻止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B.持有民族优越感的人盲目标榜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C.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相互帮助和协调,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目标、利益,不利于跨文化交际。
D.客观对待对方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关注时间概念、语境文化,反对等级观念,都有助于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