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袁。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

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郭海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观是属于学术还是政治问题使得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和隐蔽。
B. 披着学术外衣、借口还原历史真相而随意主观臆断的唯心史观有很强的迷惑性。
C. 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也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依靠文明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介绍不同的历史观之前先解说了历史观的正误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B. 文章通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比以及具体事例来论证唯心史观的错误。
C. 文章在讨论历史终结论时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作为论据证明历史没有终结的观点。
D. 文章表述进步落后的内容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后,一个国家的人心才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才能强盛。
B. 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过程。
C. 苏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受挫证明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
D. 要想不犯形而上学史观的错误就不能用静止片面、零散孤立的眼光观察历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7 06:1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病房里发生的事

邹厚龙

吴书记的脚崴了。

有个叫花桥场的村子突发洪灾,吴书记在深夜12点接到电话,便驱车赶到村里。

这时,夜色如墨,疾雨如注,他亲临现场指挥抢险,转移灾民,又急又忙,不慎摔进了一个泥坑,待他从地上爬起来,才发觉左脚一阵剧痛,他咬着牙,瘸着脚,继续坚持。

直到曙光初露,险情排除了,受灾群众安顿妥当,他才坐在一块石头上,把鞋子脱下来,发现脚脖子肿得像纺锤。

“天呀,赶快上医院!”秘书小杨惊叫道。

“没什么,回去弄点药膏抹抹就行了。”吴书记淡然地说。

小杨心里却十分紧张,得对领导的身体负责呀。他迅速将吴书记扶上车子,同时给·

县医院打电话联系。一阵拍片检查后,吴书记被送进了一个洁净的病房。虽然他表示不想住院,但主治医生严肃地说:“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虽然你的伤没有大问题,但必须在此卧床观察几天才行!”吴书记只得住院。同病室里还住着一个脑瘤患者,病魔在凶狠地折磨着这个可怜的乡下老头,他痛苦地抱着脑袋在床上打滚,凄惨的呻吟声像针尖一样刺耳锥心。吴书记凑近轻轻地问:“老人家,药不管用么,怎么治着还这样呢?”老头摇摇头。“唉,医生说非得动手术,可一趟手术下来费用起码要上万块。”老头哀叹道,“可我没有钱,一块钱也交不起了,家里已为我把过年的猪都卖啦,还欠了一屁股债。”

“哦?那该如何是好呢?”吴书记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现在,医生好像都不爱给我用药了,”老头伤心地说,“我只有躺在床上等死啦!” 吴书记双眉紧锁,脸上布满忧虑的神色,随即把兜里所有的钞票都掏出来递给他,老头感动得眼泪汪汪。不大工夫,吴书记受伤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真是个好时机呀,想谢恩的,想献媚的,想巴结的,都准备来病房探望一番,借此表示表示。于是,他的病室里开始热闹了。最先来探望他的是毛局长。他提来一袋新鲜水果,同时把几张大票子硬往吴书记的手里塞,但吴书记坚决拒收,搞得毛局长无所适从,十分尴尬。吴书记便说:“这水果我收下啦!”他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递给了旁边病榻上的老头:“大伯,尝尝吧!”

“怎么?这是你亲大伯t”毛局长有些摸不着头脑。

吴书记点头说:“是的,是的。”

“真凑巧,叔侄俩住在同一个病室!”毛局长说着,转身热情地慰问那老头,并悄悄把那几张票子塞到他的枕头下,轻声道:“吴书记不肯要,您就拿着吧!”他心里这么想的,既然吴书记要避嫌,不肯收礼,那么给他的亲属也是一样的。这叫“曲线救国”嘛。

第二天一早,吴书记跛瘸着脚,悄悄溜出了医院,让前来探望他的人全扑了空。但这不要紧,他们都听说了同病房的老头就是他的大伯。他们就是来看吴书记的大伯的。病房里照旧人来人往,老头的病榻边围满了人。当然,来人都不会空手,他们肯定要送病人一份礼金。这使老头更加惶惶不安,他无奈地说:“唉,我不是他大伯,你们弄错啦!” “老人家,您就别装糊涂了。”来人说,“拿着吧,回去只要跟您的侄儿替我美言几句就行啦。”

老头哭笑不得。一个星期后,吴书记特地来医院看望了一趟老头。老头已经动过手术,头上缠着白色的绷带,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笔可观的礼金正好凑齐了手术费。老头眼含热泪地对吴书记讲起这件事,吴书记听了

后意味深长地笑道:“哈哈,坏事往往也能办成好事……”

【小题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夜色如墨,疾雨如注”的景物描写用了比喻手法,目的只是突出当时天气情况的恶劣。
B.当吴书记觉得自己的脚伤不重不想住院时,主治医生严肃地说:“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这表明主治医生工作认真,做事严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病人是书记就格外对待。
C.吴书记提前出院,许多来医院看望却扑了个空的人并不失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为看书记大伯而来的,他们真心希望大伯能早日康复。
D.本文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如医生的“严肃”,书记的“淡然”、“焦急”、“忧虑”,毛局长的“尴尬”、“热情”,老头的“惶惶不安”都极为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E.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吴书记因脚崴住院,各色人等都对书记极尽巴结、阿谀之能事,讽刺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表达对正义的呼唤。文章结尾引入深思。
【小题2】简要分析吴书记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3】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4】对于吴书记“变相收受礼金,帮助乡下老者”这一行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在很多领域,移动支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显著的是移动支付方便了居民的消费,无论是出门打车还是市场买菜都可以不带现全。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它还可以保障财产安全。
清华大学国家全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教授表示,过去我因的金融服务发展得比较慢,很多人没有信用卡或者没能得到相关的金融或理财服务,移动支付弥补了这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发达国家期是由于借记卡和信用卡支付系统比较完善,在移动支付方面的需求比较少。
目前来看,移动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是一种健康的趋势。“未来,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在无现金支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会有越未越多的南家和商业环境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并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海外华人比较多的地方和一些旅游场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这也是推动我国移动互联技术在全球布局的过程。”朱宁表示。
(摘编自2017年12月11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材料二:
今年,中国移动支付加快了走向海外的步伐,从欧洲最繁忙的希斯罗机场免税店到英国受欢迎的比斯特购物村,再到伦敦复古“潮地”卡姆登市场,支竹宝和微信支付的范围不断扩大,显示当地购物环境对中国消费者的友好程度不断提高,也体现出海外市场非常重视中国消费者实力,中国消费红利正在惠及世界。
支付宝在欧洲的运营已大面积展开,作为支付宝业务运营主体的螞蚁全融服务集团目前已在英国、卢森堡等地设立分公司。蚂蚁金服希望用枝术和数据在10年内为全球20亿用户提供服务,其中60%用户来自境外,通过输出技术和经验,帮助合作伙伴发展,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在全球发展。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新华网)
材料三:
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什业务规范(议行))的知》,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什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依现形式。虽然非常使授,但是条码支付准入门太低,安全隐患非常大,之前就曾发生过多起用户扫码钱被盗刷的案例。
央行明确指出,条码支付有一定技术风险。由于条码是图形显示,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盗用资金;此外,条码容易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不法分子可普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诱导客户扫描,窃取支}敏感信息。
因此,新规明确规定,使用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成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摘编自2017年12月29日A5创业网)
材料四: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方移动支付自2011年产生以来,交易规模稳步增长.预i2019年将达到229万亿元。
B.从第三方移动支付同比增长情况看,2011年至2013年处于上升态势,2013年可能是最高点。
C.数字调查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腾讯金融和支付宝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D.中国银联等发布“云闪付”可能使移动支付市场从“双寡头”时代发展到“三足鼎立”时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在移动支付方面,发达国家已落后于中国,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借记卡与信用卡系统方面比较完善,无现金支付几乎设有市场。
B.在无现金支付所呈现出的健康趋势下,我国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大,使用过程中对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C.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但给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消费带来了便利。也让中国消费红利惠及世界。
D.支付宝在欧洲的运营已大面积展开,蚂蚁金服希望在十年内使境外用户达到60%,说明支付宝已经把战略发展重心转移到欧洲。
E. 条码支付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非常大,如果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就可以避免用户信息被盗。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概括移动支付给国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享福(节选)
陆文夫
  马老太打完了官司照样送煤球,只是那生意却大大不如前了。过了几天在小桥口见到了小丹丹,她把孙子紧搂在怀里:“好乖乖,你妈怎么会让你来的?”
  “我妈说了,以后我可以来。也可以吃你的东西。”
  “真的!”马老太高兴了。这场官司还是有用的。“好乖乖,你坐在车杠上,奶奶去买巧克力,买大的!”她又走向那爿个体户开的小店。
  那个退休的女工笑嘻嘻地:“两包巧克力,两包云烟?”“不,云烟不买了,今天没有作成几笔生意,总共才嫌了五块钱。”
  小丹丹说:“奶奶真聪明,知道爸爸戒烟了就不买烟。”
  “什么,你爸戒烟啦?”
  “是妈叫他戒的,说他的香烟钱,正好是奶奶的生活费。”
  “啊!”马老太大为惊异:“奶奶不要你们的生活费,叫你爸抽烟,抽好烟。奶奶明天买两包给你带回去。”
明天,明天马老太只赚了三块钱。没有人叫她送煤球了,她租着板车在煤球店的门口等,那些买煤球的人见了她就避得远远的。
马老太只好上门服务了,她熟悉那些老主顾,她知道谁家的煤球快要烧完,便一家一家敲门去:“王师母,你家的煤球快用完了吧,要不要我去替你拉,快给我煤球卡,这几天的煤球可好啦,杨泉煤多,经烧。”
  “不用啦,谢谢。”门“砰”地一声关上,没有多话。
  没过几天便釜底抽薪了,煤球店的门口贴了一张布告:“倾接上级通知(根本就没有通知),凡租用板车经营煤球业务者,必须在六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或不足六十岁而已经退休者,不得租用板车,不得经营送煤球的业务,以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与照顾。”
  马老太不认识字,清晨‘上班’时见几个同业的人站在煤球店的门口看布告。马老太凑上去问道:“什么事呀?”
  “什么事呀,说你哪!”
  “说我个啥?”
  “六十岁以上的人不许送煤球了,也不许租板车,老太太,你也早该享福了,何必跟我们争这口饭呀,把你的老主顾介绍给我们吧。”
  营业员看见马老太,笑嘻嘻地:“老太呀,恭喜你啰,你光荣退休啦!”
  “什么!”
  “从今天开始,我们不能为你开禀,也不能租给你小板车,你退休啦。”
  “我是个体,不退休的。”马老太也有理。
  “不管你是什么体,过了六十岁就不得送煤球,保护老年人的身体。”
  “我的身体结实呐。”
  “结实也没有用,结实的人多着呢,一到六十也都下。老太,回家换换衣裳,洗洗被子,准备安度晚年吧。我还真眼热你呢,天天上班多累呀。”营业员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再见啦老太,你不来还真想你呢,几十年啦,开门不见你老太,好像这门还没有开。有空来白相①,啊……”
马老太只好离开煤球店了,离开的时候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走走又回头,再看着那黑不隆咚的煤球店,好像这里就是她的家。多少年啦……  
马老太踏着回忆往回走,越走越觉得往事遥远,道路漫长,疲惫、劳累。那无穷的精力哪里去了,怎么连移动脚步也感到吃力?她好不容易走到自家的巷子口的时候,却又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走错路了吧,现在正是送煤球的时候,怎么能走回来呢?”当她开门进去的时候,枇杷树上的小鸟也吓得乱飞,它们也感到惊异,它们在这种时候是从来不受惊扰的。
  马老太回家以后,习惯性地拉开煤炉烧开水。现在烧开水有什么用呢,又不是烧泡饭的时候。她在屋里转来转去,觉得身躯没有摆处,最后拖了一张破藤椅坐在煤炉的旁边,看着水烧开,看着水壶里冒热气。煤火,水气,好像能使这四面透风的屋子也变得暖和点。
  天又阴下来了,好像要下雪,如果天要下大雪,正是送煤球的好时机……
  马老太就这样开始享福了,儿子经常来看她,月月给她生活费,她不肯收,叫儿子拿去买好烟。小丹丹天天来看她,给她带来好吃的,买一个面包要分给奶奶一半,买两个馒头有一个是奶奶的。马老太把小孙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一面吃一面落眼泪:“好乖乖,奶奶赚不到钱了,奶奶不能买东西给你,不能替你盖楼,不能替你爸买好烟……”这三个“不能”使马老太不知道是为什么活着的。
  整整一个漫长的冬季,马老太都坐在那张破旧的藤椅上,坐在煤炉的旁边,看着那些她搬弄过半辈子的煤球发光发热,变成灰。她感到了温暖,感到了热流,便眯蒙着眼睛,半张着嘴。她似乎在回忆她的一生了,可她只想到她的小时候,那时候的乌鸦很多,她家屋后的大树上就有三个乌鸦窝。老乌鸦最后飞不动,眼睛也看不见,要靠小乌鸦把提来的虫子送到老乌鸦的嘴里。那时候,现今的马老太也曾经对她的妈妈说过:“妈,你别急,等你做不动时我也把吃的东西送到你嘴里。”她那多病的妈妈流着眼泪说:“小乖乖,那老乌鸦快要死了,她不肯多吃、也不肯死在窝里,它要拚死命地向高处飞,飞到不能再高的时候炸得粉碎。你不能盯着她看啊,她炸成的游丝会把人的眼睛弄瞎的。”
  马老太坐在藤椅子上,眯蒙着眼睛,半张着嘴,也觉得自己在向高处飞,向高处飞……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天气暖和,空气新鲜,马老太飞呀,飞呀,无疾而终,安详地死去。在清点她的遗物时,发现一辆小轮盘的自行车,和留给小丹丹的八千五百元人民币。
  有人埋怨刘一川②,说他是没事找事,如果让马老太还拉煤球,是不会死得这么快的。
刘一川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是保障了马老太的利益,使得她在死前总算是享了几天福的。
注:①白相:吴语词汇,玩耍的意思,主要通行于吴语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舟山等等。
②刘一川是未备案的“老年人保障协会”的组织者,他主动帮助马老太赢得了儿子儿媳抚养费的官司。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如“小乖乖”“白相”等吴地民众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马老太虽然赢得了官司,媳妇允许孙子来看望奶奶,儿子也经常孝敬老母亲,但是却被其他人疏远,孤立,最终抑郁而死。
C.煤球店营业员在得知马老太被限制从事运煤生意之后,笑嘻嘻地恭喜马老太光荣退休,语带调侃,有幸灾乐祸的意味。
D.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无论主角或配角,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E. 小说介绍马老太从煤球店回家的经过,插叙了部分重点的场景,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得以体现和强化。
【小题2】小说中马老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享福”为标题,和《祝福》(鲁迅)的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命名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④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⑤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⑥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

【小题1】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⑥,①,④,③,⑤,②。B.⑥,①,②,④,③,⑤。
C.⑥,③,④,①,⑤,②。D.⑥,④,③,①,⑤,②。
【小题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小题5】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斗 草

凌鼎年

据地方志记载:斗草之风,娄城历来盛行,乃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活动。古庙镇有一孩儿王出身的阿埭,自小偏好斗草。他出马斗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十斗九赢。

阿埭弱冠之年后,依然放不下他的斗草,每年五月五日,他总要在古庙镇外的娄江边与人斗草,有如设擂,谓之过过斗草瘾。阿埭言明:输者得为之扬名,赢者可罚他做事一桩。

那日,娄城不少女眷也难得到娄江边来郊游踏青。其中有一叫冉云的姑娘见阿埭在玩斗百草之戏,来了兴致,说也来凑趣一斗。阿埭见来一城里姑娘,自然半点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此娇弱的姑娘与他身经百战的阿埭斗草,非让她连斗连败不可。

谁知冉云姑娘一点不示弱,竟然拔来了一根又粗又老的草茎,那架势,志在必得。踏青之游人见一姑娘家与斗草王阿埭交战,呼啦一下围上了不少人,大家对冉云姑娘手中的草茎啧啧赞之,简直堪称草茎王,也不知她是如何采到的。

阿埭瞄一眼冉云姑娘手中的那根特大号草茎,不以为然地一笑,他故意挑了根又细又短的草茎,仿佛拳击比赛中的重量级与轻量级,完全不成比例。

比赛可说是速战速决,开始阿埭摆出一副我自岿然不动,接受任何挑战的样子。两人的草茎成十字相交状,冉云用劲拉了几次都无法拉断阿埭的草茎。如此三次后,阿埭似乎已很有绅士风度了,他开始反击,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用劲一拉,冉云手中那又粗又老的草茎竟然像放在刀刃上似地,齐刷刷地断了。

阿埭的车前草茎都采自穿山,穿山以石为主,车前草要能在穿山生长,非有坚韧的生命力不可,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的,经风经雨,且得天地之精华,怎能与娄江边肥沃土地上生长的车前草相比呢,一个富贵相,一个贫苦样,但谁能吃苦,谁能耐劳,还用说吗?

“不服!”冉云姑娘说。“不服?”阿埭一愣。好,不服再斗。“手斗我输了,你敢不敢口斗。”冉云咄咄逼人。

口斗就是各自报出各种花草的名目,类似对对子。口斗,阿埭曾与小伙伴们也斗过,但他自知是弱项,可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岂不太失面子了,斗就斗,不信这城里姑娘就识得那么多野花野草。

“红梅。”

“青萍。”阿埭张口便来。

“美人蕉。”

阿埭想了想说:“君子兰。”

“车前子。”

“马后炮。”阿埭脱口而出。

人们哄堂大笑。阿埭窘得无地自容。冉云心软,说了个常见的“春风桃李。”阿埭稍动了动脑筋,就答了个“秋雨芭蕉”。冉云见阿埭缓过神来了,抛出一绝的“相思子”。阿埭愣住了。嘴里“相思子相思子”地念着,就是对不出。“回去慢慢想吧,想到了再告诉我”。冉云一笑,飘然而去。

阿埭变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想早点对出相思子,他把他知道的花花草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过滤着,筛选着。有天,他在主庙镇一户人家的后院见到一合欢树,他突然省悟:合欢树,对,一定是合欢树。相思子对合欢树,有意思。我要去告诉冉云,我阿埭对出来了,不,还要问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阿埭有些想入非非了。

阿埭想得满好,静静小心苦读一年书,明年端午正式摆擂斗草,引冉云再来复斗,非赢她不可。

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呼吸着早春的气息,踏着浅浅的青草,他自信:手斗他阿埭可号称打遍娄城无敌手。口斗,经一年闭门苦读,他如今也不怯场。他多么希望冉云姑娘再来与他斗一斗草,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

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

以后,每年的端午,阿埭总不由自主地来到娄江边,他也说不清这无望的等待怎么会有如此的诱惑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史书记载,娄城历来盛行斗草之风,是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活动,可惜现在已难觅其踪,作者稍稍流露出一种文化缺失的遗憾之情。
B.见阿埭被自己“捉弄”,冉云心软了,可不一会儿又她出一绝的“相思子”。这一情节准确、细腻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冉云微妙的心理变化。
C.小说以“斗草”为线索展开情节,一咏三叹,将一对少男少女的斗草之乐缓缓展开成一出爱情戏,而且是一出略带悲剧色彩的爱情戏。
D.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又文白相间,带有娄城方言色彩,读起来有一种山村之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小说风格婉约含蓄,善于体察细微人性。
【小题2】请简要分析“口斗”这一情节的作用
【小题3】文章以“斗草”为题,但斗的又似乎不尽然是“草”,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