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麻将声里听中国
于坚
①有个笑话说,飞机落地时,不需航标,只要听见下面嗡嗡响起的麻将洗牌声,必是中国某地。
②今日麻将这种游戏之普遍,恐怕是吾国五千年来之极盛期。过去没有麻将机,现在出现了,伟大的现代技术免去了麻将的洗牌时间,因此说极盛期是有科学依据的。
③每个文明都要创造一种玩场来驱逐人生之无聊之无意义,人与动物不同,人不只满足于吃喝拉撒,如果只是“以食为天”,生命就很无聊。动物也是“以食为天”,但动物不会思考其意义。人是文化动物,人意识到“天地无德”,意识到生命的无意义、无明,于是各民族都要创造某种游戏来为人生赋予意义,以超越生命之无聊、黑暗。文明,以文明之,文就是游戏,无明的动物性存在被文明照亮。生命因此不再百无聊赖。但是,游戏可以使生命具有意义,也可以使生命更无聊,陷入意义的拷问下而毫无意义的困境。
④排遣生命之无聊,各族群、文明方式不同,有宗教的方式,有审美的方式。古代中国是审美,乐山乐水,诗书琴画、韦编三绝、画栋雕梁,吃穿住行,文无所不在。就是一只马桶,也要文化一下,实用阶段结束,还可以进入文物阶段。杜尚的陶瓷小便池与中国周庄的一只朱漆马桶比起来,可谓丑陋。就是控制中国精神生活之方向的天子,也是从审美来考量事情。比如乾隆,写诗练字不说,就是青花瓷的样式,也要亲自审定。一次看见穿西装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办公桌,目瞪口呆:一桌子瓶瓶罐罐石头花草,全是文物。某些君主,甚至到了“文政合一”“美政”的地步。文王乃是帝王的最高追求。孔子说“吾从周”,因为周是文王之治。屈原之死,也与他的“美政”失败有关。
⑤中国天堂是在人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是天下玩场最多、最有意思的地方。从前,许多人仅仅为了好玩就要搬到苏杭去。文这种中国独创的用以排遣生命之无聊的方式,可谓道生一,一生万,人生不会无聊,因为文法太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人,就是写写毛笔字,也可以充实一辈子。印度是祭神,印度已经玩到神就是一切,无所不在,无时无刻不在。祭神已经成为各种“世事”,人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无聊,神甚至在垃圾中。有点像中国的“道在屎溺”,但“道在屎溺”是隐喻。在印度不是,垃圾的神圣化、贫穷的神圣化,在印度可不是嘴上说。现世只是转世的渡口,天堂在来世。粗略地讲,印度人可以说是神化动物,神影响文化。中国人是文化动物,郁郁乎文哉!文在中国具有神圣地位。神在文化中,“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文就是中国的神龛。文的最高境界是“下笔如有神”,“诗成泣鬼神”、神韵、神采飞扬……现代西方,尼采以后意识到准宗教之不好玩,转向更好玩之酒神,转向酒神的宠儿——诗歌、艺术、爵士乐以及体育等等,似乎在学古代中国?荷尔德林、海德格尔们更进一步觉悟到“人充满劳迹,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嗯,类似意思,中国先哲已经是一说再说。
⑥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似乎正在另辟蹊径。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看电视节目可知。但就是频道上百,也还是有限,不看者是大多数,在他们,麻将和拜物也可以排遣生命之无聊,就算是玩物丧志,其好玩程度也超过为拜物而说教的娱乐节目、为正确而说教的谍战肥皂剧。现代中国之精神生活,如果去除小资文化营造的充斥于媒体、旨在鼓励拜物的文艺腔,其实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麻将和拜物。
⑦精神生活也是金字塔结构的,高级的精神生活曲高和寡。但初级的精神生活,也未必就不能排遣生命之无聊。比如拜物,在星期天清晨将自家小车擦得比太阳稍暗,也是快感无比而精神充实的;比如麻将,也是可以获得存在感而不再度日如年,神机妙算,神出鬼没。麻将在中国,倒还真的不仅仅是不劳而获,靠运气盈利的捷径。那昏暝房间里日以继夜嗡嗡不绝的打牌声,大多数是输家们发出的,但输了钱财,赢得时间。时间毕竟被打发了,人生暂时也不那么无聊,比起完全无明的动物性存在,吃了睡,睡了再找吃,毕竟略胜一筹。
⑧诵经声,必是印度地;足球场吼,必是欧洲地;麻将和数钱声,必是中国地。哦,文明没有那么狭隘。中国地也有啥声音都听不到的时候,洗洗睡了。
【小题1】第五段划线句“人充满劳迹,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六段划线词语 “另辟蹊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本标题“麻将声里听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隐含着“麻将是中国的国粹,值得大力继承和发扬”的意思。
B.本标题是本文的话题,统领了全文的内容和思路、结构。
C.“听中国”形象的反映了“麻将消遣”在当今中国的普遍性。
D.用“听”字至少表明在作者心中,麻将声并非嘈杂的噪音。
【小题4】以下关于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麻将游戏在今日普及的核心因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以食为天”的生命很无聊,有“文”的人生才有意义。
C.中国的皇帝是从审美角度来控制国人的精神生活的。
D.派遣生命无聊的方式,古代中国和印度,现代西方是不同的。
【小题5】请梳理文章的层次,按文章思路顺序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9 04: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年份
省级馆
市级馆
县级馆
合计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2010年
1780.1
300.0
2692.0
641.0
5253.4
453.2
9725.5
1394.2
2011年
2004.1
500.0
3863.7
377.0
5329.4
575.3
11197.2
1452.3
2012年
3102.0
500.0
5646.6
467.0
7433.5
648.2
16182.1
1651.2
2013年
4462.9
700.0
5656.1
544.6
8628.7
803.9
18747.7
2048.5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B.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小题3】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痘
刘正权
静子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女人,成天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担惊,儿子正上幼儿园,静子心里就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这天,男人一大早又去跑生意了,静子刚心烦意乱走进菜市场,有感应似的,手机嘟嘟嘟叫了起来,静子手一抖,刚买的鱼险些掉在地上,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请问是晓雅的家长吗?我是他班主任!”静子一迭声点头说是呀是呀,心却直打颤:“莫不是晓雅出事了?”正揣测呢,像印证这想法似的,那边又接口说:“麻烦你过来一下,行吗?”“出了什么事?”静子略带哭腔的声音吓了那边一大跳,那边就扑哧一笑,“也没啥事,您的儿子好像在出水痘,烦请您带到医院去检查一下!”静子这才静了心,一溜烟赶到了幼儿园。
水痘就是天花,每个小孩都要出的体内病毒,班主任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见多不怪,连声对静子说:“恭喜恭喜,过了这关又少了一桩心事!”在眼下,小孩出水痘实是一桩小事,吃点药,涂点膏再禁禁风就行了,只是需在家静养十天左右,这玩意儿特容易在小朋友之间相互传染。静子小心翼翼惯了的,牵了儿子的手匆匆便上医院,连声谢谢都忘了说。
十天也就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儿子身上的痘消了,静子这天又送晓雅上幼儿园,班主任见了静子一拍脑门想起什么似的说:“糟,那天只顾和您开玩笑,忘了让您写请假条了!”静子吓一跳,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就半真半假说:“幼儿园充其量只能算游击队,又不像上小学初中是正规军,犯得着写请假条吗?”班主任说您误会了,我是说有请假条可以退那几天的生活费呢,园里有规定,请假一周以上就退。静子男人跑生意,日子还过得去,自然懒得讨麻烦,静子就笑笑说:“谢谢,为几十元钱费趟力气不值得!”也是的,几千元都交过来了,谁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班主任却不这样认为,说好歹也是血汗钱吧,就算大水冲来的,也得下水去捞不是,这样您找园长说说,我再证明一下就成了,不过走两步路的事,就当健了身的。静子听班主任这样一说,反倒不好推辞,再者丈夫虽说挣点小钱,想想也真是血汗呢。静子就找了园长,好歹也算有过一面之缘,没费多大事就成了,真如班主任所说只不过多走两步路的事。
事儿过了也就过了,那天晚上静子陪男人到同学家做客,同学恰好就在幼儿园上班。酒至半酣时同学忽然问静子,“听说你们为儿子出水痘时期的生活费还找过领导,是吗?”静子一愣说:“是呀,班主任让找的,不然我还真不知有这规定呢!”同学就一点头若有所思样,“是这么回事呀!”静子感到奇怪就追问:“咋啦?”同学吞吞吐吐说,“也没啥,只是听幼儿园的几个老师说得挺难听!”末了同学见静子脸色不太对劲又补上一句,“算了,你也只当我没说,反正那几位都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只怕想私吞呢!”
静子对再上幼儿园送晓雅就没了兴趣,她怕碰上那几位老师亮晶晶的笑,静子总以为那笑容水嘟嘟的,像极了晓雅身上出痘时的水泡,莫名其妙地,她怕那笑容绽开后会蔓延出什么余病。静子男人无奈,只好整天亲自接送孩子入园离园。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的分析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A.正所谓“母子连心”,静子感知到儿子要出天花,所以那些日子里心里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B.小说中的静子一家生活富裕,对几十元的生活费本不在乎,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静子才去找园长说明情况退款的。
C.晓雅的班主任在通知家长到校和告知病情时还和静子开玩笑,一点也不着急,表现了老师没有爱心,对生病的孩子不关心。
D.静子男人的同学饭桌上的无心之问,让静子感到不安,把小说情节推到高潮,也更加形象地体现了静子的性格特点。
E.静子找园长说明情况退回几十元生活费的举动是正确的,她不应该因为一些不善之人的言论而感到难堪。
(2)小说中的静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水痘”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
(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
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
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小题2】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
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
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
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
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材料二:

(摘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众所周知GPS是美国的,它也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导航系统,简单点说它就是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包含陆地导航、海洋导航、航空导航和空间导航这四个类别,导航可以指涉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任何技能或研究,它的涵盖很广。我们的导航系统相比于GPS有哪些优点呢?我们是三个轨道协同工作。一个是在赤道上的地球同步轨道,起到电文传输的作用。第二个是椭圆轨道,能提高我国范围内定位的精度。

第三个就是全球定位的轨道。而GPS就只是一个单轨道,而且没有电文传输,GPS只是一个单向的数据信息传输,而我们的北斗导航是双向的传输。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人们提供高精度定位的服务,定位精度在10米范围内,而GPS的精度在50米以上。

现阶段,GPS任然是技术最完善的导航系统,也是全球用户最多的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的全面铺开应用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它是最能与GPS相抗衡的导航系统,虽然北斗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有着几十年历史的GPS。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面对着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自主研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摘编自《科技斋》)

材料四:

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比肩而立。

冉承其表示:“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我们非常有信心保持很好的性能。另外,我们有很多新增的服务。”他还说:“可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连续稳定服务。”冉承其表示,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

(摘编自《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经认定的四大供应商之一。
B.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已经走完了前面两步,到2020年将完成第三步。
C.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代表北斗系统的不同阶段,不是独立的卫星,而是由多个卫星组成的定位系统。
D.北斗系统民用设备难觅踪影是因为其芯片功耗大且体积较大,零部件成本较高但制作水平不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系统的相关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GPS是美国的,它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导航系统,在现阶段也是技术最完善的、全球用户最多的导航系统。
C.虽然北斗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已经有着几十年历史的GPS,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D.目前,我国的北斗已经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实现了全球覆盖。
【小题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三、四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 “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 “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的。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

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的,“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

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6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B.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
C.《红楼梦》中的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功能,却深具启发意义。
D.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 “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呼声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
B.文章在对比论证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C.文章从“叙事传统”和 “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来论证分析中国小说有别于西方的独特传统。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表现得差异很大,体现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
B.中国小说都有一显一隐的独特的“四季”叙事结构,这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
C.被胡适认定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的《海上花列传》的最大长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
D.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注重人物语言描写”等中国小说传统必须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