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然而,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对于初学者及普通大众而言,怎样学国学,怎样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国学要义》做了有益尝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是心性之学,重在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而通过建构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重在汲古之精华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一直处于弱势。重在“文献学问”的文献整理作品数量较多,重在阐发国学“德性学问”,出思想、出观点的精品论著较少。两种研究方式虽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从当下普及国学和发挥国学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角度看,后者亟须加强。《国学要义》就是基于后者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该书由上篇“经典”和下篇“概念”两部分组成。上篇运用解构的方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经典的作者、文本、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的角度,分别对《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编运用建构的方法,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概念的历史起源、社会背景、诸子观点和儒家论述的角度,分别对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和品评。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对经典义理的阐释,有利于帮助普通大众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学要义,使国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学的价值充分发挥。
纵观历史,国学历经千年仍绵延不息,关键在于立足时代、与时俱进。以国学主体儒学为例,在其千年演变过程中,它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阐发注释,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不同发展阶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经典就是源头,立足时代就是活水。《国学要义》以国学经典和概念为依托,渗透着历史基因;对国学的解读赋予其时代内涵,浸润着时代精神,体现出许多新特点。本书首先体现的是视角新。经典是国学的物质载体,概念是经典的精华。作者化繁为简,抓住经典和概念这两个国学核心要素,建构国学大厦的四梁八柱,搭建全书框架,展现国学要义,对于大众来说,记住“五本经典”“十个概念”,就基本抓住了国学的核心要义,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是思想新。作者结合时代特点对国学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充分展现了国学的时代价值。比如,作者通过中西对比,提出了儒家之“信”的局限性,认为儒家之“信”必须改革创新,提升为心中的道德律,改造为契约的灵魂,演化为法治的守护神。
(摘编自陈庄《普及国学,传承文明——夏海(国学要义>读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国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识别符号;作为心性之学,国学关注人的德行修养和对人格的塑造。
B.文中“大学”是基于国学经典而注意吸收古人精华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它对社会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C.“小学”是重在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它是国学研究的主流,成果丰富。受此影响,出思想观点的研究就减少了。
D.国学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之所以历千年而不绝,原因在于它能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变化,满足时代需要。
【小题2】下列对《国学要义》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要义》是一把打开国学宝藏大门的钥匙,该书视角新、思想新,从而为初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学习国学的有效方法。
B.《国学要义》上篇选取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篇运用建构的方法,以十个概念作为统领,对国学进行了系统整合。
C.从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出发,《国学要义》建构了国学解读框架,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它能帮助普通大众了解国学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D.《国学要义》没有固守对国学内涵的传统理解,而是注意借鉴创新,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对国学内涵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和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怎样学国学,把握其中的思想和智慧,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B.《国学要义》运用解构和建构方法,抓住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研究国学启示人们,普及国学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
C.儒学的历史发展表明,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国学,需要在古人的思想与今天的现代化之间找到结合点。
D.国学在发展中不断加入新时代的内容,如从西方文化中吸取养分,当今国学中西合壁,展现出更强的时代价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4 02:0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洗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如果一天里要分几次阅读,那就要洗上几次手,使手在触及拓片时更有感觉。这些拓片有的很大,摊开时可以充满整个大厅,卷起来又如一大捆被子,一开一合,要费不少工夫——宣纸是最为脆弱的,总是要小心翼翼,“待儿扶起娇无力”啊,再小心也会有磨损,有一些纸屑落下,有一些丝缕脱离,尽管手的动作已经轻柔之极,心里还是不敢松懈。
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是有自己的气息的,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的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的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
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要吃饭了,把手洗净,以免不洁的细菌随着指尖进入腹中——再草率的洗也比不洗要清洁,一个人的心理往往如此。这使得饭前洗手成为一种惯常,很自然地延续下来,。这是对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成了黄澄澄的果实,进入了牢固的仓廪。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的、端庄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情绪,缓慢地品咂,神色中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免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以至于进程更为细腻、雅致。所谓斯文,洗手的动作也算一个吧。
很久以前,我和农民兄弟从田里干活回来,偶尔运气好,生产队长让大家吃一次免费的晚餐,是少有的白米饭。每个人把农具一扔,围着装米饭的大木桶,那支木饭勺从一只手急切地转到另一只手上。很快,一桶白米饭就见底了,再吃一碗的热情企盼变成一片支离破碎——这一餐已经结束了。每个人的动作都很急,一下接着一下,赶路一般。这些动作的背后是忧郁的,无形的饥饿很快又会追了上来。这是一个来不及洗手的年代,手上都是泥屑,或者农家肥的气味。
记得母亲做事之前总要洗手,在她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这样会使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有一些心理的、生理的准备。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一位农村的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对作业的批改也尤其缓慢。煤油灯的火舌随着风的流动,闪烁着不定的光。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对那些顽固地翘起来的部分,母亲会在改完之后用一本厚厚的书把它们压住,放到第二天早晨,已是平整之极了。
一件事因为洗手的进行变得郑重起来。我以为,每一次洗手都是很有意义的……
(选自《红豆》2015年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阅读古碑帖时总要先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既表现了对自我心灵的净化,又表现了对文化的敬畏与崇仰。
B.文中以深情的笔触,描写母亲灯下工作的情景,表现母亲做事有条理、爱干净的习惯对“我”的影响,丰富散文的意蕴。
C.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给读者以真实亲切之感;同时综合运用叙事、描写、议论,使文章既生动感人,又理性深刻。
D.本文聚合了生活中多个洗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洗手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艺术特点。
【小题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这些动作的背后是忧郁的,无形的饥饿很快又会追了上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
这几日,由著名演员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II》激发了国人昂扬高涨的爱国情怀,点燃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战狼II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民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祖国”是<战狼II> 要极力表达和诠释的关键词。在影片剧尾出现中国护照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当你在海外遭到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等剧情细节,生动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祖国应有的担当。从荧幕到网络,再到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纷纷为《战狼II》而感动和落泪。“国家好,人民才会好!" 引发无数人共鸣,“国家崛起,民族自信,吾辈自强”成为集体回响。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举到肉的打斗动作....可以说,《战狼II》成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伪劣品”。公众期待,《战狼II》的成功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一一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摘编自新华社<《战狼II》爆红彰显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2017年8月2日)
材料二 :
《战狼II》8 月7 日晚就突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的33.92亿元,它成了一大现象,强烈触动了典论。《战狼II》用相当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匡扶正义的中国孤胆英雄的故事。由于片中颂扬了解放军,对五星红旗、中国护照都表达了敬意,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主旋律”,也为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正了名。在此之前,以爱国主义作为突出标志的国产电影极少有获得卓越票房成绩的。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大多讲述了美国的英雄故事。中国观众一直在心底深处企盼看到我们自己的银幕英雄,他们能够战胜逆境和苦难,为行道义顶天立地,为尽责赴汤蹈火。这些年中国电影多是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他们能在部分观众中产生共鸣,但无法为大众解渴。吴京的《战狼II》像朝着人们共同的渴望扔了个火星子,一下子点燃了全中国的影迷。
(摘编自环球时报《<战狼II>是讲述中国英雄的里程碑》2017年8月9 日)
材料三:

注:《战狼II》在2017年7 月27 日晚8点正式上映,上映前就由影迷预订观影。截至8月8日24点,《战狼II》上映13天,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总果房超过37亿元。
(摘编自《中国电影票房》2017年8月9日)
材料四:
《战狼II》的成功,也令一个神秘、过去不为人注视的消费群体曝光-军事迷(简称军迷)。指《香港经济日报》8月9日报道,内地军建占网民的15%左右他们的特质是较年轻,对历史军事用品、服饰、军事主题电子游戏感兴趣他们一般热衷政治议题,然爱国家,这些军迷的喜好,如投射在市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创富力量。2016 年国庆档期上映的国产电影《湄公河行动》。影片讲述了中国维护地区安宁的故事,被视为丰军事题材。最终票房达到11.8亿元。有观察人士认为,内地喜欢刚烈题材电影的群体,是撑起《湄公河行动》 的重要因素,相信当中有不少爱国军迷。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港媒看<战狼II>票房神话:一股神秘力量功不可没》2017年8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
A.《战狼II》的导演及主演都是吴京,创造了多项票房纪承,其中日粟房纪录最商达到了4.23亿。
B.《战狼II》讲述的是孤胆英雄匡扶正义的故事,表现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题。
C.2016 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含有军事题材内容,受到内地爱国军迷的喜爱,这也是撑起该片高票房的因素之一。
D.内地军迷的特质是较年轻,占内地年轻网民的15%左右,他们喜好历史及与军事相关的物品、游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战狼II》被称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主要是因为其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和其制作的精良。
B.《战狼II》用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塑造了一个战胜逆境、行道义尽责任的英雄形象,满足了国人渴望看到自己银幕形象的愿望。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国产电影的弊病,批评国产电影中靠炒作和包装的“劣质品”以及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不良倾向。
D.材料三显示《战狼II》总票房不断攀升,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新纪录,在日票房统计中,双休日票房猛增说明双休日观影人数多。
E. 《战狼II》和《湄公河行动》都吸引了爱国军迷这一消费群体,通过比较二者的票房可以看出,越是军事化题材,越能创造高票房。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为促进国产电影事业发展,从《战狼II》中可以学习哪些有益的经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猪套
袁凤玲
王三忙三火四地跑回家,喘着粗气冲爹说,“咱家苞米让野猪啃了!爹,你快下套子吧!套子是不是在仓房?我去找。”儿子到底是年轻,风一样的速度就找套子去了。
“咣”地一声,一堆套子扔在了里屋地上。(1)王老汉随手拿起一个带有锈迹的套子,眼里不由得放出光来。这些套子都是行家里手用上好的钢丝拧成的,大小不一,粗细各异,每股之间严丝合缝,虽然已经有了锈迹,但依然透着厉狠狠的感觉,似有狰狞之意。
王老汉是村里有名的跑山能手,会下各种各样的套子,有兔套子,狍套子,野猪套子,还有黑瞎子套子。王老汉最拿手的是套狍子。政策不严的时候,一个冬天下来,他能套三四个狍子外加一两只野猪,黑瞎子只是偶尔能套到,那家伙聪明,不像傻狍子,不知道躲避利害。
王三也拿起一个套子,看了看,很是奇怪地问:“爹,我这个怎么比你的细呢?”
“那是套狍子的,你把这些套子按粗细给我分出来。我把能用的修理修理。”
边整理着套子,王老汉边跟小儿子聊着天:“那年冬天,哎,对了,就这个套子套的,我套了一头野猪。那个野猪真叫大,能有二百多斤,大老远的,就看见一团黑呼呼的,我就知道我套着了,走近一看,好家伙,活的,套到野猪的前腿了。那头野猪看我来了,冲我直撩牙。我当时找了个粗棒子,照着野猪脑袋就是两下,棒子都打折了。那野猪真扛劲,竞然没趴下。”
“爹,就你自己,没叫着我三叔一起溜套子?”王三知道爹和三叔最亲,兄弟俩相差三岁,干什么都一起,现在老了,吃点好的,喝点小酒还往一起凑。
“没有,那天你三叔着急拉柴火,就没一起。我一看,不行啊,把背兜里的长把刀拿出来,就咱家过年杀猪那把刀,照着猪就是一顿捅,大概三四刀,野猪不能动弹了。把我累得呼哧呼哧,半天没起来。”
“爹,你就不怕那么大的野猪挑了你?”王三就不喜欢下套子,加上现在山上的牲口也少了,他从没自己单独下过套子。
“当时不怕,回家跟你爷爷他们一白活,你爷爷把我骂了,告诉我被套子套住的野猪最厉害,除非用枪,否则人千万别靠跟前。不过,那野猪肉真是香,解馋!”王老汉说到这还叭叽了一下嘴,似在回味。
“我就不爱吃野猪肉,肉粗,也不香啊。爹,你们吃野猪肉香,主要是平时没有肉吃,现在,想吃肉了就买,谁还爱吃呀!”
“也是,这都好几年没下套子了,看来,这个秋天我又要试试身手喽。”王老汉很有临危受命,出兵战敌的豪情。
爷俩边唠边修整着套子,吃过晚饭,王老汉上三弟家了。王三知道,爹想让三叔和他一起下套子去,老哥俩感情深着呢!
正玩着电脑游戏呢,王三看爹回来了:“爹,明天下套子我也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热闹。”
“去什么去,你把这些套子送回仓房吧!”
“送回去干什么,明天还得拿,就搁这儿吧!”
“叫你送,你就送,哪儿那么多闲嗑儿。”
这时,王三才发现老爷子情绪不大高:“爹,你咋了?哪儿不得劲?”王老汉心脏不大好,所以现在不大上山,也不大干农活。
“没咋,挺好的。我困了。”王老汉说着就回屋了。
早晨吃过饭,王三看到屋地上的套子一个都没了,就知道爹准备出发了,他也赶紧下地,可是,转了一圈也没看到爹:“妈,我爹呢?”
“你爹上药材地割大草去了。”
“什么,我爹没拿套子吗?没上西山苞米地吗?”
“没有,你爹昨晚回来跟我说不下套子了。”
“妈,什么情况,我爹受什么刺激了?”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没受刺激,就是你三叔劝你爹别下套子了,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少了,这几年,政府保护得好,可算一点点多起来了,苞米吃就吃点儿吧!”
“那我爹手不痒痒吗?不心疼那两亩地的苞米?”
“手也瘁,心也疼,不过,你三叔说的对,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我们总得保护一下。你三叔到底是书记,有见识,劝你爹别下套子了,你爹这头倔驴就听你三叔的。今年卖药材最少能收入个七八万,那二亩地苞米就当敬山了。你爹昨晚说的。”
王三寻思了一下,就出去找摩托车,踹着火了,才大声说:“(2)妈,我上集给我爹买点他最爱吃的猪舌头和肥肠,你中午给我爹好好做上。
一溜烟,走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急躁、慌忙的王三,表现出王三对野猪啃自家苞米的愤怒和对套野猪这件事的喜爱,初步展现本篇小说故事情节推进快速的特点。
B.王三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整篇故事都紧紧围绕王三展开,像王三与王老汉的对话,就引出王老汉对当年自己套野猪情节的叙说以及王老汉与三叔关系密切的内容等。
C.王老汉从三叔家回来内心充满怒气,所以回答王三问话时语气就比较硬,也不想回答王三询问为何要把套子放到仓房的原因,这就说明王老汉对三叔的气愤。
D.知道父亲没有去苞米地套野猪后,王三就想着去给父亲买食物,但怕母亲不同意,就先找到摩托车、踹着火后才说话,也没听母亲的回话,就“一溜烟,走了”。
【小题2】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解说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含意及作用。
(1)王老汉随手拿起一个带有锈迹的套子,眼里不由得放出光来。
(2)妈,我上集给我爹买点他最爱吃的猪舌头和肥肠,你中午给我爹好好做上。
【小题3】文末王三与母亲的对话(“早晨吃过饭……你爹昨晚说的”)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1928年10月13日,当年繁华的都邑废弃3000余年后,董作宾带人在安阳小屯挖下一铲浮土,拉开了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90年后,我们隆重纪念殷墟,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丰富的地下遗存,更因为它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并成为世界遗产,让我们实现了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对话。
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并非易事。2000多年前,司马迁坚定地写下《史记·殷本纪》。然而对于这个比自己还早千年的王朝,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当上世纪初疑古派纵横史学之时,商王朝是否真的存在过,甚至也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的宫殿宗庙基址、王陵大墓,尤其是1936年临近收工时偶然遭遇的那一坑埋藏着1.7万片记录商王活动的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1950年以后,发掘继续,证据延伸。布局严谨的“大邑商”逐渐清晰。复杂的路网、超过2000米的人工水渠,以及分布在近侧的居民点,勾勒出都邑的繁荣。无数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从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商王朝从此不再停留在司马迁的区区三千言,而是可以放心谈论的真实历史。
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1928年,随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殷墟发掘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登场。殷墟发掘不同于前,首先是选点本身与中国传统学术相衔接。当时甲骨文已经发现近30年。殷墟作为甲骨文出土地为学术界所知也已经20年,发掘殷墟已经是以金石学为核心的整个学术界的期待。其次,殷墟发掘是中国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活动,除第一次发掘者是董作宾外,随后的发掘由受过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训练的李济、梁思永主持。第三,殷墟的发掘是连续性的。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共实施10次发掘。发掘的连续性,使得田野考古活动广受关注,学科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第四,殷墟发掘诞生了真正的考古学方法。1931年,梁思永在后岗确认的“三叠层”,奠定了考古地层学的基础,李济倡导的陶器分类法也是对现代考古类型学的有益探索。
殷墟发掘是中国学术界对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的主动接受和有计划实施,鲜明地塑造和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性格。
从殷墟出发,由此上溯更早的文明便有了坚实的支点。同样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可以有更为清醒的认知。面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不寒而栗的祭祀坑,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孔子坚持要“复周礼”,而不是“复殷礼”。当然,殷墟也让中国与世界对话。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已经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商王朝、夏王朝才可以与古埃及的中王国、新王国相比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图坦卡门法老墓的意义;有了这些概念,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才可以与两河流域的欧贝德、乌鲁克和古巴比伦对话;有了这些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重大课题作出贡献。
殷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也是对包括考古者在内的所有殷墟文化遗产研究者、守护者的肯定。韩国学者金秉模曾受国际古迹理事会(ICOMOS)委托考察殷墟,他对殷墟留下这样一段评价:“殷墟是最重要的世界遗产之一。殷墟不仅对于中国人意义重大,对全世界人民同样弥足珍贵。”如今殷墟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节选自唐际根《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原载2018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的殷墟,被废弃3000多年后,由董作宾拉开持续发掘的序幕。
B.由于历史观的局限,司马迁写《史记·殷本纪》的时候,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
C.1936年临近年末偶然发掘的1.7万片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D.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是商王朝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铁证,孔子因此不主张“复殷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述,中间五个自然段分论,最后一段总结,思路清晰,论据充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证实商王朝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其他文明对话三个方面,论证了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
C.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究作对比论证,论述了殷墟发掘不同于前的四大特点。
D.文末运用引用论证法,引用韩国学者金秉模对殷墟的评价,是为了说明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殷墟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的陶器、青铜器、玉器,成为商王朝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
B.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殷墟的发掘研究,对中国考古学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C.以殷墟为支点,往前,可以上溯更早的华夏文明。向后,可以更为清醒的认知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
D.只有有了遗址、文化、古城等新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喜剧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有追求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笑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伟大的喜剧作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胆识超群,他正视现实、敢说真话、乐观自信。当代民众所热爱的喜剧正是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只有这样的喜剧才会是出自智慧的心灵,并能产生犀利的嘲笑和沉思的微笑。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各种形式、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的时代喜剧大合唱,表明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B.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C.多年来,已经看不到能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D.正是当代民众所热爱的喜剧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喜剧艺术的重要性和在当代繁荣发展的情况入手,引出当代喜剧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B.本文通过比喻论证,列举了当下喜剧存在平庸浅薄、逗乐等现象,引发人们思考喜剧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灵魂。
C.本文通过对喜剧作用的阐述,进而说明贴近民间、直面现实、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的喜剧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D.作者阐发了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B.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C.经常阅读或观看真正的喜剧,有助于让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拥有乐观的态度。
D.在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是使人悲喜调和、不悲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