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和箫
孙犁
我们又在白洋淀里集合了。
我重新看见了那无底洞一样的苇地,一丈多高的苇子全吐出荻花,到处有苇喳子鸟的噪叫,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对好暗号,跳了上去。借助星光和经验,我知道那是一只放鱼鹰捉鱼的尖底的小艇,只能坐两三个人。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蒿来。
船夫默默地拨弄着小艇前进,离了岸到水深处就加快起来。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现在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我忽然小声问:“同志,你这是只磨船吧?”
“是啊!”他的声音更小。
“白天还放鹰吗?”
“看事。有了抗日的事儿,别的全二五眼!”
“鱼还多吗?”
“多个屁,鬼子一来,人间百物全都晦气,鱼鹰,他们看见了全要抢去杀掉!”
他即刻制止了我说话,他用篙尖敲了敲我,连船划水的声音全寂然了。一会儿,在西边远处,一个火亮一闪,就是一梭机枪。
“我们的队伍。”他低低地讲了一句。
当船将要靠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他说着,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
“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
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的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可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子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渔人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那老船夫最后一篇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千到底啊!”
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再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蛇。我整天就在那一个小庄子上工作,一股力量随时来到我的心里。无数花彩来到我的眼前。晚间休息下来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苇子的繁茂和苇喳子鸟的生命力,渲染了抗战军民严密防守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警惕。 |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船夫叙述女孩之死时,“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这个细节就体现了他内心的起伏与波动。 |
C.小说几次写孩子的“俊气”,起到强化突出的作用,与孩子的惨死形成反差,直接而又强烈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悲愤、怜悯之情。 |
D.小说讲述了年轻生命为反侵略牺牲,没有壮观惨烈的大战场,却以小见大,有力地写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 |
【小题2】老船夫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深红色幕布飘卷下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演奏南胡和箫的画面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