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符号 “卍” 或者 “卐”,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图案之一。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雍仲符号在人类活动早期史时几乎同时出现于世界上的不同区域,关于它所象征的内涵与意义,尤其是关于该符号的起源猜测,同样多元。迄今为止,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可归于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雍仲源于天体或自然崇拜;第二类主张雍仲与生殖崇拜有关;第三类更倾向于认为雍仲字符起源于某种动物图腾或动物崇拜。仅第一类天体或自然现象的解释,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观点:一、雍仲符号纹样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认为图像象征或源于“太阳崇拜”或“日神崇拜”,例如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出现雍仲符号的湖南彭头山文化,其符号与日月崇拜相关。二、认为雍仲符号象征着风雨或雷电等自然现象,例如在美洲印第安文化中,雍仲符号便是象征着风神与雨神的图像。三、主张雍仲符号隐寓或暗合了宇宙中银河系原型,这是目前最新的一种观点。我们的“银河系”很像是一条银色的河流,不过,那只是它的侧面,它的正面其实是一个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三千秒差距臂,每条“手臂”实际上都是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更靠近英仙臂。不难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雍仲字符非常相似。于是便有人大胆假设,雍仲字符是银河系的象征符号,而且还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并惊叹雍仲符号确实是深藏玄机与奥妙。
尽管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之中,并相当普遍地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早期吉祥符号之一,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能够如此长期地成为一种地区性文明的象征性符号,却是少而又少的,它似乎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虽然在西藏雍仲符号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的不同旋转方向代表着高原不同的宗教(苯教或佛教),然而,从历史时间的发展序列看,早在佛教进入高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雍仲符号便已经广泛流行于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因高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传播到高原的不同角落。至于卐和卍在高原宗教中分别成为苯教与佛教的象征,应当是较晚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佛教进入高原后,为了明晰佛苯之别,才逐渐约定俗成的。
雍仲符号在青藏文化中的特殊性,大抵也要追溯到它独特的源起。地貌起源论源自苯教文献,苯教发祥地“俄木隆仁”是宇宙中心,又称九级雍仲山,山顶状若坛城,为一水晶巨石;山下四条河水如四臂指向四方;四方各有宫殿一座。从地形上看,俄木隆仁——苯教发源地的平面图,正好呈现为一个标准“卐”字符形。这个神秘的地貌区域很自然成为古象雄苯教的象征符号。图腾起源论与西藏古代岩画中雍仲图形的演变相关。研究者发现西藏古代岩画中的许多“卍”,形态酷似天上的飞鸟,苯教雍仲符号的原型很可能与古象雄王国所崇拜的图腾大鹏鸟(藏语称 khyung,又称金翅鸟)相关。神鸟Khyung既是古象雄部落的图腾,也是雍仲苯教尊崇的大神,更是古象雄传播苯教的祭司氏族名称。鸟形符号与雍仲符号的相似性则证实象雄苯教、雍仲信仰、神鸟Khyung与卵生理论以及古象雄的鸟巫文化,在文化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节选自《古老而神秘的“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还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B.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之中,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却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
C.因为图腾起源论与西藏古代岩画中雍仲图形的演变相关,苯教雍仲符号的原型很可能与古象雄王国所崇拜的图腾大鹏鸟相关。
D.“银河系”像一条银色的河流,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与雍仲字符非常相似,于是便有人大胆假设,雍仲字符是银河系的象征符号。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详细论述了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雍仲字符的起源,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B.文章第二段在论证中列举了雍仲符号起源的几种流行看法,并详细论述了目前最新看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C.从文章第二、四段中的论证内容可以看出,在对雍仲符号的起源的分析过程中,作者非常看重形象的相似性。
D.文章论据充分,真实可靠,语言表达严谨,例如:“目前”这个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看出作者的表达的准确严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通过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的三大类看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种象征符号与人类的原始崇拜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B.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这种现象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表现。
C.根据雍仲符号的银河系原型起源猜测可以推断出雍仲符号就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
D.根据原文内容可以推断出象雄苯教、雍仲信仰、神鸟Khyung与卵生理论以及古象雄的鸟巫文化,在文化上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2 07:3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已经半旧。父亲在浆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庄严地移交给儿子,并教他怎样分门别类装好邮件,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父亲小心地拿过一条不长的、弯弯的扁担,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扁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肩膀上。这肩膀很有些力量,像父亲的当年。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觉得: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啊,心里梗得厉害。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
它早起来了。老人倒给它的饭已舔光。狗紧挨着老人,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吹熄灯,轻轻地带拢邮电所的绿色小门——轻轻的,莫要惊醒了大地的沉睡,莫要吵乱了乡邻们的好梦。黄狗在前面引路,父亲和儿子相跟着,上路了。出门就是登山路。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个人——他和儿子。扁担和邮包已经换到另外一副肩膀上,这是现实,想不到“现实”的步子这么快——支局长有回上山来,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吗?什么意思?他不理解。他和狗辞别支局长以后便进山了。
不久前,支局长通知他出山。在喝过支局长的香片茶以后,支局长按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大立柜上的穿衣镜跟前,说:“你看看你的头发。”
他看见一脑壳半“霉”的头发,心里略顿,想:年岁不饶人哪。是老些了。
支局长捋起老人的裤管,抚着膝盖上那发热红肿的地方,说:“你看你这腿。”
不假,腿有点毛病。这算什么呢?人到老年,谁也不保谁没个三病两痛哩。
支局长看定老人,说:“你退休吧!”
老人急了;“我还能……”
“莫废话了。你有病,组织上已经做了决定。”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他没有让过多的伤感和执拗缠住自己,他清楚,他的“热”和“能”不太多了,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郎中说,搞蜈蚣配药吃或许有效——他吃了一百条,不见效。有人说,吃叫鸡公、吃狗肉或许好。都吃了,也不见好。那顽皮的膝盖骨哎。什么地方不可以痛,偏偏要痛在这里。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节选自《那人那山那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了父子两人出发时的环境,突出了安静的特点,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山里雾大,显得山路湿滑,暗示了父亲邮递员工作的艰辛。
B.父亲将邮包“浆洗得干干净净”,并“庄严地移交给儿子”,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递信送报”这份工作的敬重,也表现了父亲对这份工作的不舍。
C.小说对陪伴父亲多年的大黄狗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以这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父亲在儿子即将接班时内心的惶恐与焦虑,这是非常巧妙的笔法。
D.小说情节简单,没有设置矛盾冲突,而是重在通过气氛的营造,以及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耐人寻味的主题。
【小题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的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层面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网络攻击行为向着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等趋势发展。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和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已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纳入“十三五”期间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目标。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更是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

材料三: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和高速发展期,全球视野下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安全”时代,跨国界的网络攻击无处不在,网络犯罪日益多样化。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迎接“大安全”时代的挑战。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和响应:在对方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之前快速发现,在对方给我方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快速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

在架构上,应当改变重要政府部门网络安全建设的管理机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网络安全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权、责、利,这样才能提升政企单位网络安全防护的整体能力。

同时,国家应建立国家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国家级威胁情报平台、国家级应急指挥和协同防御平台、国家级邮件安全过滤平台等,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整体防御能力。

(摘编自周鸿祎《我国网络安全需提升整体防御能力》)

材料四: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政策标准还是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都要以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作为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成为网络安全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要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的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工作制度;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各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法,让广大网民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互联网领域发展变化非常快,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网络安全学科的建设,支持高校、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的职业培训,发现选拔网络安全的技术高手,形成网络安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4.3%,网络安全威胁及风险日益突出》)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多数中国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是安全的,少数认为目前网络环境较危险。
B.从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来看,有近两成的中国网民对网络安全几乎不关注。
C.这两个图切入角度不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针对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进行的调研。
D.综合图1和图2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危险性认识不够,防御意识较差。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而产生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的问题。
B.网络攻击目前已经呈现出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的特征,要保证网络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C.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攻防战略思想应该是对已经进入的攻击进行积极的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避免数据泄露,维护网络安全。
D.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国家要提升网络安全整体防御能力,同时也要让人民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发挥自的作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小题3】阅读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26次鼓励

李均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地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0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闲暇时,他突然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过你?”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选自《人生与伴侣》)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在儿子违法犯罪之后,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进监狱,是大义灭亲,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B.他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说明他已经真心悔改。
C.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立体,人物内心充满矛盾;文章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结尾揭出真相,发人深省。
D.文中说“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说明此时他已经理解了父亲的初衷。
【小题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小题3】小说提供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尾,请简要概括小说结尾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AI?领域人才需求激增。2017年前10个月内,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100万以上,AI人才十分抢手,但企业对其要求也高于一般职位。AI企业招聘的职位中,有52.8%的职位要求求职者至少为硕士,比互联网行业均值高出40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该领域的求职者,有55.4%的人学历为硕士及以上,远高于其他任何行业。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达到7.6%,是互联网行业均值的3倍,高学历已成为进入AI领域的先决条件。技能方面,2017年求职的人工智能人才中,有68%的人至少掌握3种技能,较2015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平均期望月薪为2.32万元,环比增长6.2%,而企业提供的平均月薪2.58万,自动驾驶以4.14万元的平均招聘月薪一枝独秀,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排在二三位。
(资料于《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有删改)
材料二:

AI产业发展状况
(资料:iMedia Research;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罗兰贝格分析)
材料三:
在今年的“ 两会”上,“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规划也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资料:凤凰网IDC今日头条)
材料四:
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E·霍普克洛夫特(John E. Hopcroft)12月1日在北京参加“全球思想盛筵-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大会时表示,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随着近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全球各地的实验室,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且根本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时间问题,“人工智能的确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力,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相关的生活方式。”
他称,人工智能革命背后的驱动力,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有新的突破。目前,受到机器人冲击最大的,是以劳力为主的装配工人、操作员、流水线工人等。和蓝领丢掉饭碗有所不同的是,未来取代白领工作的机器人并不需要实体,很可能只是服务器里的程序,只存在科技公司的数据云里。“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换句话说,机器人不只是在取代蓝领,也在取代白领。”
(资料:中国新闻网)
【相关链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AI人才缺口巨大,但企业并没有因此降低对AI人才的要求。AI企业招聘时,五成以上的职位要求求职者至少为硕士。
B.在国内,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和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AI企业在全国所有AI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
C.《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D.人工智能技术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有新的突破,未来取代白领工作的很可能只是服务器里的程序,而不是实体机器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AI人才需求激增,相关企业不得不为该领域的求职人员提供更高的薪资,2017年自动驾驶平均招聘月薪位居第一。
B.北上深能为AI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和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AI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
C.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说明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人工智能”。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能力不断驱动人工智能发生革命,使得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
E. 约翰·E·霍普克洛夫特认为,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作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力,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相关的生活方式。
【小题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解读凉州

①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山,白雪冠顶,渗透出一缕缕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冷漠的灰黄。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缕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枯涩的静寂。

②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

③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④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⑤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⑥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

⑦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⑧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这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峻拔,戈壁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遇,“诗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满腹诗书,经天纬地,在京都却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塞。“风萧萧兮夜漫漫,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诗情!

⑨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1)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2)……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奏,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景。一切远去了。

⑩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

⑾我走向郊野。高邈深邃的夜空,满天晶莹闪烁的星斗,裹着寂寞裹着孤独的祁连山,依然呈现出狂飙卷澜般的雄姿,庄严、沉郁,每一座山峰都高贵地矗立着,平静而肃穆,从容而大度。望着远处隐隐的长城、烽燧、垛堞,还有身后的边城,我肃然起敬。感谢武威,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支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矢如雨、战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

(取材于郭保林同名散文)

注释:(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17年,弘扬佛法。(2)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
B.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城。
C.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垒。
D.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小题2】请结合第①段加点的词语,赏析文章开头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