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诗与散文的分别既不能单从形式上见出,也不能单从实质上见出。在理论上还有第三个可能性,就是诗与散文的分别要同时在实质与形式两方面见出。如果采取这个看法,我们可以下诗的定义说:“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个定义把具有音律而无文学价值的陈腐作品,以及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散文作品,都一律排开,只收在形式和实质两方面都不愧为诗的作品。这一说与我们所主张的情感思想平行一致,实质形式不可分之说恰相吻合。
我们的问题是:何以在纯文学之中有一部分具有诗的形式呢?我们的答案是:诗的形式起于实质的自然需要。这个答案自然还假定诗有它的特殊的实质。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诗的实质的特殊性何在?何以它需要一种特殊形式?我们可以回到上文单从实质着眼所丢开的情与理的分别;我们可以说,就大体论,散文的功用偏于叙事说理,诗的功用偏于抒情遣兴。事理直截了当,一往无余,情趣则低徊往复,缠绵不尽。直截了当者宜偏重叙述语气,缠绵不尽者宜偏重惊叹语气。在叙述语中事尽于词,理尽于意;在惊叹语中语言是情感的缩写字,情溢于词,所以读者可因声音想到弦外之响。换句话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诗的情趣是缠绵不尽,往而复返的,诗的音律也是如此。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小题1】文中谈到诗与散文的分别,所说的“形式上”“实质上”具体指什么?
【小题2】简要概括文中论述的散文特征。
【小题3】如何理解“诗的形式来自于实质的自然需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6 03:5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形兼备 缺一不可

李建荣

我赞同神话是中国文学起源之观点,也认为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起源的观点是对的;由于“六经”中也包含了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也认为“文学的源头是‘六经’”的观点并没有排斥神话。

公共性的文学起源的命题,对于一个具体人而言就是,“我的文学的起源是什么?”每个人都要寻找神话与自我生命的关联:比如我自己的童年是在民间口传文学的熏陶里度过的,在童年的想象里,家乡的天空是嫦娥、后羿、王母娘娘、七仙女们的家园。这是作为人的“我”最初的对于天空的幻想,这个天空是美女和奇人的所在,是灵魂的寄宿地,这种感觉是民间神话教育的结果。神话使人一生都感觉到家园不但在大地上,也在天上。

神话是神的故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树;神话是一切故事的母本,神话作品能够起到让灵魂飞翔的作用。中国逐日的夸父、古希腊盗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里的丹柯、安徒生《海的女儿》,都是神话或者在神话基础上形成的童话,这些故事带着人们重新回到童年,回归童心,恢复艺术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力。

说神话是文学的起源不只是把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神话当作起源。起源并不是静止在远古的某一个时间点的,而是动态的、活生态的、原生态的,凡是活生态的口传文学都是源远流长的,它既能在源头像文学的发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产生原动力,又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流程中对文字性的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有了文字之后部分口传文学有了记载,发展成为“白话文学”,形成了口传与书传互动的良性循环的文学生态。我们说口传文学就是文学的起源,严密一点说就是民间文学是文人文学的起源。

我以为文学“六经”起源说与神话口传起源说,反映了起源阶段文学的形与神兼备的两个方面的特质。如果说神话说反映了文学内在的形象思维结构与言语形态方面的精粹,更重视文学的精神之源头,那么“六经”说更重视文学外在形式方面的题材和文学样式的丰富性。这两方面缺其一都不能担当起源阶段文学的原生态的动力功能。

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艺联动发展的运动机制,其“核动力”就是文学起源时代的神话、哲学、文艺的三合一有机体发出的。这个有机体是神人共创的,神学、哲学、人学、文学共生的。

文学起源时代之文学艺术的“三合一”有机体具有原始性、原生态特征,其产生的“天人交感”与“物我同一”,具体到写作上,表现出明显的养生性特征,在题材上形成了对天、人、物全面表现的文学体系,并且总是追求图文结合的表现。这使得中国文学的基础丰厚,神秘性、审美性和实用性高度融合,生活化、自然化特点明显,使得我们很难从内容上将文学与非文学作品一刀分开。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文学的起源有多种观点,或说起源于神话,或说起源于口头文学,或说起源于“六经”,作者都认同。
B.“我的文学的起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公共性的文学起源命题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人都要寻找神话与自身的关联。
C.民间神话能够激发人们对天空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美好的幻想,想象着天空是美女、奇人和灵魂的寄宿地。
D.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神话或者在神话基础上形成的童话,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长久不息的生命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口传文学是文学的起源,准确地说就是民间文学是文人文学的起源,而作者的文学起源是民间口传文学。
B.文学“六经”起源说与神话口传起源说不是矛盾的,而是反映出起源阶段文学的形与神两个方面的统一。
C.文学起源时代的神话、哲学、文艺的有机体,是口传文学、书面文学、民间文艺与文人文艺联动发展的“核动力”。
D.神话、哲学、文艺三者合一的有机体的原始性、原生态特征,让我们难以从内容上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截然分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只把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神话当作文学的起源,因此,文学起源并不是静止在远古的某一个时间点,而是动态的、活生态的、原生态的。
B.神话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重要的,它带着人们回到童年,回归童心,恢复艺术思维。
C.在文字产生前,神话表现为口头文学;文字产生后,部分口传文学有了记载,发展成为“白话文学”,不过,口头文学仍然存在。
D.具有明显的养生性特征,在题材上形成了对天、人、物全面表现的体系,追求图文结合,这些是文学起源时代之文学艺术在写作上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乡村擦泪

冷清秋

这纯粹是一群小青年一时的心血来潮加上异想天开。

他们自称是什么“拍客”,看到他们胸前和手里捧着的黑疙瘩,老才叔立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见过——照相拍照片么!对方领头的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叫大奎。老才叔忍不住乐了,因为他家在城里打工的娃子也叫大奎!

大奎说,老叔,我们是到这儿拍照片来着。正好路过,远远看见有一片桃林,就来了。

老才叔放下碗说,好,别走了?中午招待你们。

这帮人哪里是要来蹭饭的!他们追求的是时尚、美感、原生态、瞬间……总之,就是这在旮沓村老太永远也不会懂的玩意儿。

但是“价值”这种东西,永远都在于发现——小青年中有个女娃子突然“呀”地叫了声,抄起相机咔嚓咔嚓摁个不停。

这是啥意思?老才叔刚点上烟袋锅吸一口,味儿还在嘴里噙着,就见这女娃子恨不得扑到自己脸上。

好么,又来一个……三个、四个……

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

老才叔心里哆嗦,说娃呀,叔可没这么多钱,照不起这么多相!

一群人就乐了。刚才那女娃子摆弄着相机说,老叔,不花你钱,你知道么?你特上相,你和那磨盘特配,让人有一种特想哭的感觉,给人一种很强烈的主题暗示,叫做……

有人接腔说,古老的回忆!

对!女娃子特别激动,说,就是这个感觉——“古老的记忆”——今年的头奖我拿定了!

这女娃子长得跟个仙女一样,说话的声音也好听,反正高兴就好,背靠着磨盘吸烟的老才叔也跟着“嘿嘿”地乐。这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可不么,自村里的年轻后生都离开村庄去打工,这草,都已经快把村里的路给吃了,更不要说那一户户锁着门的房屋和院子。

但是这些年轻娃娃好像反而特别好这一口,看见个破了的橡子露出来也会兴奋半天。看见草比看见地里的苗苗还高兴。

望着围拢过来的老头老太太,豁着牙笑的娃子,这帮年轻人临走时说,叔,我们还来。你们这儿太美了,淳朴、自然,衰败里还带着无限的生机……

这话要是细琢磨估计能让老头发懵,所以老才叔就只记下来两个字:还来!

大奎说,我们不但常来,还要在这里成立一个拍摄点。

这话竟然不是说着玩的,大路口那儿真竖起个牌子,写着“桃园拍客部落”,看得路过的人一愣一愣的。于是来拍照的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惊动了当地派出所跑过来看这村子到底出了什么事。

口碑的力量超强悍,尤其这村就在城市边上,开车不过三个小时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这么好,小溪流绕着山洼,各种植物长得相映成趣。尤其是那片桃林的照片,一张张分发出去,搅动了多少整天只能在家里看盆栽的人的心情。

大奎说,叔,您干脆做农家乐算了,您放心,有我们帮您。一来您有个收入,再者我们常来,也有个落脚休息的地儿。

老才叔说,好。你们来,也喜庆。

大奎是一个拍客群群主,这群可大,有几百人之多,周边县市的成员也不少。结果这里就成了一个大家周末相聚休闲拍照的好处所。

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浓烈了,关门几年的小卖部重新开了。道路也被修葺一新,还是按的特文艺的那种范儿来弄。

人多的地方就有生意,何况开车来的这些还都是肯花钱的主。

镇政府终于反应过来了,立马抓住了这个热点,当机立断,把“旮沓村”这名字扔到旮沓里,然后定名为“桃花源村”什么的。

老才叔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不是因为每个月他的农家乐都能有进账,而是因为这庄子终于活泛起来。老才叔家的农家宾馆挂匾那天,大奎那帮人也来了,他们七手八脚就弄好了一切,大奎指着门匾“桃源人家”几个字得意地说,叔,你看这几个字好不?!

可老才叔这会儿忙得哪儿顾上回答呀?他正把电话捂在耳朵上屏息静气地听着,哎着,嗯着。电话是儿子打的,他说车票已经买好,明天到家。

还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旁边孙子的奶声奶气也被老才叔捕获进了耳朵。

挺直腰板的老才叔抹着两只眼笑。

说,好呀!好!

(选自《大南方·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提到老才叔的儿子大奎在城里打工,倒数第三段提到儿子打电话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前后呼应,从侧面表现了农村的变化。
B.这篇小说叙述视角不断发生变化,从老才叔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而从进村拍照的青年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现代气息。
C.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拍照,一个女孩儿还说老头特上相,与那磨盘特配,有强烈的主题暗示,展示了老才叔的亲和力。
D.大奎带队的拍客群的到来,让看着衰败的旮沓村的美被发现,被传播,而且老才叔的农家乐建了起来,旮沓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小题2】小说中的结尾“好呀!好!”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有什么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 2017 年 4 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 5000 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 41 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 岁以下用户占 3.57%;15 岁-19 岁的占 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 18 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 2 亿,日活跃用户超 8000 余万,每 7 个中国人就有 1 人在玩,其中“00 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 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 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17 岁少年狂打 40 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 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 2 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 月 4 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 12 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 9 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完全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过去多地都曾发生过问题疫苗事件,我们认为监管部门可以举一反三,理应会处理好疫苗安全问题。但是,为什么长生生物的问题疫苗“生意”可以蒙混过关并长期存在?面对这家公司生产的问题疫苗,各级监管部门为什么会层层“失守”?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可能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庇护,所以才敢如此有恃无恐和肆无忌惮地屡屡违法。一些观察人士“起底”长生生物的国企改制和上市过程,发现其背后存在明显的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其次,目前对制药企业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太小,同其非法所得完全不成比例。比如在此次事件中,监管部门是以药品的违法所得和货值金额的三倍来罚款的,但是总计不超过245万元。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具体涉事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作为企业投资者的大股东和董事却安然无恙。这使这些违法企业可以寻找新的“替罪羊”,并很快暗度陈仓地通过资本运作去恢复生产。
面对制药企业如此猖狂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一改过去“没有牙齿的老虎”形象,真正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使假药劣药无所遁形,并让患者和民众用得起药、用药放心。
(摘编自马亮《疫苗之殇,监管何以屡屡失守》)
材料二
回过头来看,在国产疫苗安全问题上,几乎是全链条失守,而这种失守还不是第一次,而是屡次。作为“建筑商”的疫苗生产企业,不遵守生产管理规范,不顾底线地追求更多利润,作为“监理方”的监管部门玩忽职守,甚至可能存在腐败行为,而本应成为“维保修”工作的事后处理措施又不痛不痒,不仅如此,相关处理措施,民众被蒙在鼓里,权益被侵害不自知。
如果说事后的处罚和反思能够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解决,将极大可能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而民众所看的却是,签发山西疫苗乱象监督报道的包月阳被免职,记者王克勤被开除,山东疫苗事件负有监管之责的有关部门处理止于基层,未能让更高一级领导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
可悲的是,有些地方仍然保持着拒绝反思、回避问题的态度,据称一些地方接种已经不写生产厂家,问题还没有解决,民众的知情权倒是先给解决了,这就如同用胶带去修补房子的裂缝一般,自欺欺人地以为保持了牢固。学了这么多年的舆情应对、危机公关,有关部门在解决问题上一直保持着不给民众找麻烦的借口的理念,但却不反思问题发生的根源。没有了兴奋源不是不兴奋,而只是强制性地进入休眠期,其之后爆发的后果只会更严重。
(摘编自齐阳路《疫苗之殇,废墟上重建安全信心》)
材料三
一批百白破联合疫苗质量不合格,罚了344万,很痛吗?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7月18日一早,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该项召回预计将减少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净利润约1.4亿元。”请注意,2亿元的营收,净利润就达到1.4亿元!
看看疫苗的利润就可知道,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更像是一种默许和纵容。在外界看来,近乎一个笑话。
事实上,这也正是类似造假疫苗能够大行其道的深层根源。逐利是企业的本性,本身并无问题,若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良性互动,监管责无旁贷。此次生产记录造假归功于药品的飞行检查制度,但仅靠事后的检查很难体现预防作用。如何完善监管体系,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始,实现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并不轻松。
(摘编自黄羊滩《疫苗之殇,请给民众一个说法》)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多地曾发生过问题疫苗事件,这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应该引起重视,把相关的疫苗安全问题处理好,但事实却是相关问题屡见不鲜。
B.疫苗事件发生之后,企业的大股东和董事长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是寻找一些“替罪羊”,然后再暗度陈仓地通过资本运作恢复生产。
C.在国产疫苗安全问题上,不论是疫苗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没能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处理措施又不到位。
D.长生生物公司对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从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减少的情况来看,疫苗生产是暴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监管部门只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没有实际权力,对制药企业没有威慑力,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一些制药公司肆无忌惮。
B.如果让更高一级的领导认识到制造假疫苗问题的严峻性,而不是有关部门只是在基层对非重要人物进行处罚和处理,可能会减少悲剧的发生。
C.企业逐利是天性无可厚非,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相应的社会责任也需要担当,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自然就会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D.在疫苗问题上,民众有知情权,如果接种不写生产厂家,实际上是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这不但会给民众找麻烦,而且会使问题后果更严重。
【小题3】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疫苗问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回收一号”的项目总师说,随着指控大厅工作人员报出“回收一号”发现目标,所有人为之振奋。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通过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直接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四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中,首段的时间最晚,为11月18日13时59分,第二段时间最早,为10月17日7时30分,最后一段居中,为13时11分。这样的安排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重新调整一下会更好。
B.新闻语体的特点是:词语基本用原义,表达方式主要用陈述句,少用修辞,基本不调动读者想象,内容要客观、同一,要让不同的读者得到尽可能同一的结果。上述四则材料就符合新闻语体的特点。
C.材料三的第二段,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以此作为“天宫二号”的研发背景。最后一句是对航天梦的展望,属于结语。背景和结语可以没有,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段中。
D.材料四的第一段,不是这则消息的导语,因为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
E. 采写消息要考试阅读对象,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采写内容也有不同。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航,引发大量相关报道。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材料三报道的天宫二号,材料四报道航天精神。
【小题3】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