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共享单车发展迅猛,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人,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2017年开始,很多城市推出“信用骑行”,信用良好的用户不再需要先交押金。据统计,引入信用的单车平均骑行人次提升50%、租金款欠款率下降52%、丢车率下降46%。
这个例子说明,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信用系统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助推行业发展,增进公众福祉。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以城市为载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市场信用监管、信用联合惩戒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总体来看,当前的信用实践与经济发展、信用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个突出问题是,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实践,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和主动性的信用服务模式和政策,还相对匮乏。信用经济作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之后的经济形式,是人类依托信息资源开展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这就需要对各种信用经济形式有更多研究。例如,近年出现的跨境电商,内涵和外延尚未完全确定,监管尺度和标准也不完全统一,导致出现“此地不合法换个地方就可以”的现象。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放管服的框架下,在维持市场需求及活力的基础上,逐步放宽信用正面清单的调控范围。
一方面,市场信用建设,往往会表现出周期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不能对信用关系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容易走两步退一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多次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所在。要不断释放“信用红利”,就要有“信用+”的意识,加强对信用经济形态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认识,开展市场信用管理服务的实践创新。
这可以从这些方面着力:加强信息披露,完善信用奖惩联动体制机制建设和作用;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应用服务范围拓展;培育信用产品,推动信用服务和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完善法律体系,把信用监管工作的主要成果纳入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共治,营造引导规范市场主体长期良性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
另一方面,在信用建设中,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各方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形成对失信行为的有效约束,保证市场良好运行;把信用监管作为一套新的市场管理办法,探索信用信息在企业发展、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在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准入,提升信用中介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培育信用服务产业。同时,也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扩大市场主体的监督范围,促进社会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契合了市场自治、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的理念,是城市治理制度的一次重构。不久前,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信用建设负责人齐聚西子湖畔,探讨如何建设“信用城市”的问题。对于各地政府来说,信用体系将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机会,这样的机遇不可错过。
(摘编自章政《用“信用+”对接多元实践》)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城市推行用户不需要交押金的“信用骑行”效果显著,这说明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 |
B.以城市为载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市场信用监管、信用联合惩戒等措施取得的成效已经很好地助推了信用行业的发展,增进了公众福祉。 |
C.市场信用建设,往往会表现出周期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容易走两步退一步,所以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D.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契合了市场自治、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的理念,是城市治理制度的一次重构,良好的信用体系将增强未来城市的竞争力。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人们熟知的共享单车谈起,分析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建设和完善的方法,最后倡导建设“信用城市”,结构严谨。 |
B.文章以跨境电商“此地不合法换个地方就可以”的现象为例,说明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实践,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和主动性的信用服务模式和政策,还相对匮乏。 |
C.文章在论述从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时,采用了并列结构,在论述每个方面时,又以总分的方式展开,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
D.文章结尾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的事实,来倡导城市管理者要抓住机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城市寻找新的增长点。 |
A.在当今多元化的经济实践的背景下,人们对各种信用经济形式进行更多的研究,将会推动信用经济的发展。 |
B.只要强化“信用+”的意识,加强对信用经济形态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认识,开展市场信用管理服务的实践创新,就能不断释放“信用红利”。 |
C.从加强信息披露、提高监管效能、培育信用产品、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共治等方面着力,可以推动市场信用管理服务的实践创新。 |
D.在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引导各方形成合力,还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