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
(摘编自《“煤改气”之图: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新闻)
材料二: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
注:产量(左轴 单位:亿立方米) 净进口量(左轴 单位:亿立方米)
天然气需求量=天然气产量+天然气净进口量 进口依赖度(右轴)
(数据:江淮机电网)
材料三: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是天然气净进口国,2016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2%,2017年1-10月,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更是攀升至37.5%。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天然气资源稀缺的国家有很多,但像中国一遇意外就气荒的,并不多。众多依赖进口天然气、夏天用气少、冬季用气多的国家,一般都选择建造地下储气库来保障天然气供应。比如,德因天然气资源同样十分匮乏,但其拥有超过其三个月用量的天然气储备,因此在几次乌俄天然气断供危机中,从没有出现过气荒。而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天然气调峰量与天然气需求量的比值约为10.%,其中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储气量与消耗量的比值为17%到25%。根据1GU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达到30%以上时,地下储气库的气体容量应该是天然气消耗量的12%以上,才能保证供气。2015年,中国调峰气量占天然气消耗量的比例不到3%,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
材料四:据肩负国内70%天然气供应任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统计,今冬天然气缺口高达48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是前一次气荒的几倍,而这还仅仅是中石油系统的缺口。
气荒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国内天然气需求的超常增长打破了供需平衡,是导致气荒的直接原因。天然气消费增速为何如此迅猛?“煤改气”是一个重要因素。2017年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比如,河北省就增加了260万户左右的城乡冬季燃气采暖用户,冬季采暖用气需求增加了20亿立方米左右。“这样的增速,完全超出正常发展速度。”需求如此快增,供给侧有没有可能快速跟上?中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解释,需求增长太快,供给侧还真的难以招架。中国的能源现状是缺油少气,国内四大主力气田塔里木、长庆、青海、川渝每年的产量都在增长,10年前这些气田的产量才500亿立方米,2017年已经接近1000亿立方,年增幅超过7%,但这样的增幅跟17%的需求增幅相比,仍然捉襟见肘。
(摘编白《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至2011这三年增速较之前两年有明显提高。 |
B.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越来越大,净进口量也随之增加,其中2015年的净进口量约占需求量的三成。 |
C.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内需,这就使得我国天然气供应要依赖进口。 |
D.2013至201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增速减缓,说明这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与需求逐渐趋于平衡。 |
A.洁净煤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它的排放容易造成气候变暖的问题,但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
B.德国天然气储备设施好、储备量大,不容易出现气荒,因此德国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度不如中国高。 |
C.“煤改气”是造成气荒的罪魁祸首,它带来天然气消费的过速增长,使供给侧难以招架,导致供不应求。 |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天然气储备情况和天然气供需关系两个角度揭示我国天然气荒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