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7世界交通运輸大会6月5日在京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引领·绿色融合”,500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聚焦“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智能交通、共享经济与绿色出行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总工程师林鸣介绍,港珠澳大桥于201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跨海大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共完成了一百多项试验,创造了500多项技术专利,获得了六个方面的创新成果。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为标志,中国开启了超级桥梁的建设时代。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惊艳亮相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搜狐财经网2017年6月11日)
材料二:
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大桥
序号 | 桥名 | 全长(千米) | 国家 | 建成时间 |
1 | 港珠澳大桥 | 55 | 中国 | 2018 |
2 | 杭州湾大桥 | 36 | 中国 | 2008 |
3 | 青岛海湾大桥 | 35.4 | 中国 | 2011 |
4 | 东海大桥 | 32.5 | 中国 | 2005 |
5 | 大连湾跨海工程 | 27 | 中国 | 在建 |
6 | King Fahd Causeway | 25 | 巴林 | 1986 |
7 |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 | 25 | 中国 | 2009 |
8 | 深中通道工程 | 24 | 中国 | 在建 |
9 | Chesapeake Bridge | 19.7 | 美国 | 1964 |
10 | Great Belt bridge | 17.5 | 丹麦 | 1997 |
材料三:
一桥飞架伶仃洋,从此天堑变通途。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情况复杂,为保证伶仃洋水域具备30万吨级通航能力,需在海中筑起两座人工岛,两座岛间以长达6.7公里的沉管隧道连接。建设前,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共还不到4公里,关键技术也一直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反复研究之后,技术人员创造性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的思路,并付诸实践。2013年,历经96小时搬运、施工,首节沉管与人工岛上的管节对接完毕。鏊整4年之后,最终接头沉放完毕,对接精度达毫米级。
为满足120年设计寿命的要求,项目人员采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高的建设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世界顶级材料……大桥建成后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桥面铺装等环节,分别引入了丹麦、日本、英国、瑞士等国的企业参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华白海豚保护等专题研究,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在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疏浚、开挖,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面对法律、经济等多方面差异,粤港澳三地向着同一个目标,逐步细化具体方案,稳扎稳打推进项目建设。为方便香港的两地牌照车辆及货车车辆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大桥收费站还将采用“内地国标卡+香港快易通”的双ETC系统兼容模式。
(摘编自《超级工程震撼亮相》,《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5日)
材料四:
旅游产业已成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最先感受“大桥效应”的产业。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公布的出入境人次统计数字(圣诞节及元旦假期)显示,2018年圣诞长假前的周末(22日、23日),出境香港的旅客总人数达到了133.14万人,经港珠澳大桥的出境人数达到了9.06万。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港珠澳大桥带动下,11月入境旅客同比大增15.3%,达326.6万人次,经港珠澳大桥入境人次为43.7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对从服务业、教育、金融、高附加值培训、研发设计到高端制造业等诸多产业都会有广泛积极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港珠澳三地通过陆路连接,这对包括人才在内的人员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他看来,要真正实现湾区内人才的自由流动,港珠澳地区之间人员往来的限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尤其是对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应给予更多的通行便捷。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通车两月:旅客通行效应初显 产业带动尚需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2月2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7到2017的十年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投资额逐年增加,到2016年突破了千亿元。 |
B.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增长率的变化是:除2009到2010年之间保持平稳外,其他年份均明显降低。 |
C.2014年起,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及增长率均呈现出递增态势,由此可见,在经济上,我国对发展智能交通给予了大力支持。 |
D.“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大桥”中,中国占七座,而港珠澳大桥位居第一。这体现出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
A.在以“创新引领·绿色融合”为主题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专家学者针对不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由此开启了超级桥梁的建设时代。 |
B.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能够抗8级地震、16级台风,是因为项目人员采用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高的建设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世界顶级材料。 |
C.通过香港和澳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桥吸引了大量旅客出入境,对两地的服务业、教育、金融等产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D.相关人士认为,如果能在放宽人员往来的限制、给予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通行便捷做出更多努力,将有利于真正实现湾区内人才的自由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