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2)真的猛士,  ,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    ”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0: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2)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离间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依据文意,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杀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3分)
(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4分)
(3)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注 ①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无观,耳无改听 改观:改善
B.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C.外是荆棘之蹊:小路
D.岂哉?易:容易
答案 解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答案 解析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答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译文
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拜访我并跟我论学。
我说:“学贵专。”乔先生说:“对。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食不知味,睡不着觉,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我说:“学贵精。”乔先生说:“对。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我说:“学贵正。”乔先生说:“对。我中年时喜欢圣贤之道,对下棋我后悔了,对词章我惭愧了,我对它们都不再上心了,您以为怎么样?”我说:“行啦!学下棋也叫做学,学词章也叫做学,学道也叫做学,结果大不一样。道就像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就难以到达大路了。所以专于道才算得了专,精于道才算得了精。只是专于下棋而不专于道,这种专便成为沉湎;精于词章而不精于道,这种精便成为癖好。讲到道可是又广又大,词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词章和技能卖弄,离开道就远了。所以非专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诚,所以《尚书·大禹谟》说‘只有懂得精妙的大道才能专心’。精,精粹的意思;专,专一的意思。精然后明,明然后诚,所以明是精的体现,诚是一的基础。一,是天下最大的本源;精,是天下最大的功用。连天地万物生成发育的大道都明白了,何况是词章技能那些无关轻重的东西呢?”乔先生说:“对极了!我将终身记住,只是可惜已经晚了。”我说:“这岂是容易的啊!一般在高位上的人不讲究学业也很久了。从前卫武公九十岁时还向全国诏谕说:‘不要以我为老朽而丢掉我。’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但是功业可以成倍超过他,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我也岂敢忘却国士的交儆(告诫使人注意改正缺点)之诚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命,旁若无人承: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进士举:推荐,选用
C.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然信:果真,的确
D.若少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假:授予,给予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指细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写的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相信。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会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备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叹:叹惜。
B.夫以近夷:平安。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其能讥之乎孰:怎么。
【小题2】下列各句巾“以”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犹不能不之兴怀
A.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夫夷近,则游者众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项是
例句:此余之所得也!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令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4】对这篇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很赞赏,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感到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