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小题1】这首曲子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看一片闲云起处”中“闲”字的妙处。(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3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 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 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 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小题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小题3】“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释】①“沙三”、“伴哥”和下文的“小二哥”为北方农家青年的一般称呼,嗏(chā)是口中的语气词。②昔涎剌塔:元代民间口语,大体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模样。③碌轴:即碌碡,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滚。④琵琶:当时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
【小题1】【小题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0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士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E. 人物的可爱与景物的富有生机,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宁静和谐感,使作者在结束处不禁对无需善恶观念,快活异常的乡村生活流露出喜爱之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小题3】【小题4】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