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3-10-24 09:5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两句写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因而发出伤感、凄凉之情。
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C.“玉关劳苦”和“玉楼歌舞”使用借代的修辞,将守边士卒的风餐露宿和高楼里达官显贵的醉生梦死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D.“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极具辛辣的讽刺效果,既然无人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东风若能将胡尘吹去,那东风便可封为万户侯了。词人借此讥讽抗敌无人,表达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E.两首词都写了春天之景,一个是“残红”,一个是“花过雨”的落红,两位词人都借春天的美景表达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感伤。
【小题2】请阅读上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