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殢人娇
张扩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午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小题1】下列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篇即点出题旨“咏海棠”,并巧妙运用问句引出比喻,将天然的海棠比喻为人工织成的锦绣。
B.上阕结尾处用一“恨”字写出了作者的惜花之情,他恨狂风骤雨的来临让人无法充分欣赏美丽的海棠花。
C.词的下阕别开生面,着重描述作者“赏残花”的行为。“胭脂半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后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
D.“明朝知在否”的问句表达了作者一片惜花伤春之心,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尽感慨。
【小题2】读这首海棠词,许多人认为“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非常精彩,请结合全词从结构和含义两方面简析其妙处。(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3-12-04 02:0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诗人酒醉归来,“醒复醉”写出他纵情饮酒的兴致,“仿佛”一词生动传神地表 现出他醉眼惺忪的情态。
B.词的上片营造出了一个静谧的意境,家僮的鼾声如雷恰好衬托出夜晚环境的安静,也为 后面“听江声”做好了铺垫。
C.词的下片直接议论抒情,表达了不愿因世事而思虑万千、周旋忙碌的想法,饱含着诗人 被贬之后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D.诗人以写景结束全词,驾一叶扁舟,随江漂流,度此余生,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痛 苦和隐逸避世的的消极心态。
【小题2】有人评价词中“倚杖听江声”一句精妙绝伦。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
①
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
②
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
③
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④
。
【注释】①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②长沟:河流;③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的这段时间;④三更:午夜。
【小题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小题2】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
②
“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③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
④
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北宋元丰元年春,徐州大旱,苏轼作为太守,求雨得雨后去谢雨,当年初夏在谢雨路上写下该词。②苘(qǐng):麻的一种。③络丝娘:虫名,即络纬,又名纺织娘,其声如织布。这里用来指缫丝的女郎。④麨(chǎo):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地头的作物,“麻叶层层”写其茂盛,“苘叶光”是说叶片滋润有光泽,二语互文见义,是雨后庄稼实况。
B.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就听到缫丝女郎娇媚的谈笑声。词人借虫名“络丝娘”转指蚕妇,让人感觉诗意盎然。
C.下片“垂白”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写白须白发的老叟拄着藜杖,双眼迷离,捋下新麦炒干后捣成粉末用以果腹。
D.“豆叶几时黄”的询问,表现了在雨解旱情后人们对预见庄稼丰收的希望以及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
E. 这首词写夏日田园风光、乡村风貌及村中见闻,乡土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情调健康朴实,风格沉郁深婉。
【小题2】有人评价“谁家煮茧一村香”一句“倍有情味”,试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一剪梅 杨佥判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柘枝》
①
不用舞婆娑,丑也能
②
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
③
,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注①《柘枝》:一种舞曲。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宫乐有《柘枝》队。
②能:方言,如许、这等之义。
③朱娥:美女。
【小题1】从全词来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4分)
【小题2】“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两问其实在词中可以找到答案,请就词的内容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小题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小题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