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
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4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 ,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小题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 “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古诗,回到下列问题。(7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小题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
曾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于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
②
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③
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是因船行至洞庭湖畔的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道:“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两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上是指滚滚波涛。
C.五、六两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两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小题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进行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小题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用“千丝”谐音双关“千思”,表现愁思千头万绪,再以飞絮映衬,情味弥足。“嘶骑”句,实写行者不忍告别的情景。
B.本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全篇紧扣“伤高怀远”布局谋篇,从登楼远望,为眼前之暮春景色所感伤,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C.词的下片以双鸳自由嬉戏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独,以小船自由通往南北反衬自己无处认郎踪的苦闷,看似是闲笔,实则有深味。
D.全词由远及近,由彼及己,次序井然,层次分明,抒发了“人不如物”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