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B.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对词作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
C.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所学《登建康赏心亭》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均为南渡后所作。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土,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11:4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①被召
周密②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陈君衡,作者友人,宋亡之后,被元朝征召至大都做官,临别之际,作者作此词为他送行。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三句描写送别场景,作者用雄健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气象阔大、色彩鲜明、热烈而又整肃的郊野送行图。
B.“宝带金章”表明人物身份,同时暗示此次大都之行的缘由。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潇洒的风神。
C.“纵英游”等三句,实写友人一路之上,登山临水,笳鼓喧喧,车马阗阗,乘骏马,携名姬,何等风流旷达!
D.下片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域的情景,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E. 全词既写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中虚景,虚实结合,深沉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情感。题作“送”之,实即留之。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