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阕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阕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9-18 10: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雨晴烟晚
冯延巳(五代)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
(注)
春寒。
(注)特地:特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烟霭空濛,绿水盈盈,春意盎然。
B.“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双燕翻飞盘旋,触动情思,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既为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为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
C.“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
D.“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虽有厚重的罗衣,她依然感到春寒袭人。
【小题2】请找出词中说明女子“等待之久,盼望之切,思念之深”的两句话,并简析理由。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饮饯席上作
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小题1】上阕中的“兰”、“蕙”、“菊”都能象征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小题2】这首词最为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全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
①
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
②
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词中“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踞于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叔子:西晋大将羊羊祜(hu),字叔子,镇守襄阳,军功卓著,志在灭 吴而生时来能完成大业,曾登临兴悲。"襄阳登览”即指此事。
【小题1】赏析上阕中的画线句。
【小题2】简析全词在抒发感情上的主要特点。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致地写出茅草飘散各处的情景。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5)《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6)古人常把月光比作流水,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喻月光,已颇见才气,而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月光中之影,更是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中想象前行之路,以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②
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小题2】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