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2)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
(3)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4)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
(5)固时俗之工巧兮,
。
(6)玉户帘中卷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12:5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③
,凝绝不通声暂歇。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④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⑤杜郎俊赏,
。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以鸟兽侧面写出山势高险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人嫉妒和谣言中伤的句子是:
,
。
(3)《望岳》中抒发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句子是:
,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③
静滩声转,白马江
④
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物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浓,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感情激昂。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同类题4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浓墨重彩地夸写居室之华图,并用“海燕双栖”暗作比兴,反衬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处境。
B.“十年”突出夫妻分离时间之久长,“辽阳”表明他们空间距离之阻隔,从而加重了“忆”字所表达情感的分量。
C.“音书断”明写征人杳无音讯,“秋夜长”暗写思妇彻夜难眠,二者构成因果,凸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担忧。
D.尾联描写了女主人公满腹愁思、独立窗前望月的情景,而末句在抒情方式上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相同。
【小题2】请简要赏析“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妙处。
同类题5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论语》)
(2)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论民本》)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
也。(庄子《逍遥游》)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
。(老子《道德经》)
(5)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6)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你行路难》)
(7)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8)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0)
,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