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写元宵节的古诗,完成小题
生查子•元夕     正月十五夜
(北宋) 欧阳修 (初唐)苏味道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ƒ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桥,护城河上桥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ƒ落梅:乐曲《梅花落》
【小题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小题2】《生查子•元夕》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正月十五夜》主要的抒情方式是什么?(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1-12 02:5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
B.词的上阕词人着力描写风尘之恶,写出了当时铁骑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的景象,堪称千村寥落,民不聊生。
C.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
D.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E. 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了词的时代性主题。
【小题2】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