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论语•季氏》)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 ,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7)笔落惊风雨,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8)高山仰止,  。(《诗经•车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1:1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患的韬晦本领。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题“放言”,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诗人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纵抒已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
B.“朝真暮伪”单刀直人,指出两面派朝真暮伪,变化无常,经不起检验;“何人辨”指无人辨别,诗人以此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
C.“底事无”即何事无,指代上句中的“朝真暮伪”,“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一句指古往今来,这种怪事真是太多了,一点也不稀罕。
D.领联运用典故,指出臧武仲奸诈却被誉为圣人,宁武子智慧却不被人理解。诗人以此讽刺世人贤患不辨,哀叹自己消醒,所以痛苦。
E. 尾联紧承颈联,明示对比是辨伪之法,以大火、明珠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不取”“可怜”两词语含愤造,也揭示了诗人的无奈。
【小题2】颈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