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句默写。(20分)
1.忍把浮名,
①
!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既描摹出少年“爱上 层楼,爱上层楼,
②
”的细腻情
怀,又书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
③
,
④
”的隽永哲思。
3.用典是诗词创作的手法之一,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多处化用杜牧的诗句,以昔日扬州城的
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⑤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⑥
。”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刘义隆“元嘉草草,
⑦
,
⑧
”的典故,援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4.《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诗来审视诗
人的情致,既可以是《春夜喜雨》中的济世意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可以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不懈追求与旷达超脱:“
⑨
,谁怕?
⑩
。”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1:39: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5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小题1】颔联与颈联的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小题2】前人评价此诗颈联“造语精妙”,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白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
①
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
②
城阙又秋砧
③
。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叙述自己半年不去登高望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联写作者秋夜难眠,用“昏灯”和“寒雨”衬托孤老之状、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能忧劳国事,守住中原。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咏牡丹
(宋)王 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二)苔
(清)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写事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小题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谈自己从游山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是“
,
,其孰能讥之乎?”
(2)无论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复得返自然”还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使我不得开心颜”,都表现他们决心离开官场,追求个人理想的高洁志趣。
(3) 化用古人诗句是词的常用手法之一。姜夔在《扬州慢》中化用杜牧《赠别》和《遣怀》的三句是:纵豆蔻词工,
,
。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