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沁园春 长沙》,完成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并经诗人眼光折射出来的。 |
B.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
C.从美学上讲,这首词展示的是一种崇尚美。这种崇尚美既是来自此种所描绘的雄奇伟丽风光,更是来自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胸怀。 |
D.这首词中的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相比之下古人“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境界上都显得逊色了。 |
【小题3】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
【小题4】这首词用语精当、形象,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并回答。
(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遍”改为“透”好吗?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漫”改为“满”好吗?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改为“飞”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