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他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了有力回答。
(2)易水送别一段,高渐离击筑时,“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沉痛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②积射士:汉代寻迹而射的兵士。积﹐通"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晨庐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恨:仇恨
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
D.流衍它郡衍:扩展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
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注故事者,不听。
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兵攻成,不克:取胜
B.真之胥江迎:迎接
C.易乱为者,上也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颜行逆:抗拒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道山亭记(节选)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险且远,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①絙(gēng):粗绳子。②衡缩蟉(liú)糅:水势顺着地势蜿蜒流动。③嵚崟(qīn yín):山势高耸的样子。④埃壒(ài):凡尘,世俗。
【小题1】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1)非其土人,罕不也    踬(   )
(2)人以屋室巨丽相 矜(   )
(3)以其耳目之乐 寓(  )
(4)盖其岁满就更广州 岁满(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累数驿一得平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B.或侧径钩出不测之溪上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下簟席尽于四瞩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而其余功又于此小知不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4分)
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4分)
【小题4】作者认为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