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答柳恽 野田黄雀行③
吴均 曹植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①。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②。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催轴:即催车上路。  ②原陆:高原和平陆。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
【小题1】曹诗用“高树”,吴诗却用“高木”,“高木”一词使用的是否恰当?请结合所学具体分析
【小题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悲”字,请结合诗歌说说两位诗人为何而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11 03:2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⑤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②篠(xiao):细小的竹子。③裛(yi):通“浥”,滋润。④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⑤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且具音韵美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小题2】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筛娟娟净”中“含”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小题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ān):低空飞翔。【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小题2】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D.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小题3】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