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送 春
朱弁①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②。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①朱弁:曾于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冬天出使金国,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国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此诗即为他被拘时所作。②褚衣:棉衣。
【小题1】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说“羡”为本诗题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01 11:5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②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就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者旧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睡:珍贵的书籍。③襄阳者旧,泛指襄阳的隐士。④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魄山南,未曾入城市。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候,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
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
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
D.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E. 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土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小题2】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细雨蒙蒙,野外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烟,枫叶已红,蓼花盛开。
B.诗中借枫叶,蓼花、宿雁、寒蛩等景物,渲染出秋天凄凉萧索的景色。
C.“少年成老大”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虚度人生的感慨以及心中的郁闷不平。
D.最后一句借“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痛苦。
【小题2】“吾道付逶迤法意”一句中用“逶迤”表明人生道的曲折、坎坷。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张九龄《自彭蠡湖初入江》)
B.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陈子昂(感遇》)
C.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白居易(苦崔常侍晦叔》)
D.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孟郊(送李翱习之》)
【小题3】有人认为《夜坐》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诗歌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这看诗、对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加以对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