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2)《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与天齐、险似绝壁的诗句:
,
。
(3)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
,善假于物也。(《劝学》)
(5)
,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 《马嵬(其二)》)
(6)《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3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尊罍(léi),盛酒的器皿。
k.&s~5*u
⑴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⑵ 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辛弃疾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3,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②书咄咄:典出《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感,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③休休:典出《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图传》。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名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
【小题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小题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淘沙浪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小题1】这首词从表现内容看上片是( ),下片是( )。采用了( )表达方式?
【小题2】表现本词主旨的句子是( )
【小题3】本词描写海景,意境是阔大、雄浑、壮丽的,试着从词中找出一例体现这种意境的意象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醉落魄 南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太守途中。
【小题1】词的上阕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有何作用?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①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①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