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夜雪①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1】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夜雪的?
【小题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请简单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0 02:2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①。那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闪犯。②玄鬂:指蝉。古代妇女的鬂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听着蝉在秋日里长吟,狱中的诗人更加深深挂念自己的朋友了。
B.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那堪”和“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C.颈联写秋蝉处境艰难,言自己所处政治环境恶劣,仕途多舛,言论受到压抑。
D.尾联写没有人相信秋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也没有人相信诗人,肯为他雪冤。
【小题2】下列诗句采用的手法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小题3】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绥,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美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调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B.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C.“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虫鸣犬吠,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