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默写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塞上风云接地阴。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4) ,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科#网]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7)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8)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2:1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冲淡。
E.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小题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凝香斋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 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齐州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使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荡,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