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名句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    ,  ,   。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百年多病独登台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2:1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①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归。②芹,指芹泥,即燕子筑巢用的草泥。③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④珠箔:珠帘。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之寒意,细致入微。
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诗中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是为了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小题3】【小题4】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D.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小题5】【小题6】《乌衣巷》中也写到了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请比较《京城燕》与《乌衣巷》两首诗歌在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点。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沦为废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西岳华山)①
杜 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②。
车箱入谷③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④问真源。
(注)①安史之乱以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②玉女洗头盆:位于华山中峰玉女祠南的崖石上。③车箱入谷: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④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运用比喻修辞,极写华山的崇高,诗句透出一股豪迈之气,说明作此诗时杜甫已一扫内心阴霾,豪情万丈,心情舒畅。
B.颔联实写登山情景,诗人拄着九节仙杖,一气呵成,登上华山中峰玉女洗头盆处,英气勃发。
C.颈联写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恰似作者的前半生,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白盘算,无法行之于世。
D.尾联写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的本貌,透小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期望寻得凉冷以白疗创痛,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意彷徨。
E.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由望岳悬想登岳,展现其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和磅礴自信的气概。
【小题2】请结合诗句说一说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①高低六代宫。
石燕②拂云晴亦雨,江豚③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②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小题1】找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