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状态,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动人。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在北固亭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曾在此建都的英雄早已无处寻得后,用“  ”两句感慨岁月的无情。
(3)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2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机,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 貤:通“移”,转移;转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颂,字子容。进士,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擢知制诰。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复下,颂当制,颂奏:“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所感。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既而妇死,元孚惭。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B.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C.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D.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
B.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C.尊公是对别人祖父的敬称。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颂为官正直,坚持按法规办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认为这样会毁坏法制,拒绝起草任命书,他和李大临的知制诰一职都因此被免。
B.苏颂仁厚待民,体谅百姓的苦衷。不论是犯了罪却装病的豪强妇人,还是欠了钱还闹事的吴越饥民,他都能以其悲悯之心去感动、转化他们。
C.苏颂擅长发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仅能够观测天象,还能够准确地报时。
D.苏颂十分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无论是经史、九流、诸子百家之说,还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韵、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他不通晓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2)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也。祖裕,宋金紫光禄大夫。父永,右光禄大夫。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迁太子舍人,中书郎。初,永拒桂阳贼于白下,溃散,阮佃夫等欲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结。转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遭父丧,还吴持服。

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太祖密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令瑰取遐。诸张世有豪气,瑰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遐召瑰,瑰伪受旨,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进中斋取遐,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太祖故以嘉名锡之。建元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瑰坐不纠,免官。明年,为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为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征虏长史。十年,转太常。自陈衰疾,愿从闲养,明年,转散骑常侍、光禄大夫。鬱林即位,加金章紫绶。隆昌元年,给亲信二十人。鬱林废,朝臣到宫门参承高宗,瑰托脚疾不至。海陵立,加右将军。高宗疑外蕃起兵,以瑰镇石头,督众军事。瑰见朝廷多难,遂恒卧疾。建武元年,转给事中、光禄大夫,亲信如故。月加给钱二万。建武二年,虏盛,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建武末,屡启高宗还吴,见许。优游自乐,或有讥瑰衰暮畜伎,瑰曰:“我少好音律,老而方解。平生嗜欲,无复一存,唯未能遣此处耳。”天监四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张瑰传》)

注①太祖: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②世祖:齐高帝萧道成长子萧赜。③鬱林:齐武帝萧赜的长孙萧昭业,在位不及一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B.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C.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D.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换上官员服饰,比喻进入仕途,词义与“出仕”相近。
B.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官名,始设于秦朝,负责执掌东宫宿卫,后来兼秘书、侍从之职。
C.昇明,南朝宋顺帝的年号。古代帝王一般在登基或遇到天降祥瑞的大事时,才会更改年号。
D.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名称源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过秦论》中曾提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瑰出身官宦,仕途顺畅。其祖父和父亲都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他从江夏王太尉行参军做起,历任太傅五官、太子舍人、中书郎等职位,一直深受倚重。
B.张瑰忠于朝廷,勇猛威武。刘秉、刘遐兄弟暗中勾结叛乱,张瑰奉太祖之命捉拿刘遐;他假意答应刘遐的召请,却和叔父张恕率兵进入郡中捉拿刘遐。
C.张瑰懂得感恩,看重情义。太祖曾为其父张永申辩免罪,张瑰由此感恩,主动追随太祖;鬱林王被废弃后,他借口有脚病不去宫门参拜高宗。
D.张瑰喜爱音律,淡泊功名。齐梁时期朝政动荡不安,张瑰托病不想参与政事;回到吴中家里后,蓄养歌伎,欣赏音乐,生活过得优游自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
(2)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