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诗文默写
(1)曾记否,     ,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2)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雨巷》)
(3)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2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B.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世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B.精铜铸成验之
C.公车特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D.入京师,观太学伺者此觉知
【小题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草野B.吾得事之
C.且庸人尚D.宁许以秦曲
【小题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举孝廉不行
B.为降虏于蛮夷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使不辱于诸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谷及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讲读。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
景泰初,进尚书,兼翰林学士,掌阁务如故。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众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闻。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因抗章恳请如遂荣言。帝虽不从,亦不之罪。
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易储,加太子太傅,给二俸。应天、凤阳灾,命祀三陵,振贫民。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内阁七人,言论多龃龉。谷清直,持议正。王文由谷荐,数挤谷。谷屡请解机务,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忤权要论死,谷力救,得薄谴。陈循及文构考官刘俨、黄谏,帝命礼部会谷复阅试卷。谷力言俨等无私,且曰:“贵胄与寒士竞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帝乃赐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复位,循、文等皆诛窜,谷谢病。英宗谓谷长者,语廷臣曰:“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寻复赐敕奖谕
谷既去位,杜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天顺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成化初,赠太保,谥文义。
(节选自《明史·高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
B.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延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
C.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宣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
D.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札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懦臣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筵,是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B.景泰,成化,都是我国古代一种纪年法,即用皇帝的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谷任职内阁期间,与其他人政见多有不合之处,又因为之前在“奉迎英宗”的事情上得罪了王文,而多次受其排挤。
B.高谷清廉正直,持议公正,且不避权要,遇事无偏私。都给事中林聪因忤逆权贵,被判处死刑,高谷竭力营救,只获得轻微的责罚。
C.英宗再次即位之后,大学士陈循、王文等或被诛杀或被流放,高谷能辨清时务,于是上书英宗,借病乞求退职回乡。
D.高谷不慕荣华,喜欢节俭朴素,虽然位高至三公宰辅大臣,家中也仅有破旧的房子、贫瘠的土地罢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胄与寒士竞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
(2)谷既去位,杜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乃李参军惠也遗:遗留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歉意
C.值年谷不登:庄稼成熟
D.谦罄竭家资罄:尽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少孤,未尝饮酒食肉B.尝集士谦,盛馔盈前
躬处节俭,每振施为务穷困致,义无相责
C.孔子称黍五谷之长D.何阴德
士谦罄竭家资,之糜粥  未有也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去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D.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小题5】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2)明年大熟,债家争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3)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廷珍,字瑟庵,江苏山阳人。少孤,母程抚之成立。家中落,岁凶,粥或不给,不令人知。母曰:“吾非耻贫,耻言贫,疑有求于人也。”力学,困诸生十年,始举于乡。成乾隆五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嘉庆元年,直上书房。母忧归,服阕,补原官。廷珍学有根底,初为祭酒,以师道自居,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及官学政,为学约五则以训士:曰辨涂,曰端本,曰敬业,曰裁伪,曰自立。与士语,谆谆如父兄之于子弟。嘉庆十六年,授礼部侍郎。复直上书房,侍宣宗学。道光三年,宣宗释奠文庙礼成,诏曰:“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加太子太保。子报原,以员外郎即补用,示崇儒重道之意。”四年,南河高堰溃决阻运,上以廷珍生长淮、扬,命偕尚书文孚往勘,劾河督张文浩、总督孙玉庭,谴黜有差。疏筹修濬事宜,交河督办理。七年,卒,上震悼,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治丧,谥文端。江苏请祀乡贤,特诏允之。廷珍风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同僚见之,莫不肃然。大学士阮元服其多闻渊博,劝著书,廷珍曰:“六经之奥,昔人先我言之,便何以长语相溷?读书所以析义,要归于中有所主而已。”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后进以文谒,言不宗道,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异日恐丧所守。”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
B.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
C.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
D.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对经考试进入各级学校学生的统称,在明清两代常常代指秀才。
B.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用作官职,这里指国子监的长官
C.一甲二名进士,明清两代进士分三等即“三甲”,一甲第二名又称为“探花”。
D.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乐》失传,又称《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廷珍从小家庭贫寒,遇上灾年连粥都吃不上,但他母亲却从不开口求助;这种成长环境使汪廷珍养成了严格自律力求勤俭的性格。
B.汪廷珍作为学官,一方面对学生以“学约五则”严格要求,严禁剽窃之风;另一方面,又像父兄一样对学生施以诚恳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C.道光三年,皇帝借祭祀孔子的机会封赏了汪廷珍和他的儿子汪报原,这既显示了皇帝对儒学的尊崇,也彰显了汪廷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D.一位后学带着写成的文章拜谒汪廷珍,言论不符合正道,他认为这个人华而不实,进而预测这个年轻人将来为官操守成疑,事实证明了汪廷珍的预见。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
(2)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