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小题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景情是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明末文学评论家邢昉评论此诗:结构大成,无熔炼之迹,而雄浑悲壮自在其中。请分析此文的情感线索,来体会其“结构大成”的特点。以颈联为例,赏析其“雄浑悲壮”的风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7-25 10:1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房太尉
杜 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题目中“别”交代了事件,而“房太尉墓”交代了地点。整体上看交代出此诗的目的是致哀亡友。
B.诗人虽然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哀悼亡友,可见两人之间情谊深厚。
C.诗人在房太尉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太尉坟前如此凄凉,令人心伤;二是诗人与房太尉感情深厚,凭吊时内心极为哀痛。
D.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云层压得很低,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
E. 对棋、把剑两句运用典故,一文一武形成对比,又照应前两联,道出痛悼的原因,布局严谨紧密。
【小题2】(小题2)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②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③。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④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②越巂,指越巂郡。属剑南道。③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射洪:位于涪江上游。④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华山北涪水西”,杜甫此时流落在梓州东南六十里的射洪县,位于金华山北,涪江之西。既交代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仲冬风日始凄凄”一句,写诗人野望之地气候殊异。点明了诗人“野望”的时间,是在初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诗人触目伤情,自然想到要借酒销愁,因而引出最后两句:“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神伤谁为携。”唐时美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天酒仍绿,照应首联中“始凄凄”三字。
D.尾联化用了《楚辞•招魂》中“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句,大意是:射洪县冬天不太冷,酒仍是绿的,可是有谁为我携酒而来呢?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凄凉与怅惘。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采用哪种方法写景?请简析。
(3)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相关知识点